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恶扬善,从我做起

我们培养弃恶扬善的情感和意志,探明了弃恶扬善的途径,然而我们又该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弃恶扬善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爱憎分明

爱是指人们对周围事物发生特定联系而引起的一种美好的情感和心理体验。任何人的一生都离不开爱,一方面需要爱、追求爱,另一方面也在爱着他人和其他事物。爱有多种多样,就家庭环境讲,有夫妻之爱、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亲友之爱;就社会环境讲,有同学、朋友、同志之爱,以及对工作、事业的热爱。憎是指人们同周围事物发生特定联系而引起一种怨恨、厌恶的情感和心理体验。对仇敌憎恨,对丑陋现象的厌恶,都是人们的憎恶情感的表现。

爱与憎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首先,爱与憎是对立的,爱就是爱,憎就是憎,二者各自有质的规定性,不容混淆。爱是主体对外在对象的美好情感, 它的对象是一切有利于人类,有益于人民利益的社会进步的思想与行为。如全世界无产者热爱和怀念马克思,是因为他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并为之贡献了自己的一生。憎是主体对外在对象的厌恶情感,它的对象是一切有损于人类和人民利益,阻碍和破坏社会进步的思想和行为。如全世界人民憎恨法西斯头子希特勒,是因为他发动了席卷整个欧洲的侵略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其次,爱与憎又是相互统一、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憎,爱真才会憎假,爱美才会憎丑,爱善才会憎恶,爱和憎统一于一个主体中,两者互相渗透。只有爱得深,才能恨得切。当大好河山遭到日寇铁蹄的践踏,中国人民受到日寇刺刀的杀戮和蹂躏时,人民音乐家聂耳怀着对祖国河山、广大人民深厚的爱,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刻骨的恨,谱写了气壮山河、振奋人心的《义勇军进行曲》。爱和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从主体方面说,当一个人的立场、观点发生变化时,他的憎爱情感也会发生变化;从客体方面说,做好人受人尊敬和赞扬,做坏人遭人鄙视和谴责。如汪精卫,早年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刺杀清朝王公大臣,被时人称为“反清斗士”,为辛亥革命作过贡献;然而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却与日寇勾结, 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变节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遭到人民的唾骂,遗臭万年。

我们知道该爱什么,该憎什么,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爱去憎呢?首先, 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生存环境、热爱祖国和人民,就要关心祖国命运,忠诚地为祖国服务。热爱祖国的山河、优秀的文化传统,维护民族尊严,就要立志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 捍卫祖国的独立和统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热爱人民,就要关心人民疾苦,多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努力为人民谋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始终不渝地维护人民利益,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坏人坏事作坚决斗争;热爱科学,就要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和专业技术知识,把所学的科学知识用来造福社会,造福人类; 接受劳动,就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劳动,发挥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劳动自觉性,以劳动为光荣,以劳动为快乐;爱社会主义就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做到先人后己,先国家后集体,努力锻炼成大公无

私的人;爱生存环境,就要以自然为友,把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结合起来, 把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积极参加绿化祖国、保护生存环境的活动,不破坏污染环境,同破坏生存环境的现象作斗争。

其次,爱一切该爱的,憎一切该憎的。那么什么是该爱的,什么是该憎的呢?总的说来,凡是一切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美好品德如善良、公正、高尚、诚实、勇敢、谦虚、忠贞等等,都是该爱的;反之,凡是一切有害于他人,危害社会安定和进步、阻碍历史前进的恶的品质与行为如欺骗、贪婪、背叛、残忍、虚伪、懒惰、诡计等等,都是该憎的。人的行为都是直接地表现着社会关系的,而当这种关系所具备的阶级性是代表历史发展趋向的时候,那么表现着这种社会关系的人的行为就是善的、美的行为。例如大学生张华跳入粪池救老农,牺牲自己的英雄行为,充分地发现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崭新的道德风尚,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时代的价值观、人生观,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因而这种行为是善的、美的,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发扬光大的,是值得我们去爱的! 那种见死不救、见利忘义、落井下石和心冷如石的人,则是我们憎恶的。

舍生取义

舍生取义,就是指把正义、道义或崇高理想、高尚人格看得高于一切, 关键时刻能为之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从而显示出“粉身碎骨浑不怕”的大无畏精神和“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在我国历史上,由于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尖锐复杂,为社会正义和人类进步而进行斗争,总是非常的艰苦卓绝,也更多地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这是两首革命烈士的遗诗,前一首的作者叫夏明翰,湖南人,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被敌人用火活活烧死;后一首的作者叫陈然,四川人,牺牲在歌乐山渣滓洞反动派的集中营里。夏明翰出身豪门,陈然是个大学生。平心而论,在旧社会,他们不属于压在最底层的劳苦大众,甚至不难找一条丰衣足食的出路,苟且偷生,然而为了更多的同胞能有做人的权利,能像人一样地活着,为了全中国的解放事业,他们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

今天,我们的社会虽然已发生了巨大的历史变化。但由于国际国内的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由于多种社会矛盾仍很复杂,善与恶、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有时还很尖锐,为坚持真理和正义,为祖国的繁荣和人类的进步,有时会需要我们作出崇高的献身,因此,我们仍需要继承和发扬见义勇为以至舍身取义的崇高美德。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凡是对国家、人民、集体有利的事就去做;有强烈的正义感,对坏人坏事敢于斗争,培养见义勇为、敢于献身的牺牲精神;有强烈的为人民服务观念,乐于助人、多做好事;有高度的自觉性,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能识大体顾大局, 不计较个人得失。

我们崇尚舍身取义的英烈们,是因为他们把能使绝大多数人的解放、幸福作为自己人生最大的快乐。为了更多人的幸福,他们甘愿舍弃自己的幸福乃至生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善良品德。我们鄙弃贪生怕死、苟且偷生、

见利忘义,是因为这种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为了个人一己之利,可以置国家、民族大义于不顾,他们的行径是与假恶丑联在一起的, 他们的灵魂是丑陋和肮脏的,我们当然要鄙视和唾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国的仁人志士和英雄人物, 正是凭着这种崇高理想和视死如归的高贵精神,创造了今天的新生活,谱写了壮美动人、光照人间的不朽诗篇,为祖国为人民立下了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舍生取义的人,人民将永远缅怀他们。

诚实正直

诚实正直,是指与他人交往时,要言而有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襟怀坦白,实事求是。在利害得失面前,不因贪图高官厚禄而弄虚作假;不因惧怕权势而卑躬屈膝;不为逃避责任而诬陷他人;也不为取宠窃誉而阿谀奉承。诚实正直历来都是以正义公道为准则的。

真善美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境界,诚实是这一境界的要素之一。当一个人做到了表里如一,当别人对他的了解同他对自己的了解一致时,他就是诚实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同心直口快、诚实正派的人打交道,而对那些口是心非、虚情假意的人都很讨厌,人们担心自己被欺骗,被愚弄;对那些狡猾奸诈、搬弄是非、嫉妒诽谤的人总是处处加以小心。在交往中,只有使双方心里感到安全,才能使双方关系健全稳固。从诚实的内在性上看,一个诚实的人就是一个自重的人,一个勇敢的人,因为他有勇气真实地面对自己, 面对人生,面对这个世界,而虚伪的人都不敢正视现实,他缺乏直面人生的勇气;从诚实的外在性上看,一个诚实的人也是一个正直的人,他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言行上都与自身相一致,不夸大也不缩小;从诚实的进取性上看, 诚实就是不去做那些不道德的事,而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不仅洁身自好, 而且积极追求更高层次的善,在这个意义上,诚实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不撒谎”。一位医生为了延长病人的生命,对他隐瞒病情,也同样表达了较高层次的真诚和善心,真诚不仅仅意味着善良的动机,它还包含着智慧与效果。诚实不仅有助于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而且将促进真正的社会交流和社会的成熟。为此,我们要坚决反对诸如诽谤、奉承、伪善等之类的“诚实”。

诚实正直,作为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要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得好,不是轻易的,必须从小就注意培养,做到:

对待长辈、老师、同学、朋友,要有真诚之心,以诚待人,不说假话, 有的人有时出于某种目的,或保护自己,或怕承担责任,就逃避现实而撒谎骗人。每撒一次谎,我们就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了一份烦恼,因为你总是耽心假话被人识破。假话多了,自然会出漏洞,时间一久,谁都知道你喜欢谎话连篇,谁还会相信你呢?谁还会与你交朋友?与其天天戴着假面具,自欺欺人,倒不如老老实实地在人前袒露真实的我,人们不会因为你有缺点而疏远你,只要你有诚实做人的决心和行动!

对待工作、学习,要做到踏踏实实,不弄虚作假,实事求是。工作和学习,是我们一生中伴随始终的事,我们的智慧也是在不断地学习和工作中得到积累和增加,它需要我们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对待。你用这种态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具有了出众的才能,你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你自然会赢得人们的尊重,倘若为了追求虚荣、功名、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的成就,即便你获得了“殊荣”你会心安理得,高枕无忧吗?要是有一天让人戳穿了,甚至诉诸法律时,“殊荣”、自尊也全没了。虚假就是虚假,它不会

变成真实。真正的真实成就,来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自脚踏实地的刻苦学习、钻研和工作。

接人待物,要坦诚真挚,讲究信用,人最喜欢的品德之一是诚实,最讨厌的是虚伪。对喜欢假话连篇、欺名盗世的人更是深恶痛绝。你若真诚地与人交往,不在人前讲资格,摆架子,自以为是,处处表现出你良好的道德修养,真诚信用的风度,你不仅能给人留下好印象,还可以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我们在接人待物时,要襟怀坦白、心地真挚、言出真情、言而有信、言而不渝。千万不要学那种口是心非、两面三刀、自毁其约、虚情假意的恶劣行径。我们不仅要做到洁身自好,还要有维护正义、坚持真理的行动。人世间凡是邪恶的东西,你不敢同它斗,它就越嚣张、越猖獗。只有敢同邪恶斗争,正确的、积极的、先进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占上风,切莫在权势、利禄、虚荣面前松懈意志而退却。

培养诚实正直的品德,是一个艰苦的砥砺意志的过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孟子提出:“理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就是要求自己每天想想:为人处事有没有不诚恳尽心的地方; 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守信用的地方;老师讲授的功课是不是复习巩固了?如果有做得不够的地方便及时改正。我们也要经常这样审视自己!

助人为乐

乐于助人,助人为乐,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我们世代相传,影响了祖祖辈辈的炎黄子孙;长征路上,领袖把自己的战马让给伤病员骑;红军战士把自己最后的一口干粮留给了战友,而自己在极度的饥饿中含笑离去⋯⋯这些故事也曾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广为流传,奠定了一代代人的人生观的基础。雷锋以他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走进了亿万人民的心中,成为一个时代的杰出代表,而解放军战士哪里需要哪里去,抢险救灾,助民劳动,则是更大意义上的助人为乐。

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定是一个心胸坦荡的、热情负责的人,如果他能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自己的手,助一臂之力,他会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缺乏责任感缺乏热情吗?他会对自已遇到的问题轻易退却,对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吗?对他人的态度如何,实在是对一个人全面素质的具体检验啊!有的人以为如今的时代进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需求、利用的关系,“帮助”、“援助”都带上了很实际的效益色彩。正因为这样, 所以在今天社会也更应呼唤为他人、为众人着想的精神,人们更需要真诚和热情,这是社会的一笔不可以金钱量比的财富;这是人的生活空间中那清新的、无污染的空气和养分。世上确实有一些流行一时、盛行一时的潮流,随着时代涌上来,又随着时代退下去,但是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时代怎样前进,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诚挚相待、互助互爱,充分体现了人类共存的精神,将会永存。

《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件事:有个叫秋方的姑娘,是位残疾人,右眼失明,左眼视力也不到 0.1。就是这位原本还需要他人大力相助的姑娘,却竭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她开设了一条“亲心热线”让那些渴望理解的人们觅到知音,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获得帮助,让那些处于困境迷茫之中的人们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她向社会敞开自己热情和真诚的心怀, 为的是给社会做一点具体的工作,给别人一点具体的帮助。一位身有残疾的姑娘尚且能倾其所有以自己微薄之力济世助人,一般普通老百姓尚且能把助

人为乐看成是回报社会的义务,那么,当社会需要我们出一把力,当他人需要我们伸一只手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二话可说呢?助人为乐当然只要以他人为中心,乐于去帮助他人,使他人在这份热情中体会安慰、理解、信任和支持;使他人在这份热情中获得力量和勇气。你是不是也曾有过这样的感受, 别人因你而得到帮助的时候,自己也能从中得到一种心理满足。当你顺应了人们的需要,为他们出了力,哪怕是小小的一点,你也会在别人得到满足的同时,在自己的精神上获得一种成功者的成就感。那些常常为他人做点好事的人们,自己心里也会感到特有的喜悦。

助人为乐,乐于助人,这是维护社会主义文明的公德意识,也是个人道德完善的重要环节。一个人如果树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那么就要以热忱关心和致力于身边人、身边事做起。有人也许会把这些平日里帮助别人的事看得太轻,觉得不足挂齿而不屑一顾,懒得劳神去做。殊不知就是这些平平常常的助人小事,能表现出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高尚。有人说,能够帮助别人,是因为你富有。这话并不错,但这富有应当说是精神上的富有,富有一颗爱心,富有一颗爱社会、爱他人的热心,有了这一点,哪怕你手里只有一碗粥、一件衣,你也会乐于与别人共享;你就是牺牲自己,也乐于造福公众。五六十年代,人们盛传着一句口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七八十年代社会上也曾响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呼声。今天。在这 90 年代里,让我们再把这两个口号重新唤起,唤起在人们的心里,唤起在人们的言行里,让这体现时代风貌、社会公德的意志,和我们一起走向新的世纪。

孝敬父母

古时候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百善孝为先”,儒家把“孝”视为“立身之首”、“百行之源”,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无私的爱,为了哺育我们呕心沥血,没有父母的抚养教育,我们不可能健康成长。俗话说得好:“喝水不忘挖井人, 乘凉不忘种树人”,作为晚辈应尊敬父母,侍奉老人,这份孝心是出自对长辈的感激之情而自觉地表现出来的。我们所提倡的不是封建的孝道,但我们也决不借批判封建孝道而不履行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作为调整家庭、父母子女关系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已赋予了新的含义,一是指思想感情上, 要热爱和尊敬父母,对父母养育之恩之辛苦,有出自内心的爱戴和敬重感激之情。二是指行为态度上,对父母的忠告和教诲,能虚心接受,恭敬有礼, 尽可能按父母正确的要求去做。在生活上能体贴照顾父母,为父母分忧解难, 并尽赡养父母的义务,共同创造一个团结和睦、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

怎样才是尊敬、爱护父母呢?

在家庭生活中,子女要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处理个人生活琐事,做到自我服务;要善于理解父母,父母情绪不好时,子女应帮助父母排解苦闷, 至少不能因自己的任性再给父母添麻烦;父母身体不适时,更应尽心照顾, 或亲手做可口的饭菜或端水送药,陪同就医。父母最关心子女的学习和进步, 子女应主动报告在校、在工作岗位的情况,征求父母意见;对父母的看法和观点,应认真加以思考,千万不要妄加否定,甚至恶意讽刺。

要懂得生活的艰辛,做到节俭,不应讲吃讲穿,攀富比有,无节制地向父母要零花钱,特别是不富有的家庭,子女更应理解父母的难处,努力慰藉父母,要讲礼貌,施礼节。平时应对父母亲切问候,讲话和颜悦色,外出和父母道别,回家与父母打招呼;同餐时先请父母入座,替父母盛好饭菜;对

父母的客人,要参加迎送,并替父母礼貌待客;自己的客人到家或离去,要礼告父母;在外人或公开场合,不可对父母有不礼貌的表示。

孝敬祖父母、外祖父母,这些老人为家庭和社会辛苦了一辈子,他们暮年余生,年老力衰,不但需要人扶持,更需要精神上的体贴和安慰。做子女的要细致入微地予以照顾和关心,真心实意地尊重他们,以减少其孤独感和与现实的脱离感。如回家时先到祖辈房间问候,或帮做家事;吃饭时,先扶祖辈就坐,恭敬地递上碗筷;节假日多陪同去公园、影院、访亲探友等,以让祖辈享受天伦之乐。

尊敬、爱护父母和长辈,还包括正确对待父母的错误和不足。每个人都会有缺点和错误,父母也不例外,对父母的错误缺点不听之任之,也不要硬驳硬顶,而要耐心地、温和地指出,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父母长辈改正错误。此外,年轻人要奋勇进取,努力学习,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接班人,这不仅符合国家对我们的要求,符合国家利益,做到忠于祖国,也符合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和要求,尽了孝道。这是一种赋有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的崭新的孝道。

我们在赞扬“孝敬”的善行时,要坚决摒弃那种遗弃父母、盘剥父母、虐待老人的恶劣行径,从传媒报露的各种虐待父母长辈的事例来看,绝大多数虐待者并非没有经济能力赡养长辈父母,而是出于极端自私自利的心态。这种人忘恩负义,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哪里还有一点人味?这种行径,充分暴露了他们不孝不义的丑恶灵魂。我们应引以为戒!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曾是沐浴着父母之爱的光辉而走向成熟的。人生最难以忘怀的也许就是那无法丈量的父母之爱,切莫忘记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莫忘记是父母在心灵中为我们最早播下了善良的种籽。一个人若能自觉地理解父母之爱的深刻和高尚,并尽心尽力回报养育之恩,他就具备了做人最起码的善良品德和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