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蒙古——蒙古野驴

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后旗北部的巴音杭盖苏木、巴音前达门苏木境内,与蒙古国接壤,属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为该区内分布的原始天然梭梭林和栖息的蒙古野驴、北山羊、鹅喉羚等珍稀野生动物。

保护区内植物区系成分是以干旱地区的种类占主导地位,具有显著的荒漠特点。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有裸果木、绵刺、革苞菊。

保护区原始天然梭梭林是梭梭林在我国分布的最东缘,而且多数树龄已达几百年,林地上枯老的粗干虬枝纵横倒扶,新生长的中幼梭梭在干旱贫瘠的荒漠中顽强生长,没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反映了原始古老的自然状态。

梭梭根部寄生的肉苁蓉具有“沙漠人参”之美称,“九头锁阳”是稀世药宝,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兽类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蒙古野驴、北山羊两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鹅喉羚、盘羊、猞猁、兔狲、荒漠猫5种。保护区鸟类中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种类有大鸨、波斑鸨、金雕3种,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种类有蓑羽鹤、灰鹤、草原雕、鸢、苍鹰、秃鹫、红隼等7种。两栖爬行类常见有蟾蜍科的花背蟾蜍等,蛙科的有疣皮蛙等。爬行类有蜥蜴科的沙蜥、蒙古沙蜥等。

蒙古野驴是大型有蹄类动物。外形似骡,体长可达2.6米,肩高约1.2米,尾长0.8米左右,体重约250千克。吻部稍细长,耳长而尖。尾细长,尖端毛较长,棕黄色。四肢刚劲有力,蹄比马小但略大于家驴。

蒙古野驴颈背具短鬃,颈的背侧、肩部、背部为浅黄棕色,背中央有一条棕褐色的背线延伸到尾的基部,颈下、胸部、体侧、腹部黄白色,与背侧毛色无明显的分界线。

蒙古野驴营游荡生活,以禾本科、莎草科和百合科草类为食,冬季主要吃积雪解渴。叫声像家驴,但短促而嘶哑。八九月份发情交配,雄驴间争雌激烈,胜者拥有交配权。怀孕期约11个月,每胎一仔。

蒙古野驴具有极强的耐力,既能耐冷耐热,又能耐饥耐渴耐干旱,蒙古野驴可以数日不饮水。

它们的听觉、嗅觉、视觉均很灵敏、能察觉距离自己数百米外的情况。若发现有人接近或敌害袭击,先是静静地抬头观望,凝视片刻,然后扬蹄疾跑。

跑出一段距离后,觉得安全了,又停下站立观望,然后再跑。总是跑跑、停停、看看后再跑。

蒙古野驴有随季节短距离迁移的习性。

平时活动很有规律,清晨到水源处饮水,白天在草场上采食、休息,傍晚回到山地深处过夜。每天要游荡好几十千米的路程。在野驴经常活动的地方,未受到惊扰的蒙古野驴移动时喜欢排成一路纵队,鱼贯而行。

在草场、水源附近,经常沿着固定路线行走,在草地上留下特有的“驴径”。驴径宽约0.2米,纵横交错地伸向各处。

野驴善于奔跑,甚至狼群都追不上它们,但由于“好奇心”所致,它们常常追随猎人,前后张望,大胆者会跑到帐篷附近窥探,给偷猎者可乘之机。

由于地质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人类的直接捕杀和改变野驴的生存环境,蒙古野驴的分布区已缩小,仅限于西北地区的中蒙边境沿线,我国的数量不超过2000头。

要保护好这个种群,首先要保护好蒙古野驴的生存环境,大致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将乌拉特后旗的梭梭林保护区扩大,形成一个蒙古野驴的梭梭林自然保护区;第二步,与蒙古国合作建立跨国保护区。蒙古野驴可能有长距离迁徙的特性,建立跨国保护区将会更好地保护这一物种,并能争取国际保护基金。

乌拉特保护区自建立以来,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克服自然条件恶劣、管护面积大、经费不足、交通通讯设备极其短缺、人手不够等多种困难,在保护、管理、科研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上作出了突出的成绩。

保护区开展了经常性的保护巡逻工作、护林防火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标牌、标语、宣传单和走访牧民等形式大力宣传《森林法》、《草原法》、《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保护区内及周边地区居民对自然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保护梭梭林和当地野生动物与其自身生存息息相关的重要性,并与保护区工作人员密切配合,防止外地人员到保护区取梭梭柴。

保护区内牧民已经杜绝猎杀野生动物行为。蒙古野驴迁移过来之后,保护区工作人员为了给野驴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人工挖掘了饮水坑,定期、不定期派人巡护、投放饲料。对被围在保护区围栏内的野驴,保护区雇专人看护并投放饲料和水。

乌拉特保护区实施一二期工程以来,为及时救护受伤的野生动物,分别在色尔崩和巴音查干管护点与管护点合建两处野生动物救护站,同时在动物救护站附近各建了一个周长为250米的封闭围栏,以圈养受伤的野驴等动物。

一期工程中建成了围栏工程86千米,挖浅水井5处,设补饲点10处,固定样地20处,修建瞭望塔3座。三级气象因子定位观测点两处和生态定位观测点一处,这些设施设备的修建和配备都为保护和研究蒙古野驴提供了有利的物质保障和基础。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较好地完成了建设任务。

另外,保护区还设置了区碑、标桩、标牌、宣传标牌等设施,设立了科研监测固定样地,购置了保护设备、科研监测设备、宣教设备、办公及信息设备。

建设项目的实施,使保护区内以梭梭为主的天然植被得到有效的恢复,更新速度明显加快,遏制了乱捕滥猎和乱采滥挖行为,蒙古野驴的种群明显增加,保护区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旁注]

荒漠生态系统 是地球上最耐旱的,以超旱生的小乔木、灌木和半灌木占优势的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所组成的综合体。荒漠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那里烈日炎炎,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低于250毫米,气候干燥,自然条件极为严酷,动植物种类十分稀少。生活在荒漠中的生物既要适应缺水状况,又要适应温差大的恶劣条件。

北山羊 又叫悬羊、野山羊等。北山羊在我国分布于新疆和甘肃西北部、内蒙古西北部等地。栖息于海拔3500米至6000米的高原裸岩和山腰碎石嶙峋的地带。它非常善于攀登和跳跃,蹄子极为坚实,有弹性的踵关节和像钳子一样的脚趾,能够自如地在险峻的乱石之间纵情奔驰。

梭梭林 即梭木林,一名胡桐。现生存于嘉峪关外沙漠地带,当地人呼为梭梭,是一种枝干拳曲臃肿,不能成材的树种。在汉代中原尚有此木,由于不适用,逐渐消失。其质易燃,多取为柴,耐久不灰,是上好之木炭。

[阅读链接]

蒙古野驴有一头哨驴,警惕性极高,忠于职守。接近于它五六百处时,它开始慢慢跑去。你走它跑,跑跑停停,始终与你保持五六百的距离,最后它在引诱你朝着驴群的相反的方向走去,以确保驴群的安全。

驴群通常为20头至200多头一群,一旦发生危情,驴群中的头驴会带着其他成员排成“一”字形逃跑,场面十分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