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解题方法研究

读图分析题是地理考查的重要题型,是考查一个人地理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这类题型主要用以考查空间概念和分析能力。

利用读图题要求回答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填注:根据题目要求, 把地理事物名称或代号填入图中相应位置;把图中代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注在图外的空中。二是读图分析:根据题目要求或图例,阅读分析图中的内容,在图外进行判断、选择或简答。三是绘制图象:根据题目要求,在已知图中绘制简单内容;根据已知条件绘制简图;根据数据和题目要求绘制图表。

做读图题,要充分利用已学过的地图知识,例如经纬度、方向、比例尺; 各种常用的图例和注记;地面状况,例如海陆分布、地形、植被等。还要熟悉经济地理内容在图上的表示特点。填图要做到位置准确,字迹清晰、工整, 避免写错别字。

例题 1 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图(图 1)回答:

  1. 在图上画出自转和公转方向。

  2. 在地球公转的位置上分别注出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及其相应的日期(北半球)。

  3. 有关四季的长短,下列哪个数据是正确的:A.立秋—立冬约 93 天;

B.立冬—立春约 93 天;C.立春—立夏约 93 天;D.立夏—立冬约 93 天。答案

本题共 3 问,但答案的文字都很简短。近几年来,考查地理知识的命题在向短、小、广、灵方向发展,答案不多,评分容易而准确,但考查涉及的内容却很广泛。

关于第一问,只要掌握住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就比较容易在图上画出方向箭头。关于第二问,在图上注记二至二分点及其日期, 关键在于地轴的倾斜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便可定为夏至,定出一点,其它三点便容易定出。第三小题是选择题。考查的是四季划分的知识,同时暗含着四季不等长关系。本题要求回答的是:“四季中哪一季最长”。因为一个回归年是 365.2422 天,而题中每季长都是 93 天,

全年则为 372 天,远远超出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所以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根据所学知识知道,地球在近日点公转速度快些,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慢些。从立夏到立秋,地球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所需时间较长,所以只有答案“D”才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例题 2 读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图(图 2),回答:

  1. 图中此时北京的太阳高度是(73°32′)。

  2. 图中表示气压带和风带向(北)半球移动。哈尔滨的节气是(夏至),悉尼的季节是(冬季)。

  3. 根据此时的情况,正确的说法是:A.圣弗朗西斯科多雨;B.罗马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南极圈内极昼;D.我国长江流域进入梅雨季节。(BD)

此题主要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规律以及引起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 也随季节变化而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本题的太阳正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是北半球的夏季。

本题的第一问主要考查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一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这一天,是 6 月 22 日前后,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 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京这一天的太阳高度也是该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京的太阳高度是 90°-39°54′+23°26′=73°32′。

第二问既考查气压带移动的位置及移动方向,也考查南北半球的节气和季节情况。6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点自南而北移向北回归线,过了这一天开始向南移。6 月 22 日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哈尔滨在北半球,当然也是夏至日。北半球正处在夏季,南半球则处在冬季,悉尼在南半球,所以,悉尼处在冬季。

第三问是选择题。解这一问,首先应该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位置, 定出南北半球的季节,只要将季节定准了,答案也就出来了。

本题考查的内容,知识联系性很强,准确地解好本题,首先要认真审题, 找出知识的关键——季节。然后根据知识的联系进行推导,就能回答的比较完美。

**例题 3:**图 3 的 4 条曲线中哪一条是正确反映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按纬度分布的曲线?

①A 曲线;②B 曲线;③C 曲线;④D 曲线。答案:(②)

本题主要考查盐度分布的规律。海洋表面盐度分布的规律是: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这种规律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关系。副热带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洋表面海水的盐度最大。赤道地区,降水量多于蒸发量,盐度较低。从副热带向两极,蒸发量逐渐减少,盐度也逐渐降低。这与图中 B 曲线的变化规律完成吻合,所以答案应是②,即 B 曲线。

本题的解法可以采用“逐一排除”的方法,根据盐度分布的规律,将备选答案中不符合要求的几个答案逐一排除掉,最后剩下的一个就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了。

例题 4 读图 4 的一组图回答:

  1. 图 A 是(花岗)岩的风化情况,图 B 中的形态叫(风蚀蘑菇),图C 是(石灰岩洞),图 C 中的①是(石钟乳),②是(石笋),③是(石柱)。图 D 中的地形叫(冰川地形),其中的①是(角峰),②是(冰斗),③是

(冰蚀谷)。

  1.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温度)、(水)、(大气)及(生物) 作用的影响下产生的破坏作用。

  2. 浸蚀作用是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对地表岩石及风化物的破坏作用。

  3. 从自然原因看,我国云贵高原的地表形态是(石灰岩)受到含有

(CO2)的水溶解和冲刷作用形成的。

这是一组读图判断、填空、问答系列题,考查的知识较多。解这种题, 需要认真审题,仔细看图,根据题中的条件和图中内容的结合,依据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联想,寻求正确答案。

首先对外力作用的各种概念要清楚,其次要熟悉由外力作用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各种地形的名称。在学习中应多看一些由内、外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各种地形的景观图片,对掌握和准确的回答问题是有好处的。

例题 5 读池塘生态平衡示意图(图 5)回答:

  1. 图中的食物链是:(填在图 6 上)

  2. 根据池塘生态平衡示意图,完成图 7 的内容。

  3. 选择:这个池塘:A、还没有达到生态平衡;B、已经达到生态平衡,

    并且很稳定;C、达到了相对平衡状态,但是这种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动态平衡;D、生态平衡已经被破坏。答案(C)。

这是一个考查生态平衡的题目,主要考查对生态平衡原理的理解程度。池塘生态平衡示意图,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平衡图,它是由食物链、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 个基本图组成的。任何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图都包含这 3 个基

本图。本题的 3 问正是考查了这方面的问题。只要利用已学知识,对照平衡示意图提供的条件,不难做出正确答案。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解题方法研究 -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