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1.(1)略。(2)B, A。(3)33,莫霍面;2900,古登堡面。(4)明显增加,完全消失,突然下降。

2.(1)高山,高原,平原,硅铝层,硅镁层,地幔。

  1. 厚,薄。硅铝层,硅镁层。厚度,硅铝层。

(3)

较 厚 很薄甚至缺少

硅 铝

花岗岩类

较 厚 普遍存在

硅铝少,镁铁多

玄武岩类

3.略。4.

背斜

岩 层 向上拱起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

背 斜 成

山, 也可成谷

向斜

岩 层 向下弯曲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向 斜 成谷, 也可成

5.(1)BC。(2)略。

6.(1)地垒,地堑(背斜),向斜(地垒),地堑(背斜)。(2)略。挤压力,拉张力。(3)略。(4)②,③,②,③,④。

7.C。

8.(1)⑥,②,⑤⑨,②⑦,④⑩,①,⑧,③。(2)略。

  1. C。

9.(1)略。(2)大陆漂移,海底扩张。软流层。稳定,地壳比较活动。

(3)①BCE。ADF。(4)①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岛弧链。②板

块张裂区形成的海沟。③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挤压抬升形成。④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时,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

10.(1)火山口,火山通道,火山通道,岩浆。(2)

锥状

二氧化硅为主,酸性

粘稠含气体多

盾状

铁、镁成分为主,基性

流动性好,含气体少

11.(1)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等震线。(2)纵,上下颠簸; 横波,前后左右摇晃。(3)震级,高。相同,不同。

12.(1)①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震带,②环太平洋地震地。(2)①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交界处。②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13.

三角洲

流水沉积作用

流水

海蚀地形

海浪侵蚀岩石

海浪

14.(1)略。(2)A。(3)撒哈拉沙漠。塔克拉玛干。

15.(1)三叶虫,大羽羊齿,恐龙。(2)古生代,古生代,中生代。

16.(1)土层松厚;植被破坏;流水侵蚀严重。(2)流水侵蚀。(3) 植树造林,修梯田、修水库等。

17.(1)古生代早期,三叶虫、菊石。(2)古生代晚期,两栖类,蕨类, 造煤时期。(3)新生代,哺乳动物、被子植物,出现人类。发生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气候寒冷为第四纪冰期。(4)中生代, 出现丰富的金属矿及造煤时期,环太洋地带地壳运动激烈形成高大山系,恐龙。

18.(1)N,H,M,P。(2)三叶虫,哺乳动物。FD;C,G。(3)ADF, 中生代。(4)不合适,在断层上易漏水。

19.(1)盆地。等高线为封闭曲线,由外向里高度逐渐变小。(2)向斜。岩层外老内新。(3)C。有色金属多产生在岩浆岩之中。它是岩浆活动中分离出来的内生矿。(4)B,C。沙岩由于受到岩浆活动影响,造成温度和压力等条件的变化而形成变质岩。(5)A。石灰岩分布地区。(6)在 B 地可能。B 地岩石比 A 地岩石古老。

20.(1)火成岩,晚(新)。(2)沉积岩,中生代。(3)能,中生代是一个重要的造煤时期。(4)1.4 亿。河成谷;“V”形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