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猕猴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沁阳市、修武县、辉县市4县市境内。保护区由济源保护区和沁阳松岭保护区合并而成,主要保护对象为猕猴及森林生态系统。

太行山山势雄伟,森林茂密;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气候凉爽宜人,是中原地区独具特色的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区。生物资源丰富,区系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森林覆盖率达70%,多为天然次生林。

保护区内以维管束植物为主,其中包含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连香树、山白树、太行花和领春木等。

区内脊椎动物近300种,其中主要包括哺乳类、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金钱豹、金雕、黑鹤、白鹤等30余种。

本区与山西太行山保护区毗邻,都是当今世界猕猴分布的最北限,其主要保护对象太行猕猴为猕猴的华北亚种,现有20余群2000多只,是目前我国猕猴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猕猴保护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价值。

猕猴,属猕猴种,也称为猢狲,黄猴、恒河猴、广西猴。

猕猴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猴类,体长0.4米至0.5米,尾长0.15米至0.24米。头部呈棕色,背上部棕灰或棕黄色,下部橙黄或橙红色,腹面呈淡灰黄色。鼻孔向下,具颊囔。

臀部的胼胝明显。个体稍小,颜面瘦削,额略突,肩毛较短,尾较长,约为体长一半。

猕猴四肢均具5指,有扁平的指甲。其身上大部分毛色为灰黄色灰褐色,腰部以下为橙黄色,有光泽,胸腹部及腿部的灰色较浓。

猕猴面部、两耳多为肉色,臀胝发达,多为红色或肉红色,雌猴色更赤,眉骨高,眼窝深,有两颊囊,雄猴比雌猴要长和重一些。

猕猴营半树栖生活,猕猴以树叶、嫩枝、野菜等为食,也吃小鸟、鸟蛋、各种昆虫,甚至蚯蚓、蚂蚁。

猕猴采食野果时贪婪嗜争,边采边丢,只食甜熟果子,未熟果却丢弃,故猴群过处往往遍地断枝弃果,因而对野果的可利用程度较低,常常要扩大觅食范围,活动时间也往往较长。

猕猴善于攀援跳跃、会游泳和模仿人的动作,有喜怒哀乐的表现。集群生活,群居,一般30只至50只为一群,大群可达200只左右。猴群大小与栖息地环境优劣而有别,一般都有十多只或数十只。

繁殖和缺食季节,往往集群大些,故活动范围也较大。一般于十一二月发情,次年3月至6月产仔,或3年生两胎,每胎产一仔,妊娠期平均为5个月左右,哺乳期约4个月。

猕猴适应性强,容易驯养繁殖,生理上与人类较接近,因此是生物学、心理学、医学等多种学科研究工作中比较理想的试验动物。

目前我国猕猴的数量最多仅及四五十年前的1/4。许多地区甚至连猴迹都断绝多年了。在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被列为易危种。

乱捕滥猎是猕猴致危的主要因素。20世纪50年代我国不少产猴区,猴子数量多,因而出现猴子下山糟蹋农作物的猴害。群众为保护庄稼,千方百计组织捕杀,有关部门大量组织收购并出口,导致猕猴资源遭到致命的破坏。

此后,政府下令控制猕猴出口,原则上仅限人工饲养繁殖的后代方可出口,在一定程度了保护了我国的猕猴资源。

太行山猕猴保护区建立以来,人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得到增强,猴群的自然繁殖能力明显提高,多数雌猴由过去的两年一胎变成一年一胎,个别的还能生两胎。

保护区已经成为教学实习、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教育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基地。

[旁注]

裸子植物 是原始的种子植物。裸子植物是地球上最早用种子进行有性繁殖的,在此之前出现的藻类和蕨类则都是以孢子进行有性生殖的。裸子植物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用种子繁殖上。

黑猩猩 栖息于热带雨林,集群生活。食量很大,以香蕉为主的水果、树叶、根茎、花、种子和树皮,有些个体经常吃昆虫、鸟蛋或捕捉小羚羊、小狒狒和猴子。黑猩猩是现存与人类血缘最近的高级灵长类动物,也是当今除人类之外智力水平最高的生物。

[阅读链接]

一个名为“猕猴基因组测序和分析联合体”的国际科研小组宣布,他们成功破译出了猕猴的基因组,这是继人类和黑猩猩之后,科学家破译出的第三种灵长类动物基因组。

测序结果表明,猕猴的基因与黑猩猩及人类的基因相似度约为97.5%,而黑猩猩和人类的基因相似度则更高,两者共有的基因达99%。

猕猴是一种相对古老的灵长类动物,测序小组说,测序猕猴基因组将提供一个独特视角,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灵长类的进化路径。如果说黑猩猩是人类“近亲”的话,猕猴可以算是人类的“远戚”,它和我们的祖先在大约2500万年前“分道扬镳”。

测序小组负责人理查德·吉布斯说:“因为猕猴比黑猩猩在进化上离我们更远,所以现在三种灵长类基因组相对比,更具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