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鹿山——褐马鸡

五鹿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蒲县、隰县境内,为吕梁山南段最高峰,主要保护对象是世界珍禽褐马鸡。

保护区原始森林气势独特,植被丰富、草木茂盛,主要生长白皮松、辽东松,还有侧柏、龙柏、桦树、杨柳等树种,形成针、阔叶混交林。

五鹿山保护区属于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是东南区季风的边缘,受海拔、地形和森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省内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偏低,变幅较大,空气湿度偏高,形成典型的山地气候。其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多为东南风,冬季寒冷,盛行西北风。

保护区内的脊椎动物共有252种,两栖动物7种,爬行动物11种,鸟类199种,哺乳动物35种。

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即褐马鸡、黑鹳和金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4种,如大天鹅、猎隼、游隼、灰背隼、红脚隼、燕隼、黄爪隼、红隼、红角鴞、雕鴞、纵纹腹小鴞、长耳鴞和短耳鴞等。

褐马鸡是我国特产珍稀鸟类,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仅分布于我国山西吕梁山脉以及河北、北京等地的部分林区。

褐马鸡身高约0.6米,体长1米至1.2米,体重5000克,全身呈浓褐色,头和颈为灰黑色,头顶有似冠状的绒黑短羽,脸和两颊裸露无余,呈艳红色,尾巴高高竖起。翅短,不善飞行,两腿粗壮,善于奔跑。

褐马鸡最爱炫耀的是它那引人瞩目的尾羽。其尾羽共有22片,长羽呈双排列。中央两对特别长而且很大,被称为“马鸡翎”。

平时,它高翘于其他尾羽之上,披散时又像马尾,故称“褐马线”。褐马鸡整个尾羽向后翘起、形似竖琴,十分美观。

褐马鸡是山区森林地带的栖息性鸟类,它主要栖息在以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和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中。

它白天多活动于灌草丛中,夜间栖宿在大树枝杈上,冬季多活动于1000米至1500米高山地带,夏秋两季多在1500米至1800米的山谷、山坡和有清泉的山坳里活动。

褐马鸡性情暴躁、健勇善斗,有置死不避艰险的品格。为了适应较为复杂的环境和防御外来天敌的侵害,褐马鸡始终进行群体活动。

褐马鸡为杂食性鸟类,大多数植物和动物都是它采食的对象。其中,植物有山尖子、松子、刺梨以及沙棘果等四五十种;动物性食物有像蝇类、蚊类、蛇类以及蝗虫类等。褐马鸡也喜欢觅食真菌类的银盘和羊蹄、荞面蘑菇等。

褐马鸡是我国特产鸟类,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鸟类学会也以褐马鸡为会标,被誉为“东方宝石”。

但由于农业及城市的侵占威胁,砍伐森林及放牧家畜导致栖息地退化,再加上褐马鸡的雏鸡孵出至幼鸡生长发育阶段正是阴雨连绵、降雨过量的季节,这种高湿低温的生态环境势必影响到雏鸡、幼鸡,造成觅食困难、营养不足,死亡率增高,导致种群数量相应减少。

为了保护发展褐马鸡这一稀有珍贵资源,1980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分别在吕梁山的庞泉沟和芦芽山林区建立了褐马鸡自然保护区。2001年,经陕西省政府批准,黄龙县建立了黄龙山褐马鸡省级自然保护区。

此后,政府部门投资建成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开展褐马鸡生活习性观测及疫情监测、疾病预防等科研活动,并研究其人工繁殖方法。经过精心保护,褐马鸡从最初的上百余只已增加至几千只,成为我国褐马鸡重要的栖息地。

[旁注]

大天鹅 是一种候鸟,没有亚种分化,春秋两季在我国北方、俄罗斯西伯利亚等繁殖地和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越冬区之间进行迁徙。大天鹅身上的羽毛非常丰厚,可以有效地抵抗严寒的气候。

[阅读链接]

褐马鸡的生活很有规律,一般在春季3月份进行交配繁殖。每到这个时期,雄鸟之间常常为争夺配偶而进行殊死搏斗。

其间,雄鸡为了显示它的威风,叫声特别粗重而洪亮,远在2000米之外隐约可闻。它鸣叫时昂首伸颈,尾羽也高高翘起,煞是好看。然后,雌雄追随,离群交尾,并寻找藏密的林下或灌丛间地面占领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