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十二石斋和汾江草庐

梁九图也是梁蔼如的侄子,他是梁玉成最小的儿子,到他长大时,梁玉成已是驰誉远近的医家,著有《良方类钞》20多卷。梁九图从小生活在富裕和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庭里,可谓耳濡目染。

在梁氏叔侄中,以梁九图名气最大。他小时候就是佛山远近闻名的神童了。梁九图自幼聪明过人,喜爱读书,他10岁就能做诗,曾因著有《粤台饯别图》和《祁相国隽藻韵》等诗词,而声誉鹊起。

梁九图博学多才,曾任刑部司狱,后因腿有疾病而辞官。他性情高旷,淡于功名,而醉心于读书作诗、绘画写字和游山玩水。

回乡后,他在松桂里一带,购得清初诗人程可则的蕺山草堂故址,兴建了他在松桂里最早的私家园林“紫藤馆”。他与清代著名诗人张维屏、黄培芳、吴炳南和岑征交情深厚,经常聚会于此唱酬。

在道光年间,梁九图在游览衡山湘水,南归之时,船过广东清远,他发现有12块奇石:

其色纯黄,巨者高二尺许,小者也为径尺,其状有若峰峦者、有若陂塘者、有若溪涧瀑布者、有若峻坂峭壁者、有若岩壑磴道者……

黄蜡石原本产于真腊国,就是后来的柬埔寨,清代极其罕见。当梁九图确认了这12块色泽蜡黄,纹络嶙峋,晶莹剔透,润滑如脂的石头为纯黄蜡石后,他惊喜若狂,赶紧将石头转船运返佛山,并用七星岩石盘贮水盛之,将其罗列在紫藤馆前,而闻名远扬。

其中,最大一座名叫“千多窿”,高三尺多,最窄也有两尺宽,梁九图视若性命,他不仅因而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十二石山斋”,甚至自己也取名为“十二石山人”,而这12块黄蜡石,也因此成为梁园众多奇石中的珍品。

他自题七绝诗《自题十二石斋》一首以记其盛:

衡岳归来兴未阑,壶中蓄石当烟鬟。

登高腰脚输人健,不看真山看假山。

自此,人们就称他这个私家园林为“十二石斋”。后来,梁九图收藏的奇石越来越多,于是就专门建造了秋爽轩皱云斋,以陈列从各地搜集而来的奇石,如黄蜡石、灵璧石、彩陶石、木化石和太湖石等。其中以“瘦、皱、漏、透”著称的太湖石最为出名。

黄蜡石由于其质、色、形颇佳,为奇石收藏者所爱。九图与九华及九华之子思溥尤爱黄蜡石,相互唱酬,留下了“垂老兄弟同癖石,忘形叔侄互裁诗”的佳话。

此外,在道光年间,梁九图还在松桂里建有另一处私家园林“汾江草庐”,为词人雅集之觞咏地。骚人墨客一起“诗酒唱酬,提倡风雅”,称梁九图为“汾江先生”。

汾江草庐位于群星草堂旁,园林内的群体建筑有韵挢、个轩、畅意湖、湖心石、石舫、笠亭等,都绕湖池而建,布局分散。但其构思布局与群星草堂不同,气魄恢宏,表现出另一种格调的造园手法。

在汾江草庐园林群体前,建有一座设计精巧的小石拱桥,是连接群星草堂和汾江草庐的一条通道。此桥因集中了桥四周景物的韵味:远处的书韵,堂中的琴韵,鼎中的茶韵,檐下的铎韵和流水的泉韵等,而称“韵桥”。

相传,在韵桥不远处曾经建有一座私塾,上课的时候远远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在桥上弹琴有绕梁三日的琴音,琴旁放着正在沸腾的茶水,茶韵萦绕,下雨天有雨打屋檐的点点雨声,桥下流水潺潺。种种韵味集中在了此桥上。

个轩就是竹轩,是汾江草庐群体的入口。“个”字取“竹“之意,轩旁植竹丛,表现出主人追求清雅的意境。主人为啥起名为“个轩”,而不起名为“竹轩”呢?

据说,梁九图是受了清代著名诗人袁枚诗句“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影响,袁枚说月光映照下的竹子的影子很像一个个“个”字。此外,他还受到江苏扬州八怪之一的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也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金句的感染。

由竹节、松木扎成的柴扉,两旁竹篱笆上生满爬山虎,现出一派乡土气息,体现主人追求远离尘嚣,贴近自然的心态。个轩翠竹成荫,环境静幽,让人心旷神怡。梁九图自己也因此而颇为得意地赋诗一首:

缚柴作门,列柳成岸。

两溪夹路,一水画堤。

由此可见,在院内,行水松堤上,可以赏竹、观荷、看柳,体现了主人刻意营造的水乡田园风韵。以竹为架的松竹寮,松皮覆顶,极有自然之趣。

汾江草庐园内的水石运用可谓是别出心裁:既有一般的叠石置景,又有独石成景;既有潺潺流水,又有一泓湖水,碧水中,成群的金鱼、锦鲤时浮时沉,湖面涟漪连绵,这静中有动的景观,令人赞叹。

在畅意湖上,一块形态奇特,高约近7米,重逾l4吨的石块屹立于湖中,此石名叫“湖心石”,又名“湖心英石”。湖心石周围,白鹅、鸳鸯戏水其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之意境毕现。

湖心石极具山峰之势,石质清秀,褶皱相连,循岸而望,则每个角度所视都会有所变化,每面皆似一幅立体的画,如衡山九面,面面不同,人们形容其“形同云立,纹比波摇”,因而有“春峰”之称。

传说,这块湖心石是梁九图当年游历到江西九江扶庐峰时发现的。当时,这块石头没在土中数尺,梁九图雇了30多人,凿了6天,巨石才露出全貌。后来,他募集了50人,才抬到山下,最后用船运到佛山。

在畅意湖岸边,距离石旁不远处,建有一座造型优美的小轩,称之为“石舫”,长约七八米,为观赏湖心石而设。船前龟蛇两石,合称玄武,寓意长寿吉祥。

石舫有如紫洞艇,浪接花津,路逼蓊坞。亭西有韵桥,若彩虹高悬明镜之上。桥北有芭蕉数丛,设有石几案,若在芭蕉下谈诗论画,怡情养性,犹如进入世外桃源,宠辱皆忘。

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梁九图是的社会名士、慈善家和诗人。梁九图的诗作瑰丽中别见清奇之气,很能体现个性。他著有《十二石斋诗集》、《岭表诗作》、《紫藤馆文存》、《汾江随笔》、《佛山志馀》和《岭南琐记》等刊刻传世。

除了诗文,梁九图善丹青和书法,是画兰花的高手。他画的《墨兰》两幅和《墨兰立轴》以及书画作品10多幅均被后来各大博物馆珍藏。

他的作品在民间一直深受欢迎,当时人们哪怕只得到他一小幅字画,都视作璧玉一样珍藏起来。

梁九图一人独创梁氏两组名园,被誉为“石痴”。也因他是位创作颇丰的文苑才子,而且建有大型园林“汾江草庐”,人们都尊他为“汾江先生”。

自1796年始建,至1850年前后,佛山梁园通过梁蔼如、梁九章、梁九华和梁九图叔侄两代人,历时50余年的屡次建造而臻于完善。

建成后的佛山梁园,包括十二石斋、汾江草庐、群星草堂和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其主体位于佛山松风路先锋古道,其他则位于松风路西贤里及升平路松桂里,人们总称其为佛山梁园。

在清代,佛山梁园与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和番禺的余荫山房合称“广东四大名园”,为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其名气远播北京和江南。在岭南四大名园中,梁园的石景因千姿百态、独树一帜而最为人称道。

梁园的造园特色以水、石、庭、花木与各色建筑巧妙组合而成,追求淡雅自然的诗画意境,在岭南园林中独树一帜。

梁园的石文化,一石成景,是其他园林没有的。梁九图因“登山输人健”,故购得十二块黄蜡石,“壶中蓄石当烟鬓,不看真山看假山”。

十二书斋、群星草堂和寒香馆的主人,尤爱以天然的奇峰异石用于庭园造景。利用不同的组合,在岭南特有的各种庭园,如平庭、山庭、水庭、石庭和水石庭中不断加以变化,体现出主人高超的造园艺术。

广东气候多雨潮湿,为了达到经久耐用的目的,住宅建筑的前厅、梁、柱、门楣以及窗框上都会使用石材,它既可以在雨季起到防水的作用,也可以防火。特别是可以防止到白蚁的蛀蚀。大量的石材被使用到建筑上,甚至园林中的铺地材料,构成了岭南园林的又一特色。

我国古人对奇石的喜爱体现了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念。古人认为,奇石是天人合一的产物,它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妙在自然天成。奇石如同无言的诗词,立体的图画,无声的乐曲。

相传,古人很早以前就开始将石头应用于园林的装饰艺术之中,以石来点缀环境,并且根据产地把奇石分成了不同种类,如江苏太湖石,安徽灵璧石,广东英德石等,都是叠石造景的上等材料。

梁园奇石达400多块,有“积石比书多”的美誉。其中,群星草堂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石庭”。它讲究一石成形、独石成景,在岭南私园中独树一帜。梁园的主人通过对独石、孤石的整理,突显个体特性,在壶中天地中表达了对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格的追求。

梁园的山都不是“叠”出来的,而是与整个造园质朴的风格是相统一的,不求恢宏的气势而求石的神态韵味,以小代大,表现山川之奇。

以石代山取代“叠山”的方法,摒弃了石块的积压堆砌,省却了石头纹理及形状的比照磨合,可以更灵活自由地表达不同思想情感。

梁园比较注重意境,在布局方面,整个梁园是三位一体。梁园多个群体均由住宅、祠堂、园林有机结合,形成不同时空的多个园林、住宅、祠堂组合体,如松桂林的十二石斋、寒香馆、群星草堂。

梁园园林建筑品种齐全,富于地方特色,亭、台、轩、阁、庐、堂、馆等在梁园样样具备。各色建筑博采众长,注重表现岭南水乡民间工艺的特点,灰塑、砖雕、木雕、石雕一应俱全。

除了采用传统的手法外,主人还将西方装饰运用到传统园林中,如群星草堂的船厅采用满洲窗和菱形石步级都是主人独创。

此外,梁园还珍藏的许多历代书家法名帖。秀水、奇石、名帖堪称梁园“三宝”。

[旁注]

司狱 为我国明清两朝代提拿控管狱囚的职官。两朝间,司狱官品迭有变更,在中央京城负责留守节镇的司狱,如:刑部司狱、按察使司狱等为正八品职。而地方行政单位之知府司狱、同知司狱等则为正九品职。

彩陶石 又称“马安石”,产于柳州合山市马安村红水河十五滩,有彩釉和彩陶之分,石肌似瓷器釉面称彩釉石,无釉似陶面者称彩陶石,它有纯色石与鸳鸯石之分,鸳鸯石是指双色石,三色以上者又称多色鸳鸯石,鸳鸯石以下部墨黑上部翠绿为贵。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乾隆年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政绩突出,他在40岁时辞官还乡,在江宁小仓山下构筑随园,广收弟子。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他与当时诗人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衡山 又名“南岳”,是我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衡阳。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

叠山 是古代园林主要的造园手段之一,其根本目的就是起到一个登高望远,扩大空间的作用。一般以两种石材混用,但其中用做叠脚的石头,必须要石质坚硬。

[阅读链接]

据史料记载,佛山十二石斋仿《西厢记》的园林风格,集宅第、祠堂、园林于一体,以秀水、奇石、名帖为“梁园三宝”,文化底蕴深厚。其中,有副名联说:“豪兴当年,梁园不见前朝客;风骚此日,书屋犹存盛世诗。”

相传清代岭南著名画家苏六朋、苏云山和清代著名小说家吴趼人等均是梁园常客。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抗英期间,曾委托梁园主人在佛山铸大炮抗英,梁园更是名噪一时,使该园也更具深厚的地方历史文化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