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弃恶扬善的品质培养弃恶扬善的情感和意志

弃恶扬善、惩恶扬善是中国传统美德中的瑰宝,在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积极作用,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它,更要为之赋予新的时代精神。这就要培养我们辨明是非、爱憎分明、弃恶扬善的情感和意志,使我们的行为更具有善的意义。意志是指一个人在履行某种义务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作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它主要表现在人们从事某种行为的自觉性、果断性、持久性和自制力及言行一致诸方面。如何培养我们弃恶扬善的情感和意志呢?

首先,要学习前人的善良品质和高尚人格,学会发掘生活中的闪光点, 分清善恶,择善而为。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伦理文化,造就了众多人格高尚的优秀人物,他们重气节,轻私利;重道义,轻富贵;重德行,轻生死。如司马迁、班固不避当朝邪恶势力,秉笔直书;包拯、海瑞不畏权贵,铁面无私; 荆珂、秋瑾殒身不恤,视死如归;岳飞、文天祥赤胆爱国,死而后已。郑成功、林则徐抗击侵略,义高云天⋯⋯这种无私、无畏、“临大节而不可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贵品格,为时人,为后代所景仰。他们的高风亮节,不正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积淀而成,传颂不已的善良品德和高尚人格吗?这种品德和人格就是我们要继承,学习和发扬光大的。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为人民求解放而宁死不屈的烈士更是不胜枚举。大家都知道的江姐,被捕后,无论敌人怎样威逼利诱逼她供出党的地下组织,她凭着对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毫不动摇。敌人把竹签钉入她的十个手指尖里,十指连心啊,江姐痛得昏死过去几次,她却始终没有屈服。她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强的意志,高尚的节操。对今天的青年人来说,也许不会遇到像江姐那样艰苦的斗争环境,但不畏强权,敢与同恶势力斗争,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自己所遵循的行为准则,辨明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锤炼的品格和意志。

历史发展到社会主义时期,在祖国大地,不仅涌现出雷锋、王杰、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等无私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英雄人物,在我们的周围, 更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思想和行为存在。这种思想和行为往往表现得不是光彩照人,璀璨夺目,需要我们仔细发掘,仔细寻找。在我们的同学、朋友、邻居、乡亲,甚至是陌生人的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善”的思想和行为,只要留心,就会发现人们内在的美好本质, 闪光的善良思想和行为就在我们的周围。

当因家庭贫困、没钱交学费而无法上学的失学儿童含着眼泪大声呼喊“我要上学⋯⋯”的声音传遍中国的时候,当代中国具历史意义的一项救援活动

——“希望工程”便开始起步了。之所以命名为“希望工程”,是因为它本身的宗旨,这就是——儿童是祖国的希望。为了中国的未来,要让贫困地区失学的孩子回到学校里去。千千万万的人参加了这项崇高的社会救援活动, 他们当中有工人、农民、解放军、国家领导人、教师、干部、学生、个体户、劳改人员,甚至上幼儿园的小朋友等等。而来自“希望工程”指挥部的报道, 充满了感人的温馨:邓小平同志两次向“希望工程”捐款;北京的一位中学

老师一人包了十个孩子;某单位所有共产党员每人都包了一个孩子;一位孤寡老人捐出了自己的养老金⋯⋯更有海内外许多富有爱心的炎黄子孙,将自己的钱捐给祖国的“希望工程”。如今,“希望工程”已经成功地帮助了许多贫困地区的失学孩子们,“希望工程”仍在继续,参加这支救援队伍的人越来越多。

这么多的人自觉地响应号召,积极参予“希望工程”,这不正说明,向善行善,扶贫助人是大有其人的吗?这些人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缺点, 然而在支持“希望工程”时,他们献出了一份自己的爱,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善良人身上的闪光点。看到这么多平凡的人都能为社会尽点应尽的义务, 难道我们还会无动于衷不产生“我也要帮助别人”的善念和冲动吗?真正有良知和善心的人是会有这种情感产生的。倘若我们都能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必如燎原之势,就会形成一个人人皆创善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 罪恶无法找到滋生的土壤和温床!

其次,要常存善念,这是使我们弃恶扬善的情感和意志变为行为的环节。善念是万善之门,从这里可以走向人生的制高点;善念支配人们的行为,能使良好的道德行为通过善念的心理活动得以实现;善念是善行的先导,是一种思维活动,一种心理状况,一种思想感情,也是一种道德意识;善念是道德行为建设的内在动因,是指导人们去行动的无形的内趋力。道德认识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依靠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的积累。我国古代思想家们都很懂得量变到质变的道理,因而十分重视量的积累。一个人或善或恶, 都是不断积累、不断变化的结果。古人所讲的“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积微成显”、“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等等,都意在说明善念、善思、善言、善行积累之重要。善念的积累对于人的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善念是在道德教育、环境熏陶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善念来源于崇高的信念。信念对于人的思维趋向、人格追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英雄观、幸福观等等,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我们的信念是追求真理、追求正义、追求光明、追求真善美、追求和献身于美好事业。这样的信念一经在自己的头脑里生根,就会成为自己的善念之源。

善念来源于正确的善恶观。善恶观是指人们对善恶的本质、起源、标准及评价的依据等问题所持的观点和态度。对善恶的无知是误入歧途最主要的因素。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善恶观,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弃恶扬善, 走向光明。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善恶观,以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善的标准, 与之符合则为善,与之违背则为恶。这种善恶观的确立,就会强化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善念,就会使自己心中常存善念。

善念来源于“思无邪”的心理自觉。要做到“思无邪”、最重要的是克服“自私自利”的邪念。只有“思无邪”才能善念生;只有善念生,才能德行正。善念是在后天的道德实践中同恶进行斗争而形成的,是由于自己具有了利人的品格而变得善良。一句问候,一个搀扶,一点理解,一次捐献,都飘逸着善念的温馨,闪烁着人性的光彩,体现着人格的魅力。不可否认,社会生活中欺善怕恶是大有其人其事的,但我们切不可因此而放弃匡扶正义, 追求善良。其实,真正的善同时也是一种坚强的品性,善良对敌视善良的人总是无情的惩罚。希特勒极端仇视人性的善良,甚至不容许人们心存善念, 公开声称“德国要培养严峻、苛刻和残忍的青年”,结果其罪恶行径最终遭

到善良和正义的惩罚。谁抛弃善念,善良就抛弃谁。

善念是宝贵的,然而只有经过实践,把善念转化为善行的时候,才能实现善念的社会价值。因为善念是根,善言是花,善行是果。要做到常存善念, 就要经常自思内省,排除邪念,弃恶扬善,唯善是举。常存善念,贵在自觉; 克服恶念,贵在坚决。要做到这点,必须开展激烈的思想斗争,以是克非, 以正驱邪,以善压恶,把恶念、恶行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第三,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嫉恶如仇,敢与邪恶作斗争。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有责任反对违背道德和法律的行为,而且也有责任保护人们的普遍权益不受非正义的侵害,以个人力量去击败、揭露、制止种种暴力、阴谋、诱惑,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在正义与邪恶、真善美与假恶丑、光明与黑暗、是与非、义与利、苦与乐、生与死的较量中,能够毫不犹豫地选择正义、光明、真善美;能够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嫉恶如仇,自觉而勇敢地同邪恶作斗争。此时这个人的行为也就具有了真正道德意义上“善”的社会价值。所以,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对恶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斗争,是衡量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善的标准。

有的人常常认为,善良与斗争是联系不起来的,善就是善,恶就是恶, 两者水火不容,怎么扯到一起来了呢?其实不然,善的达成与恶的根治是同步进行的,对邪恶势力的斗争本身就是善的表现。因为善良同所有美好的品德一样,是同恶势力的相对立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从道德的角度来说,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善恶矛盾的斗争史。如果对恶姑息迁就,看到人民利益受损失,不敢挺身而出,对坏人坏事袖手旁观、麻木不仁、不闻不问,或者临阵脱逃,这实际上就是对人民利益不负责任!因而也就使自己自觉不自觉地站到坏人坏事一边去了。所以,真正的善,除了有利于他人,有利于集体,有利于社会外,还应该敢于同恶作斗争,嫉恶如仇。坏人坏事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是正直,趋善厌恶的。如果都怕打击报复,不敢维持公道, 坏人嚣张,好人受气,那这个社会哪里还有公理和正义可言?反之,我们都有正义感,勇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罪恶就不会猖獗,坏人就不会得心应手。战国时期的一位政治家西门豹,在做邺的县令时,革除了当地祸害百姓的“为河神娶亲”的恶俗。西门豹把虚伪的宗教行为与人的生命、百姓的公利作了比较,须臾之间便有了是非善恶的判断。他故意说原来要送给“河神”的女孩太丑,请大巫婆通知“河神”改天再送个漂亮的过去,把大巫婆丢下水去。等了半天,不见大巫婆上来,又把大巫婆的三个徒弟丢下去。当三老也被丢下水之后,那些与恶势力勾结的人终于屈服了,从此再也没人敢提给河神娶亲的事。西门豹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善举,也就成为两千多年来人民称赞的佳话。

在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上,行侠仗义、扶助弱小、嫉恶如仇,一直是我们的优良传统。社会发展到今天,经济在不断繁荣,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仅有物质是不够的,还要有充实的精神,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忘不了前些年那件感人至深的事情:她是上海的一位青年女工,那天她路过苏州河,发现有人失足落水,正在旋涡中挣扎。千钧一发之际,她毫不犹豫地跳进水里,救起了落水者。与此相对照的是,当时岸上还有许多围观的人,其中也有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而她,却已经怀有五个月的身孕!事后人们问她为什么要下水,她回答得简单又朴实,她说:“我见水中的人还有一口气,总不能见死不救,这是做人的起码道德。”这位青

年女工有一颗多么善良而勇敢的心啊!那些围观、见死不救的人又是多么的渺小和自私。

我们更忘不了 1993 年发生在四川的一件震撼人心的故事。当四名歹徒公然在汽车上向一位弱小的女青年勒索钱物遭拒绝、丧尽天良地对她进行侮辱时,解放军战士徐洪刚挺身而出,勇敢地同猖狂的歹徒展开赤手空拳的搏斗。凶残的歹徒抽出匕首,向徐洪刚的胸部、腹部连连猛刺⋯⋯滚烫的鲜血喷溅而出,染红了座椅、染红了车厢,英雄倒在血泊之中,邪恶在肆虐。正义, 则用鲜血发出了召唤!人们的良知猛醒了,善良而懦弱的人们再也无法保持沉默。司机紧急刹车,第一个勇敢地冲上去夺下歹徒手中的匕首,人们纷纷起来行动了。四名歹徒见势不妙,慌忙跳窗而逃。更动人心魄的场面出现了, 身中十几刀的徐洪刚,用背心兜住流出来的肠子,紧随歹徒从车窗跳下,向狂奔的歹徒追去,一米、两米、三米⋯⋯他使出全身力气,向前追了 50 多米。他的身后,留下一条长长的血路⋯⋯这是怎样的一条血路啊,它闪耀着勇士的辉煌,呼唤着正义的旗帜,记录着罪恶的凶残!庆幸的是,徐洪刚得到了及时的抢救,回到了部队;罪犯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人民崇尚英雄,人民热爱英雄,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英雄的崇敬和热爱。从青年女工扶危助难、舍己救人的过程中,从徐洪刚在同邪恶作斗争中,我们看到中华民族“舍身取义”、“惩恶扬善”美德的延续,他们的所为体现出了当今社会所大力提倡的共产主义精神风貌,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需要的伟大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