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人文地理解题方法研究

例题 1 读世界自然带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图 318)回答:

  1. 目前,世界森林面积只有(420)亿亩,森林覆盖率为(22)%。

  2. 图中代号①—④代表的森林及分布的地区是:①和③(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在(苏联)和(北美)。②和④(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

  3. 图中代号⑤代表的森林是(亚热带

    常绿硬叶)林,这种林木的主要特点是(有适应夏季干热气候的耐旱特征。它们有的根系很深,有的树皮很厚,有的树叶坚厚并有蜡质光泽)。⑥代表的森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这种森林分布的规律是(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部)。

  4. 图中①和③所代表的森林为什么在南半球见不到:(因为南半球的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因而没有这种森林的分布)。

本题的第一问是一般填空题,与本图没有什么关系,根据已学知识进行填充即可。

其他几问主要是考查森林的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解答这几问,第一步可根据气候类型联想自然林带的类型。第二步可根据自然林带的纬度分布规律考虑具体分布地区。

因为森林同其他植物的生长一样,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很大,所以它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 有什么样的气候,就有什么样的植物与之相适应。所以,第一步可根据气候类型联想自然林带的类型。在亚寒带地区必然是亚寒带针叶林,而在赤道附近必然是热带雨林。

在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大约分布在北纬 50°—65°之间的大陆上,而南半球的相同纬度地区全被海洋所占据,所以亚寒带针叶林在南半球也就不复存在。

致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特点,是受炎热干燥的气候环境所决定的。地中海地区,夏季炎热干燥,蒸发大,所以,树木的叶子覆盖着薄薄的蜡质层, 以防止叶面过度蒸腾,根系发达,以便从土壤深处或广大面积上吸收水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特征显示了它为了生存而形成的竞争能力。

例题 2 读中国政区、铁路交通图(图 319)回答:

  1. 在图上画出 3 个经济地带的界线并注:东部沿海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2. 东部沿海经济地带包括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是(辽宁)、(河北)、

(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

(广东)、(广西)。西部经济地带包括的省、自治区是(四川)、(贵州)、

(云南)、(西藏)、(青海)、(甘肃)、(陕西)、(宁夏)、(新疆)。

  1. 在沿海经济地带建设的 5 个经济特区是: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E(海南)。

  2. 沿海开放城市自北往南依次是:①(大连)、②(秦皇岛)、③(天

津)、④(烟台)、⑤(青岛)、⑥(连云港)、⑦(南通)、⑧(上海)、

⑨(宁波)、⑩(温州)、(11)(福州)、(12)(广州)、(13)(湛江)、(14)(北海)。

  1. 5 个经济开放区自北往南依次是:a(辽东半岛)、b(长江三角洲)、c(福建沿海)、d(珠江三角洲)、e(广西沿海)。

  2. 把(3)(4)(5)题的代号填入图中。

  3. 选择:

①中部地带建设的重点是:

A.加快能源、原材料的开发和建设。B.大力开拓新兴工业。

C.大力发展农业,促进粮食、经济作物的增长。

D.加强传统工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答案:(AC)

②西部地带建设的重点是: A.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

B.大力发展农牧业和交通运输业。

C.有步骤有重点开发能源、矿产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加工工业。D.进一步开放某些市镇,发展边境贸易。答案(BCD)

  1. 我国铁路与国外铁路相接的有:①(滨洲)线、②(滨绥)线、③

(沈丹)线、④(集二)线、⑤(湘桂)线、⑥(昆河)线。用红笔标出接轨城市。

  1. 新疆乌苏有一批工人到深圳学习,乘火车的合理路线是:乌苏(北疆铁路)乌鲁木齐(兰新线)兰州(陇海线)郑州(京广线)广州(广深线) 深圳。

  2. 填表:

地名 项目

葛洲

龙羊

所在省、区

湖北

陕西

甘萧

河北

广西

吉林

青海

西藏

所处经济地带

西 西

西

西

工矿业或重点工程

水利

枢纽

煤矿

镍矿

棉纺

工业

开放

港口

水电

水电

纺织

工业

3 个经济地带的划分,是我国调整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的重大措施之一,它将使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更加合理,从而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带,是指与海相临的省,及其在这个范围内的 3 个直辖市。西部地带包括西南三省,青、藏、新和北部内陆两省一区。余下的各省、自治区即为中部地带。按这个思路便能较准确的确定 3 个经济地带的界线,并能填

出 3 带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本题中的两个选择题,主要检查对 3 个经济地带发展重点的掌握情况。3 个经济地带的发展重点,是根据它们各自的优势确定的。每个经济地带都有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发展经济中,只有注意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 才能使本地带的经济迅速发展,并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这两个选择题的思路的基点就是各经济地带的优势。

例题 3 图 320 是一幅某城市工业布局示意图。在该城市规划新建钢铁、

印染、自来水 3 个工厂,要求分别在甲、乙、丙 3 处各选一个厂址。如何布局较为合理?说明理由。

  1. 铁钢厂宜建在(丙)处。理由是:a(距城较远,又位于下风向, 可减少对城市空气污染。)b(邻近铁路,运输方便)。

  2. 印染厂宜建在(乙)处。理由是:a(距城近,临河用水方便)。b

(位于市区河流下游,可避免污水对城市的影响)。

  1. 自来水厂宜建在(甲)处。理由是:a(厂址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 可避免城市对河水的污染)。b(距城市较近,便于城市用水)。

工业较集中的大中城市,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计划地摆在城区;用地规模大,对城市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对于严重污染,一时难于治理的大型企业,例如钢铁厂、火电厂、造纸厂、印染厂、化工厂等,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并考虑盛行风的风向,地表水的影响,以及资源状况等。根据以上布局原则,结合具有不同污染程度的工业部门,加以综合考虑,可以完满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

例题 4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图(图 321)回答:

  1. 在图上填注:环境、物质、能量:废弃物。

  2. 填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和(能量),

    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以(废)气、

(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

(能量)输出给环境。环境又把它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做(反馈作用)。

  1. 人类社会同环境的关系是:(在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中,

    不断向前发展的)。

本题的相关模式图,反映了人类社会同环境关系的基本结构。这个系统结构,不外是由输入、贮藏和控制、处理、输出等 5 个部分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不管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不管是有机的,还是无机的; 不管是单向的,还是循环的,基本上都是由这 5 部分组成的,只是不同的系统所用的名词不完全相同。

具体到本题的内容,又可把整个过程归为 3 类:输入、输出和反馈。输入物质和能量,输出废弃物,热、电、声。反馈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良性的和恶性的。恶性的正是需要人们认真对待,加以解决的。这样,就能让环境按其自身的规律,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掌握了这个规律,不仅较容易地回答本题,而且与其相似的,诸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地球上的水循环,海洋中的洋流系统,地壳的物质循环等,都可用系统结构的基本模式和规律加以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