思想源流——天人之理
“天人合一”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哲学思想,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政治、伦理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我国最早的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等,皆蕴含着“天人合一”的远古人类文明。
“天人合一”最早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后经历代思想家如老子、孔子、庄子、董仲舒、张载等人的理论阐释和实践发展,最终形成了“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体系,成为历代王朝施政时的重要思想源泉,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
传说太古时代,天地不分,整个宇宙是一个中间有核的浑圆体,就像一个大鸡蛋,里面混沌一团,漆黑一片,既分不清上下左右,也辨不出东西南北。这个“鸡蛋”中孕育着一个伟大的英雄,他就是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世界的始祖盘古。
盘古,又称盘古氏,混沌氏。盘古在“鸡蛋”中足足孕育了一万八千年,终于从沉睡中醒来了。在有了知觉的那一刻,他便迫不及待地睁开了眼睛。可是周围一片黑暗,他什么都看不见,只觉得黑糊糊的一片,浑身酷热难当,简直透不过气来。他想站起来,但“鸡蛋”壳紧紧地包着他的身体,连舒展一下手脚也办不到。
急切间,盘古拔下自己的一颗牙齿,把它变成威力巨大的神斧,抡起来用力向周围劈砍。
只听得“轰”地一声巨响,震耳欲聋,大“鸡蛋”骤然破裂,其中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盘古就这样顶天立地地诞生于天地之间。
盘古在天地间不断长大,他的头在天为神,他的脚在地为圣。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每日生长一丈。如此一日九变,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厚,盘古的身体也变得极长。盘古就这样与天地共存了一百八十万年。
就这样不知道又经历了多少万年,终于天稳地固,不会重新复合了,这时盘古才放下心来。盘古想用自己的身体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于是他微笑着倒了下去,把自己的身体奉献给大地。
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化作了东岳泰山,他的脚化作了西岳华山,他的左臂化作了南岳衡山,他的右臂化作了北岳恒山,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这五座山就是著名的“五岳”,是我国五大名山。
盘古在倒下去的刹那间,将自己的两眼献给了天空,左眼变成了太阳,给大地带来光明和希望,右眼变成了月亮,把太阳的光辉反射到大地;将两眼中的液体撒向天空,变成夜里的万点繁星,让天空变得异常美妙;将汗珠变成了湖泊,成为地面的内陆盆地中的水体,把大地装点得万般美丽;将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成为后来华夏大地的两条重要河流长江和黄河;将毛发变成了草原和森林,让大地变得生机勃勃;将呼出的气体变成了清风和云雾,清风带着云雾播撒雨露,滋润大地上的万物;将声音变成了雷鸣,电闪雷鸣后的雨露更能滋润春苗。
盘古以超人的神奇力量,为人类开辟天地,并带来光明。从此以后,人世间有了阳光雨露,大地上有了江河湖海,万物滋生,人类开始繁衍。随着天地的演变,高山的地方草木葱茏,低矮的地方沃野千里,尤其是大江、大河、大平原之处更是气候宜人,物产丰美。
盘古开天神话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民间也广泛流传。苗族、瑶族向来崇奉盘古,有的称为“盘瓠”,把他看作自己的祖先。壮族、侗族、仫佬族等民族也盛传盘古,把盘古看作开天辟地的人类始祖。其中壮族先民建有追葬盘古氏之魂的“墓地”,还立有盘古的庙宇。
有关盘古开天的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吴国太常卿徐整所著的《三五历纪》,其中写道: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意思是说,世界开辟以前,天和地混沌成一团,像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变化,智慧比天还要高超,能力比地还要强大。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大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盘古也长得非常高大。天地开辟了以后,才出现了世间的三皇。
除了《三五历纪》中的记载外,南朝梁代文学家任昉的《述异记》、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艺文类聚》、明代学者董斯张的《广博物志》、清代历史学家马骕的《绎史》等古籍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这些关于盘古的古籍记载,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当人们的思想意识逐步发展起来之后,首先要解决的是关于自身的问题,即“人从哪里来?”然后去寻求解决“我们所生存的环境,这个世界是从哪里来”的问题。
神话时代的故事和古籍记载表明,盘古是古人心目中最伟大的神。盘古的形象体现了古人宇宙观的初始形态:盘古“出生”的时间就是宇宙的历史起源,“盘古”就是这个宇宙主体的名字,人类及其所有的星球,都是盘古体内的一部分。
盘古开天辟地,是古人对人类始祖的神化,体现出中华民族向往光明,为造福人类社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神话也反映了我国古人的宇宙观,奠定了我国后世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
在我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的基本信念是宋代思想家张载提出的。其基本表述是:天与人是世间万物矛盾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一对矛盾,天代表物质环境,人代表思想主体,合是矛盾间相生相依并合理转化。
盘古开天辟地神话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首先,“天人合一”强调以人为本。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也就是说,人体小宇宙,宇宙大人体,天地为人所生,也为人所存在。这种以人为重点的天人之学,可以称为人文哲学。
盘古原是天地的组成部分,后来化为天地之间的山川万物;而天地间万物运行的“阴阳法则”所强调的,恰恰就是上为天,下为地,天地原为一体,天地就是按照人的需要来造的。
其次,“天人合一”信念认为,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人与自然是密切相关的。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盘古的身体化为天地及万物,但万物之间的联系仍然是不可停止的。天上有日月星辰,地上有山川草木,中间是风雨雷电,万物载之于地而依天时变化生长。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
总之,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故事是古人的智慧结晶,说明了世间一切事物的因果关系。同时,由这个神话中“垂死化身”母题所延伸而成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具有极古的原始性和极大的普遍性,影响了我国全部历史文明,为后世哲学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性材料。
[旁注]
太古时代 通常也称太古时候、太古时期等,是传说中的人类祖先盘古开天地的时代。地质学上的太古代是最古的地质时代,一般指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到25亿年前原核生物普遍出现这段地质时期,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老的时期,当时形成的地层叫“太古界”。
五岳 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山东泰安的东岳泰山、湖南衡阳的南岳衡山、陕西渭南的西岳华山、山西大同的北岳恒山、河南省登封的中岳嵩山。其中泰山和嵩山曾是封建帝王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五岳景色各有特点,受到许多游客的青睐。
太常卿 太常是掌建邦之天地、神祇、人鬼之礼,吉凶宾军嘉礼以及玉帛钟鼓等威文物的官员,地位十分崇高,兼管文化教育、陵县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如唐虞的秩宗、西周的宗伯、秦代的奉常等。三国时期吴国设太常卿1名,掌天子祭祀、礼仪,也是博士考试考官。
神话时代 又称众神时代,第一批天地间的生灵开始活跃在大地上,后来的各位上古大神皆自此而来。我国的神话时代经历了3个阶段:盘古开天时期;天、地、人“三皇”时期;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五氏”时期。
三皇 华夏族的祖先。众说纷纭,一般认为,“三皇”是指天皇、地皇、人皇。人皇即泰皇,泰皇最贵,因为人皇是管理现实社会的真实执政者。此外,“三皇”也指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即“三皇时代”,时间是盘古开天至公元前21世纪这段时间。
母题 是文化传统中具有传承性的文化因子。在具体的民俗学、神话学研究中,母题是构成神话作品的基本元素。这些元素在传统中独立存在,不断复制、转换,从而衍生出无数作品。母题表现了人类共同体即氏族、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集体意识,并常常成为一个社会群体的文化标识。
[阅读链接]
相传盘古开天之后,把自己的身体变成天地万物。过了不知道多少年,在今河南新郑一带出现了华夏族,其中有一个部落首领叫少典。有一天,少典经过颍水时,不小心溅到了河水,这河水其实是盘古的血液化成的。刹那间,天空长虹贯日,气象万千,祥瑞祥和。少典见天现祥瑞,决定将自己的部落建成有熊国,他就是第一任有熊国的国君。
经过了若干年后,少典就有了孩子,这个孩子就是轩辕黄帝。后来,轩辕黄帝与华夏族的神农氏部落首领炎帝结盟,热心为大家办事,深受人们爱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