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岭——梅花鹿

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的江西省彭泽县境内的桃红岭、显灵庵、陡岭、南蜡烛尖以及龙王殿一带,面积达12500公顷,是我国野生梅花鹿南方亚种最大的分布区。

保护区野生梅花鹿总数仅有上千只左右,濒临灭绝,已被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

保护区内维管束植物有1200余种,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海拔250米以上主要为马尾松疏林灌丛,及由高中草本植物组成灌木草丛;灌木有胡枝子、大叶胡枝子及苦槠、青冈栎等。

海拔250米以下溪谷山坡还残留有次生苦槠、青冈栎、木荷常绿阔叶林及苦槠、木荷、小叶栎、白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保护区内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如桔梗科的苦叶沙参、桔梗;伞形科的白花前胡、竹叶柴胡;百合科的土茯苓、百合。其中葛藤、紫花地丁、乌饭树的叶、果以及茅栗叶、耳叶牛皮消、羊乳、玉竹、黄精、美丽胡枝子、蕨类及苔藓等都是梅花鹿喜食植物。

梅花鹿之所以药用价值高,可能是与它吸收这些植物的特殊营养成分有关。

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梅花鹿在灌草丛中徜徉,豹、豺、狼等到猛兽在林间出没,河麂、苏门羚在灌草丛中游憩,老鹰在蓝天白云之间翱翔,杜鹃、白鹇跳跃于枝头,啼鸣不绝于耳。

除梅花鹿外,还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云豹、金钱豹、白颈长尾雉、苏门铃和豺等。

梅花鹿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分类上隶属哺乳纲偶蹄目鹿科,为东亚特有种。梅花鹿属中型鹿类,体长1.25米至1.45米,尾长0.12米至0.13米,体重70千克至100千克。

头部略圆,颜面部较长,鼻端裸露,眼大而圆,眶下腺呈裂缝状,泪窝明显,耳长并且直立。颈部长,四肢细长,主蹄狭而尖,侧蹄小,尾较短。

梅花鹿的毛色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夏季体毛为棕黄色或栗红色,无绒毛。在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镶嵌着有许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点,状似梅花,因而得名。

冬季体毛呈烟褐色,白斑不明显,与枯茅草的颜色类似。颈部和耳背呈灰棕色,一条黑色的背中线从耳尖贯穿到尾的基部,腹部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块,其周围有黑色毛圈。尾背面呈黑色,腹面为白色。

雌鹿无角,雄鹿的头上具有一对雄伟的实角,角上共有4个叉,眉叉和主干成一个钝角,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叉和眉叉距离较大,位置较高,常被误以为没有次叉。

主干在其末端再次分成两个小枝。主干一般向两侧弯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横抱,角尖稍向内弯曲,非常锐利。

梅花鹿生活于森林边缘和山地草原地区,不在茂密的森林或灌丛中,这样有利于快速奔跑。白天和夜间的栖息地有着明显的差异。

白天多选择在向阳的山坡,茅草深密、体色相似的地方栖息,这样可以较早地发现敌害,以便迅速逃离。夜间则栖息于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阳的山坡为多,栖息的地方茅草则相对低矮稀少。

梅花鹿大部分时间结群活动,群体的大小随季节、天敌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变化,通常为三五只,多时可达20多只。在春季和夏季,群体主要是由雌鹿和幼仔所组成,雄鹿多单独活动,发情交配时归群。

梅花鹿晨昏活动,生活区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春季多在半阴坡,采食栎、板栗、胡枝子、野山楂、地榆等乔木和灌木的嫩枝叶和刚刚萌发的草本植物。

夏秋季迁到阴坡的林缘地带,主要采食藤本和草本植物,如葛藤、何首乌、明党参、草莓等。

冬季则喜欢在温暖的阳坡,采食成熟的果实、种子以及各种苔藓地衣类植物,间或到山下采食油菜、小麦等农作物,还常到盐碱地舔食盐碱。

梅花鹿性情机警,行动敏捷,听觉、嗅觉均很发达,视觉稍弱,胆小易惊。

由于四肢细长,蹄窄而尖,故而奔跑迅速,跳跃能力很强,尤其擅长攀登陡坡,那连续大跨度的跳跃,速度轻快敏捷,姿态优美潇洒,能在灌木丛中穿梭自如,或隐或现。

在自然条件下梅花鹿是群居的,少则10多只,多到几十只。

在寒冷的冬季比其他季节的集群性更大,人工圈养的梅花鹿群其群居性仍然没有改变,鹿群中的头鹿常会影响整个鹿群的行动,为逃避伤害,众多的鹿都会按照头鹿或少数几只鹿的躲避方向和路线奔跑。

偶尔因病或其他原因令个别鹿离群单独饲养,则表现胆怯不安,在圈内不停地来回走动,甚至拒绝采食和饮水。人们利用梅花鹿的这种群居性,对梅花鹿进行驯养、放牧和控制整个鹿群。

每年8月至10月开始发情交配,雌鹿发情时发出特有的求偶叫声,大约要持续一个月左右,而雄鹿在求偶时则发出像老绵羊一样的“咩咩”叫声。

“角斗”在鹿类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一只健壮的雄鹿通常可以拥有10多只雌鹿,在一个繁殖季节,雌鹿可以多次发情,其发情周期为5天,一旦受孕后便不再发情。

妊娠期为230天左右,产仔于翌年五六月,一般每胎仅产一仔,也有少数为两仔。

产下的幼仔体毛呈黄褐色,也有白色的斑点,几个小时就能站立起来,第二天可随雌鹿跑动。雌兽觅食时先到林外四处探望,确信没有危险后,才把幼仔带出来,发现险情会发出惊叫,带着幼仔逃进密林。

梅花鹿具有很高的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为了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珍贵物种,江西省于1981年建立了江西省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

科研监测是保护区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方面对保护区内的野生梅花鹿种群数量、分布、迁移、繁殖状况等到进行监测,以掌握最新动态,探索其动态变化规律,为保护和发展野生梅花鹿种群提供科学依据。

另一方面通过对梅花鹿栖息环境、活动规律以及繁殖、食性等生态习性的监测,查清影响梅花鹿生存、繁殖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梅花鹿适生系统的恢复营建、资源保护、救护与驯养繁殖等提供科学依据。

保护区在保护措施上采取了举办夏令营、成立宣传队、制作视听材料、制作宣传标牌及建设标本馆等。

组织保护区人员定期到社区作报告、召开座谈会,促进双方对保护知识的沟通与交流;举办保护梅花鹿的巡回展览,在社区采取展示板、墙报、标语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成立专门人员定期到社区进行自然保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他们的环保法律意识。

为社区学校提供参观、实习的条件,使更多的人熟知自然保护的重要意义。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中小学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举办夏令营,组织学生到保护区开展野外活动,使他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为扩大宣教范围,加强宣教工作力度,同时尽量减少管理成本,规划将标本馆建在宣教培训中心内,扩大原有规模。充分利用光、电、声像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其他高科技手段展示动植物标本,将参观者带入栩栩如生的大自然。

由于近年保护区在保护措施上加在了力度,成效显著,野生梅花鹿活动的区域已向桃红山外围扩展,梅花鹿繁衍生息的环境得到保护,种群数量由建区前的不足60只发展到的400只,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旁注]

哺乳纲 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通称兽类。哺乳动物是全身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行为最为复杂的最高级动物类群,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

何首乌 为蓼科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根细长,末端成肥大的块根,外表红褐色至暗褐色。春生苗叶,叶相对如山芋而不光泽。其茎蔓延竹木墙壁间。结子有棱似荞麦而细小,才如粟大。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棱瓣,似小甜瓜。植物的块根、藤茎及叶均可供药用。

苏门羚 头部似羊也似牛,但头面部略短,耳宽大。身体大部棕黑,背脊有黑色条纹。体毛较粗硬,毛色较深,以黑为主。四肢长,略带红棕色。常活动于亚热带山地及温带地区的森林中。以杂草及植物的枝叶为食。足蹄短而结实,适于在岩石上行走。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白颈长尾雉 白颈长尾雉俗称横纹背鸡、山鸡、红山鸡、高山雉鸡和地花鸡等。其体形大小与雉鸡相似。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该雉分布于长江以南华东和华南地区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贵州等省区。

[阅读链接]

《彭泽县志》有“山有文禽奇兽,美鹿争鸣”之记。

桃红岭集日月之精华,得山川之灵气,钟灵毓秀,古往今来,文人志士,涉足其间,留下大量的人文景观。

晋朝陶侃,字士衡。一生宦海,在军41年,屡立战功,总领八州都督。晋成帝念其德高望重,以雌雄梅花鹿一对赠之。

陶侃退休后,回到浔阳,遍游故乡山水名胜。当他来到桃红岭时,不禁拍撑叫绝,“江南之钟灵尽聚于此山,真仙境也!”于是来到此隐居,与御赐梅花鹿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