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福地——东莞可园

东莞可园位于广东东莞西博厦村,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始建于1850年,至1864年才基本建成。

东莞可园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之一,它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和番禺余荫山房合称清代“粤中四大名园”。

东莞可园面积2204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绕以青砖围墙。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建筑主要是水磨青砖结构。园内最高建筑为可楼,高17.5米,在其顶楼邀山阁上,凭窗可眺莞城景色。

张敬修隐退期间陆续建园

1824年,张敬修出生于广东东莞博厦。在清道光时期,他按清朝惯例,用钱捐了个同知,后因在东莞修炮台有功,被派往广西做官。1847年,他因弟弟病逝母亲需要奉养而辞官退隐。

1850年,张敬修从冒氏家族购得冒氏宅院,始建园林。据说,为了修建园林,张敬修不惜四处借贷。关于张敬修初建园林时的情形,他的朋友、岭南画派的祖师居巢曾写有小诗一首:

水流云自还,适意偶成筑。

拼偿百万钱,买邻依水竹。

1851年,张敬修被派往广西作战,后因功升为广西按察使,随后为江西按察使。1856年,张敬修进军浔江,在船上督战时右腿被炮弹击中,败退至平南,因而以伤病为由,再度辞职回乡,对园林进行了扩建。

随着张敬修1847年、1856年的两次返乡,园林终在1858年全部建成。而1856年的这次扩建,大约花了三年时间。就在当年,张敬修再次官复原职,不久就署理江西按察使。

1861年,张敬修兼署江西布政使,后因病回到东莞。此后,他便苦心经营这座园林,取名“可园”,他亲自参与可园的筹划,聘请当地名师巧匠,模仿各地名园,形成独具一格的岭南园林。直至1864年他病逝于可园里,虽然可园占地面积不大,但园中建筑、山池、花木等景物却十分丰富。可园外缘呈三角形,虽是木石、青砖结构,但建筑十分讲究,窗雕、栏杆、美人靠,甚至地板亦各俱风格。楼宇之间高低错落,起伏有致。

庭园空间处处相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密而不逼,静中有趣,幽而有芳,鸟语花香。加上摆设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极富南方特色,是广东园林的珍品。

可园设计精巧,把住宅、客厅、别墅、庭院、花圃和书斋等,艺术地糅合在一起。造园时,运用了“咫尺山林”的手法,故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再现大自然的景色。

在2200平方米、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三亩三分”土地上,可园建筑面积1234平方米,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并俱全。

可园占地虽小,但整体空间布局合理,小巧玲珑,园中建筑、水池、登台、假山比比皆是;考虑到岭南特有的气候,其中绿化、蔓藤十分丰富繁盛,相得益彰,既美化建筑环境,也使得在闷热的夏季能享得幽幽凉意。

可园的造园意旨在于“幽”和“览”。建筑空间曲折丰富,游览起来颇有趣味。

可园的第一大特点是:四通八达。把孙子兵法融汇在可园建筑之中,成为整座园林的一大特色。

全园亭台楼阁,堂馆轩榭,桥廊堤栏,共有130多处门口,108条柱栋,整个布局有如三国孔明的八阵图,人在园中,稍不留神,就像进入八卦阵一般,极可能会迷失路径。

可园的第二大特点是:雅意文风。张敬修虽然身任武职,但对琴棋书画造诣颇深。所以整个庭园虽偏于武略,但局部都显得文风雅意极浓。

全园共有1楼、6阁、5亭、6台、5池、3桥、19厅、15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等。

所有建筑均沿外围边线成群成组布置,“连房广厦”围成一个外封闭内开放的大庭园空间,集居住、休闲、游玩于一体,住宅与园林有机结合。

根据功能和景观需要,建筑大致分3个组群:东南门厅建筑组群,为入口所在,是接待客人和人流出入的枢纽。以门厅为中心还建有草草草堂、擘红小榭、葡萄林堂、听秋居等建筑。

西部楼阁组群,为款宴、眺望和消暑的场所,有桂花厅,就是可轩、双清室、厨房和侍人室。

北部厅堂组群,是游览、居住、读书、琴乐、绘画、吟诗的地方。临湖设游廊,题为博溪渔隐,另有可堂、问花小院、雏月池馆、绿绮楼、息窠、诗窝、钓鱼台、可亭等建筑。

由四周建筑所围成的中心大院被划分为西南、东北两个园区。西南园区主要景物有岭南果木、曲池、湛明桥;东北园区平面较方整,有假山涵月、兰花台、滋树台、花之径等景点。环绕庭院布置有半边廊与环碧廊,将三大建筑组群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园门前有一片莲塘,塘边有侍人石和当年系马停轿的处所。在可园的正门口,门额上有张敬修的亲笔书法“可园”两个大字,每字都是一笔写成,写得苍劲有力,足见他的艺术功底之深厚。在正门两旁,原来镌刻着一副对联:

未荒黄菊径;

权作赤松乡。

上联用东晋文学家陶潜“采菊东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下联用西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张良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后急流勇退,遁入空门,自称“赤松子”的故事,表达出张敬修这位可园主人名为隐退,实欲复出的心思。此门两旁,后来镌刻对联为:

可羡人间福地;

园夸天上仙宫。

此联不仅巧妙点出了园林的名称,而且以略带炫耀的口气,表达了它“咫尺山林、可人适意”的意境。

入正门穿客厅向右,就是著名的“草草草堂”,是张敬修为纪念自己的戎马生涯所建。他回忆自己领兵打仗时吃、住、睡、行什么都草草了事,所以就建了这间草草草堂。

当然,张敬修用“草草草堂”之名,也是想作为他的做人格言,时时提醒自己:衣食住并不一定要讲究,但做人的品行和办事,可绝不能草草。在草草草堂上有联一副:

草草原非草草;

堂堂敢谓堂堂。

草草草堂的建造相当精细,由此可见草草草堂并非草草所建。在草草草堂的有一面墙上,有用阶板砌成的壁橱,墙根上还有岭南画派祖师居巢、居廉客居于此,作画留下的颜色斑点痕迹。

据史料记载,后来,可园声誉远扬,其中就同客居草草草堂的张居巢和张居廉两位先生有很大的关系。张居巢和张居廉俗称为“二居”,他们当年都是张敬修为官时的幕僚。

张敬修可谓文武双全,作为一名武将,他在宦海中几起几落,宠辱不惊,曾抵抗英国侵略军;作为文人,他广涉金石书画、琴棋诗赋,“平居嗜翰墨”,其画品“秀逸天成,笔墨超绝”,著有《可园剩草》。

晚清岭南画家居巢跟随张敬修17年之久,如影随形,晚年客居可园,对景写生,创造了“撞水撞粉法”,以“撞水”法写枝叶,表现出叶子和枝干的阴阳凹凸的变化;以“撞粉”法画花朵,使得花朵枝叶潮湿润泽,表现出花卉的轻盈滋润、鲜活欲滴,形成了“居派”的典型风格。

自小师从堂兄居巢习画的岭南画家居廉,应张敬修、张嘉谟叔侄之邀,客居东莞多年,在可园对花写生,画艺大进,创作了许多的精品,奠定了他在画坛的地位。

后居廉回乡筑“十香园”,养花蓄石,专心作画,并设馆授徒,声名彰显,桃李众多,为岭南画派开创先河,使可园成为岭南画派策源地之一。后来的岭南画派宗师均出自他的门下。

在清代时期,佛山梁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和东莞可园合称广东四大名园。其中,只有可园是张敬修独自所创,其余几园则都是一个当官的家族累代所建成的私家园林,而可园的意义又远远不只是私家园林那么简单,因为它孕育了著名的岭南画派,是岭南文化的策源地。

擘红小榭,为一座依屋而设的六角形“半月亭”,在可园正门门厅之后,与门厅呈一中轴线。“擘红”是剥荔枝的意思,擘红小榭就是可园主人邀请文友品尝荔枝的地方。因而,擘红小榭有联:

烟花一放惊环宇;

香荔千年梦故乡。

当年,在擘红小榭处植有优质荔枝树,每当荔枝成熟的季节,亲朋好友便坐在亭子里,边摘边吃边聊天,人于亭中,只见栏后绿树成荫,丛花烂漫,曲池清碧,虹桥卧波,画面极其温馨。

擘红小榭另有一副对联:

擘红早惹杨妃兴;

啖白依然岭表风。

从擘红小榭左行,便是一长廊,名叫“环碧廊”。环碧廊的开端就设在“擘红小榭”之中。这是一条环贯全园的走廊。

“环碧廊”虽不起眼,却将园内建筑组群有机地连通在一起,成为全园的纽带。环碧廊有一副对联:

十万买邻多占水;

一分起屋半载花。

沿着“环碧廊”,无论何时都可以畅游全园。循环碧廊徐徐观赏,可看到拜月亭、瑶仙洞、兰亭、曲池、拱桥,以及藏书阁、钓鱼台、曲桥、小榭等,可说是处处有景,景景不同。

[旁注]

江西布政司 是江西承宣布政使司的简称。它是明朝设在后来的江西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下辖13府。布政使司衙门驻地位广西南昌府。

美人靠 也叫“飞来椅”、“吴王靠”,学名“鹅颈椅”,是一种下设条凳,上连靠栏的木制建筑,因向外探出的靠背弯曲似鹅颈而得名。通常建于回廊或亭阁围槛的临水一侧,除休憩之外,更兼得凌波倒影之趣。其优雅曼妙的曲线设计合乎人体轮廓,靠坐着十分舒适。

八阵图 传说是由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葛亮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挡10万精兵。

空门 佛教以观察诸法“空性”为入道的法门,故称“空门”。一切事物从因缘相待而产生,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虚幻不实,谓之“空”。佛经说,进入“涅槃城”,内有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三个门。“空门”的内容很多,有我空、法空、有为空和无为空等。

对景 是园林造景的重要手法之一。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构景方法,就叫对景。

[阅读链接]

传说,张敬修建可园之前,本想取园名为“意园”,即“满意,合心意”的意思。

可园竣工后,张敬修邀请文人雅士前去聚会、庆贺。在引领众人游览全园后,张敬修便在筵席上征集客人们的意见。或许,可园建得太美了,客人们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赞美,又不好先表态,于是就都应答说:“可以!可以!”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张敬修见大家一致应为“可以”。而且,“以”与“意”近音,“可”在“意”前,比“意”的意义更胜一筹,于是他就把“意园”改成“可园”,寓意可园是“可以的园子”,以表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