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芒康——滇金丝猴

芒康滇金丝猴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地区芒康县境内南北走向的横断山区中部的芒康山,南接滇西北的云岭山脉。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斑尾榛鸡、马来熊、绿尾虹雉等珍惜濒危动物及其生态系统。现有滇金丝猴种群数量约500只。

保护区地形相对高差大、纬度较低、强烈深切、地形破碎。山高、谷狭、坡陡,裸露岩石与山底原始森林交叉镶嵌是保护区最为典型的地貌特点。

著名的澜沧江、怒江、金沙江等大河奔腾于深山峡谷中。

保护区由于受西南季风影响,冬季气候温暖、晴朗和干燥;夏季,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季风暖湿气流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暖湿气流相遇,在此形成降水。年降水和温度的分布极不均匀,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特点。

保护区气候温凉,森林植被保存较好,除阳坡有较大面积高山栎灌以外,阴坡及众多支沟中都生长着原始的云杉和冷杉林,并混生有落叶松与大叶杜鹃。

自然景色呈明显的垂直地带规律,不同海拔分布着不同植被,是芒康红松的故乡,是植物的王国。

森林类型有阔叶林、针阔混成林、高山草甸等。分布着云南红豆杉、油麦吊云杉、云杉、冷杉、红松、雪松、高山松、高山柳、红柳、白柳、山杨、云松、高山草甸等珍贵林木。

由于地形地貌的特殊性,造成气候、土壤和森林植被类型的多样性,为野生动物扩展提供了通道,使保护区内孕育了众多的野生动物资源。

保护区内除濒危动物滇金丝猴外,还发现了云豹、雪豹、斑尾榛鸡、绿尾虹雉等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等;小熊猫、猞猁、马来熊、藏马鸡、鹦鹉、秃鹰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等。

滇金丝猴数量在全国不超过800只至1100只,仅分布南北长约200千米,东西不到40千米的云南德钦县、芒县非常狭窄的区域内。

在云南境内仅有350只至450只,而西藏境内就有570至690只,滇金丝猴结群生活,每群均在100只以上。各猴群的领地比较固定,人们比较容易接近。

保护区内有3个家族的滇金丝猴,以滇藏公路214线为分界线,可分为两个片区。西片小昌都境内红拉山的一个家族;东片徐中乡的比拉卡、卡拉、那弟贡、玛龙普、重重普等地的两个家族。

滇金丝猴,又称黑抑鼻猴,也因背部黑褐色,腹部白色,于是有人又称之为黑猴或花猴。

滇金丝猴虽名为“金丝猴”,实际并无金黄色的毛。身体较川金丝猴稍大,体长0.7米至0.8米,尾相对较短,略等于体长,约0.5米至0.7米,但比较粗大。

身体背面、侧面、四肢外侧,手、足和尾均为灰黑色。在背面并具有灰白色的稀疏长毛,颈侧、腹面、臀部及四肢内侧均为白色。此外,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猴子,体重可达30多千克。

滇金丝猴主要靠吃果子及云杉、桦木等树的嫩芽、幼叶,松罗秋贝母成熟时,它们也挖食贝母、蘑菇。冬季,大雪封山后,它们也转到村边农田或家畜草堆上抓食麦秆。

滇金丝猴的生态行为极为特殊,终年生活在冰川雪线附近的高山针叶林中,哪怕是在冰天雪地的冬天,也不下到较低海拔地带以逃避极度寒冷和食物短缺等恶劣自然环境因素,对农作物也总是“秋毫无犯”,因而是灵长类中最有趣的物种之一。

滇金丝猴社会是一夫多妻制,猴群没有猴王,各个家庭之间友好相处,又往往保持着互不相犯的默契。每个家庭都有一只强壮的公猴担当保护任务,它往往占据树上的有利位置,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准备驱逐来犯之敌,在滇金丝猴社会,幼猴是猴群之间联系感情的唯一纽带,它们可以突破猴群之间互不相犯的戒律,聚在一起玩耍。

天真的幼猴有时甚至敢拉住大公猴的尾巴荡秋千,大公猴也不会对它发怒,但亚成年猴却不行,它们胆敢雷池半步,就会遭到大公猴的严厉呵斥。

滇金丝猴大多在原始森林里嬉闹玩耍,其群猴吵闹声响彻山林,对坡观望,遍山树梢摇动,甚为奇观。

滇金丝猴还具有一张最像人的脸,面孔白里透红,再配上它那当代妇女追求的美丽红唇,堪称世间最美的动物之一。就一个普通人的审美观念来说,滇金丝猴无疑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动物。

亲眼目睹过这一生灵的人都会为其“美貌”所倾倒,赞叹不已。

可是迄今为止,有机会见到它的人寥寥无几,当今世上绝大多数人还想象不出滇金丝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甚至科学家们对它的了解也极为有限之时,这一物种已濒临灭绝。

在动物系统分类上,金丝猴属是现生灵长类中极为引人注目的一个类群。它在系统发育上处于旧大陆猴与猿之间的特殊分类地位。

因此,金丝猴研究对于人们认识和了解人类自身的进化历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而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金丝猴属中的4个物种,即滇金丝猴、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都已被列入世界濒危动物红色名单之中,其中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都是当今世界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物种之一。

这4种金丝猴当中除越南金丝猴仅分布在越南北部外,其余3种均为我国大陆特有分布种。因此,均应视为我国的“国宝”。

但由于一些地区人们滥猎滇金丝猴作为毛皮用,再加上不断采伐森林、毁林开荒以及放牧等行为,严重地破坏了滇金丝猴的栖息环境,从而导致社群分割,一些小的社群最后遭到蚕食绝灭。

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滇金丝猴保护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20世纪80年代,滇金丝猴保护区的建立,拉开了对这一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行动序幕。

这些行动极大地推动了滇金丝猴的保护,再加上我国科学家前赴后继的科研努力及各种媒体的宣传报道,其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从滇金丝猴成为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吉祥物之后,滇金丝猴的知名度急剧上升。我国政府已经把“金丝猴保护工程”列入其15个野生动植物专项保护工程之一。

由于对滇金丝猴的认识很晚,对当地人的教育迫在眉睫。20世纪80年代以来,芒康县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其中一方面利用影像宣教国家法规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成为重点。

另一方面,对其栖息地的保护以禁止商业伐木为基础,采取迁地保护的办法,解决人与猴子争地的问题。由于保护措施得到落实,再加上当地百姓保护意识的提高,即将灭绝的滇金丝猴在芒康得到了有力的保护,滇金丝猴的种群数量有了明显上升。

[旁注]

红豆杉 俗名紫杉、神木,红豆杉属红豆杉科。云南红豆杉是我国4种红豆杉之一,是以云南为中心分布区的地方特有物种,主要分布在滇西的保山市、腾冲县,滇西北的中甸、丽江、维西一带。云南红豆杉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雌雄异株。

红松 又名果松、海松,是松科松属的常绿乔木,为我国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红松为高大乔木,树干圆满通直,在天然红松林内树高多为25米至30米,寿命长达300年至400年。在生长条件适宜的地方,树高可达40米,寿命长达500年左右。

川金丝猴 别名狮子鼻猴、仰鼻猴、兰面猴等,属灵长目、猴科、仰鼻猴属。体型中等,鼻孔向上仰,颜面部为蓝色,无颊囊。颊部及颈侧棕红,肩背具长毛,色泽金黄,尾与体等长或更长。毛质柔软,为我国特有珍贵动物,群栖高山密林中,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绿尾虹雉 别名贝母鸡,属于鸡形目雉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平时喜结成小群,在海拔四五千米高的高山草甸,灌丛或裸岩地区活动。冬季迁到2000米左右的中山地带。主要以植物的细根和球茎为食物。因嗜吃贝母的球茎,故又名“贝母鸡”。

[阅读链接]

有关滇金丝猴的研究可以追溯至一个世纪以前。

1871年,一个名叫大卫的法国人根据传闻报道了这种当时尚未科学命名的动物的存在。

1890年冬季,两名法国人索利和彼尔特在德钦县境内组织当地猎人捕获7只年龄性别不同的滇金丝猴,将其头骨和皮张送到巴黎博物馆。法国动物学家米尔恩·爱德华于1897年和1898年两次对这一物种给出其科学描述,并正式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