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明珠——番禹宝墨园

宝墨园位于广州番禺沙湾镇紫坭村,建于清末,占地5亩,后扩建至130余亩,集清官文化、岭南古建筑、岭南园林艺术、珠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建筑、园林、山水、石桥等布局合理,和谐自然,构成一幅幅美丽壮观的景色。

宝墨园内的主要建筑有:治本堂、宝墨堂、清心亭、仰廉桥、紫洞舫、龙图馆和千象回廊等。园内除种植有罗汉老松、银杏树和紫薇树等树外,还栽植有大量的岭南盆景。园内周边还建有龟池、放生池和莲池等,带给游人美的享受。

清末为纪念清官包拯而建

相传,在清嘉庆年间,有一年,西江发大水,有一段黑色木头漂流到村边,人们把它放回江里,谁知下游水大,木头又回流到村边来。这种情况再三出现,人们觉得十分奇怪,便把黑木头供奉起来。

后来,朝廷诛除贪官和珅,社会上掀起反贪倡廉之风。影响所及,人们自然就特别希望得到像北宋名臣、龙图阁大学士包拯那样铁面无私的清官“包青天”去治理官吏。

包拯早年为开封知府,后官至枢密副使,死后追封“孝肃”。在民间,包拯因为官清廉,专替老百姓平反冤狱,整治贪官污更,铁面无私,被百姓誉为“包青天”。

包公在肇庆当了3年官,而肇庆在西江边上,加之民间流传说包拯面黑,人称“包黑子”。为了祭祀包青天,所以这块黑色木头便成为包公的化身,被沙湾百姓们雕刻成了包公的头像,供奉于沙湾人专门为祭祀包拯而建的包相府中。

到了清末,沙湾出了个叫包墨宝的人。据沙湾百姓传言,他为官特别清廉,堪为北宋包拯转世,于是百姓们为了感念北宋包公,便纷纷自发筹资,又在原来的包相府旁重建了一个包相府,并取名“宝墨堂”,宝墨园位于番禺沙湾镇紫坭村包相府旁边,后来,由于前往宝墨堂祭祀包拯的人太多,清廷便将其改建成了园林,占地5亩,并易名“宝墨园”。作为开放给民众休憩的场所,它是古代番禺最早的公共园林。

宝墨园内的建筑主要有白石牌坊、九龙桥、治本堂、宝墨堂、龙图馆、清心亭、仰廉桥、紫洞舫和千象回廊等。此外,园内种植有千年罗汉老松、九里香、两面针树、银杏树、大叶榕树和紫薇树等树,还栽有大量的岭南盆景,建有龟池、放生池、锦鲤池和莲池,带给游人美的享受。

宝墨园正门的白石牌坊,高大耸立,气势恢弘,巧夺天工。高约14米,宽27米,三拱形,全部用4000多块白色、青色的花岗石砌成,重600多吨,其中横梁的石头重37吨,雕刻着狄青的故事以及吉祥兽等图案。

白石牌坊正中书“宝墨园”3个大字。两旁的对联是:

宝聚紫坭点化三江连一水;

墨挥南国皴成万绿吐千红。

白石牌坊背后的横额为“宝墨生辉”,整座牌坊是一座大型的石雕艺术珍品。

进入白石牌坊园门内,有座仿照北京金水桥而建的白石拱桥,俗称“九龙桥”,由一座主桥、两座副桥组成,全用白色花岗石砌成,横跨在宽6米的鲤鱼涌上。

相传,“九龙桥”3字是从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字体中提取出来的。中间的桥有一块长7米、宽3米的大青石,雕有9条栩栩如生的龙,刀法流畅,力度坚硬,寓示着九龙腾飞,如意吉祥。

在九龙桥后面,建有一座名为“吐艳和鸣壁”的青砖悬山式一字影壁,是宝墨园门楼的附属建筑,实意是“隐蔽”,目的是不让园内的情况直接暴露在外,从而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气氛。

吐艳和鸣壁宽22.38米,高5.83米,由30000多块青砖雕砌而成,灵活运用了浅浮雕、高浮雕、圆雕、通雕、透雕等工艺,达到多层次、立体感强的效果。

正面是百花吐艳百鸟和鸣图案,精雕细刻了600多只形态、种类各异的鸟类,有凤凰、孔雀、山鸡,蚱蜢、蜻蜓等,还有苍松翠柏、竹子、柳树、牡丹等100多种花卉植物。全图以凤凰为中心,取“百鸟朝凤”的意思,充满勃勃生机,象征着祖国繁荣富强、蒸蒸日上的景象。

影壁背面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雕刻,分别有《兰亭序帖》、《快雪时晴帖》、《行穰帖》、《瞻近帖》和元代书画家赵孟兆的题跋。雕刻的字体流畅自然,保持了古代大书法家的精髓,笔法洒脱,如一条条垂直悬挂的线条,所以广东砖雕有“挂线砖雕”的美誉。

治本堂位于影壁正后方向,原来是包公厅,就是包公办公的地方,为纪念包公而设。包公曾写过一首五言律诗《提训斋壁》,其中开头的两句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治本堂以其命名,表示为官正直、清廉是治国的根本。在治本堂前的院子里,有一座紫檀木雕,正面雕有迎客松、仙鹤,表示人寿年丰,背面雕有我国著名教育家、儒教创始人孔子著名的《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治本堂厅内中央,悬挂着一副《荷花》图,象征包拯清廉圣洁、出污泥而不染的气节,也寓意着人们对包公清廉的敬仰。其左右对联是:

治绩越千年有德于民留后世;

本源同一脉其清如水仰先贤。

此联表达了后世对包公为民请命的崇敬之情。堂内左侧还有用西汉古墓出土的、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木料制作而成的“宝墨园”木匾名匾。木质纹理细密、光洁鉴人,书法圆润流畅。

在治本堂内右侧有收藏家捐赠的清代乾隆年间制作的紫檀木雕巨型画筒,造型精美,刻工精细,不愧为文房瑰宝。

在治本堂后的宝墨堂内,有一块写有“宝墨园”园名的花岗岩石匾,为宝墨园珍品。宝墨堂是为了纪念包公而建的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是包公的书房兼卧室。三面环水,正对着鉴清桥,鉴清桥是砖木石结构,临宝墨湖而建,形状类似风雨桥。

宝墨堂的正中悬挂着包公的画像,他身穿大红官服,一身正气,大义凛然,脸色并不是传说中的黑色。传说中的黑脸包公形象,只是人们用黑色来表达他严肃、正直和铁面无私而已。包公画像两旁的对联是:

汗青昭正气;

宝墨仰遗风。

此联是宝墨堂的点睛之作。画像前是精湛的葡萄图案,金色的通花木雕挂落,显得庄重典雅。

在宝墨堂内的正中,摆设着一只长2.36米,宽1.6米,重1吨多,刻有108只寿鹤,取名“百寿图”的巨型端砚。两侧陈列着已有三百年历史的“如意古墨”以及紫檀木雕画筒,造诣工精,格调高雅。

在宝墨堂前的湖面上,有石雕龟蛇、仙鹤,湖上遍植荷花、睡莲等。堂前的水榭有两棵百多年树龄的老榆树盆景,苍劲挺拔,就像两位替包公执法的大将军,俗称“树将军”,在捍卫着社稷的正义。

在树将军旁边,设有一对大金鱼缸,分别绘有百朵菊花和百朵牡丹,争相吐艳、雍容华贵,为宝墨堂增色添彩。

此外,在宝墨堂屋脊上有8组精美的陶塑装饰,是陶瓷大师根据包公的故事创作的,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其中尤以“宝砚投江”一组故事最为著名。

[旁注]

龙图阁大学士 为一种特殊的阁学士职名,简称“阁职”,有学士、直学士、待制和直阁四级。宋朝制度,每一位皇帝去世后,必敕建一阁,以奉藏先帝遗留的文物。其中,历史上的龙图阁学士只是个虚衔,从三品。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

透雕 是一种雕塑形式。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大体有两种:一是在浮雕的基础上,一般镂空其背景部分,有的为单面雕,有的为双面雕。一般有边框的称“镂空花板”。二是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一种雕塑形式,也称凹雕,镂空雕,或者浮雕。

悬山顶 是两面坡顶的一种,是我国一般建筑中悬山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其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并且它只用于民间建筑,规格上次于庑殿顶和歇山顶。

陶塑 是陶质的雕塑艺术品,始于秦汉时期,鼎盛于唐代时期,如著名的唐三彩。它的出现为我国雕塑史和陶艺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阅读链接]

传说清末时,沙湾出了个叫包墨宝的人,他在外地做官,官至巡抚,不仅清正廉洁,还特别体恤民生,深为百姓爱戴,被尊为当代“包公”。后来,包墨宝清廉的官声就渐渐传到了他的家乡。乡邻们奔走相告,都以他为自豪。

据说,包墨宝穿着特别朴素,他有一年回乡,居然被乡邻当做了路过此地的外乡人,以为他是要讨杯水喝。这事儿,很快在沙湾及周边为美谈,人们争先恐后地赶来沙湾,想要一睹“包青天”真容。

后来,沙湾的百姓们便趁势传言说“包墨堂是包拯转世”,众多乡邻随即呼应。为感念包拯,百姓们纷纷自发筹资,在原来的包相府旁重建了一个包相府,并取名“宝墨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