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公,一心为民

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远》:“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其意思是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只有实现天下为公,彻底铲除私天下带来的社会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光明,百姓得到幸福。正因为如此,强调个人为社会贡献,为集体尽责成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传说中的大禹时代,经常是暴雨肆虐,洪水泛滥,冲走庄稼,毁坏家园,人民在恶劣的环境中苦苦挣扎。大禹为了治理洪水,救民于危难,奔波劳顿于天下各疏水工程之间,“九年之间三过其门,闻呱呱之泣而不一省其子”。在九年的漫长岁月里,他三次走过自己的家门,甚至听自己孩子的哭声都没有停下为天下人操劳的步履,去与妻子、孩子作片刻的相会,他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为民众谋福利的治水事业。大禹一心为公, 公而忘私的精神感动了其他人,大家齐心协力,终于治好了水患。上下五千年,以天下为己任者多如繁星,他们胸怀博大,高瞻远瞩,胸怀祖国,心忧天下;他们高风亮节,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生活在春秋之际的孔子,为实现其“大同”的理想和抱负,率弟子周游列国,虽屡遭冷落,常受讥讽,但他矢志不渝,表现了他以匡世救民为己任的决心。墨家先师墨翟,为了天下利益,推行兼爱,不惜摩秃头顶,走破脚跟。汉武帝时,少年将军霍去病,为国忘家,马不卸鞍,衣不解甲,在抗击匈奴掠夺者的疆场上度过了戎马一生。实践着他“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爱国名言。“公”的对立面是“私”,私者,即私情也。中华民族是一个重礼义的民族,但是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却又是我们民族最推崇的美德。这正是我们民族的可贵之处,不以情害义,而以义正情,才是真正的真情,在公与私,情与义之间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从古到今不乏教益深刻发人深省的实例。春秋时候,秦国有一个叫腹■人,很有学间,德高望重,他只有一个儿子,却因事误杀了人,被关进监狱,判杀头之罪。国君知道了这件事,感念腹■有功于国家,且年事已高,又无别的儿女,准备从轻处理,腹■却不同意,他说:“杀人偿命,伤人判刑,理应定罪,这是天下大义。”坚持依法处置了自己的儿子。腹■不因私情而伤大义废国法感动了秦国百姓,树立了法律的威严,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汉代有位冀州刺史,叫苏章,办事认真, 秉公执法,他在处理一个案子时,发现清河太守是个贪污犯,但这个人却又是自己的好友,苏章没有因朋友私情而庇护他,决定依法处置。在开审前, 他把清河太守请到家中,以好酒款待,对方以为苏章念私情不会落罪自己, 得意忘形地说:“别人头上是一层天,独我头上有两层天。”苏章听后,严肃地说:“今晚请你喝酒,是尽私人的旧谊,明天开庭审案,是执行公理王法。”苏章依法判处了清河太守,不管是腹■,还是苏章,并非不恋私情与友情,但他们知道,对国家的情,对人民的情,重如泰山,国法与公德至高无上,不徇私情,维护国家的利益,国强民安,才会有更多的人享有私情, 近现代以来,一心为公者的感人事迹更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清未留日学生陈天华,为了唤醒国民反对沙俄侵略中华,蹈海自尽,留下遗言:“坚忍奉公,力学爱国。”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他曾不止一次地题写“天下为公”这四个大字,并以此为目标,全力以赴,执著追求。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更是一位把天下为公精神弘扬到极点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了革命事业,毛泽东一家牺牲了六位亲人,丢失了四个儿女,

他说:“我们干革命是为了造福下一代,而当时为了革命,又不得不丢下自己的下一代!”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在担任河南省兰考县委领导期间,面对贫瘠的盐碱沙丘和生活贫苦的兰考人,率领人们治盐碱,锁沙丘,顶风冒雪战风沙,两脚走遍黄沙地,访贫问苦。身患肝癌后,他用顽强的毅力忍着剧痛,依然坚持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人们含着热泪掩埋了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公爱民的好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