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外开放是兴邦强国的必要条件

首先讲对外开放的含义。

关于开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开放,仅指对外开放,即在经济、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对外联系与交流。广义上的开放,是指今天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社会主义社会是开放的社会,作为我们长期坚持的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是覆盖全社会的开放,其含义主要是:

第一,开放是对外对内两个开放的统一。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确定搞两个开放: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开放。”“一个对外经济开放,一个对内经济搞活。改革也就是搞活。对内搞活也就是对内开放,实际上都叫开放政策。对外是开放,对内也是开放。”①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反对对外对内两个闭关自守,实行对外对内两个开放。而对外开放,就地域范围来讲,也应当是“全方位”的,应当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对苏联东欧国家的开放, 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这三个方面。对内开放,主要是指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全面改革和搞活,发展开放性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 以及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处理大陆与港澳台湾的关系,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可见,开放是包括对外对内两个方面的“全方位”的开放,而两个开放本身各自也应当是“全方位”的。

第二,开放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开放的统一。我国的开放是从经济领域的开放开始,然后逐渐扩大到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领域的。经济是基础,经济领域的开放和开放性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和要求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开放;没有经济领域的开放,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开放是不可能的。同样,没有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开放,经济领域的开放也不可能巩固、扩大和持久。因为经济开放需要以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开放为先导,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政治、思想、文化环境,以利于协调社会主义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由此可见,我国实行的开放政策是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既是全方位的开放,又是在党的领导下,循序渐进地逐步实现的。

第三,开放还应当是双向的,即“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统一。开放的本义,应当是打破封锁,打开门户,广泛发展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发展普遍性的社会交流、交往,当然是双向的,相互的,是“引进来”与“走出去”这两个方面的统一。对外开放是如此,对内开放也是如此,实践已经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行。实践也已经证明,单向的开放同样不利于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单向的开放不是真正的开放。

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是一项崭新的伟大事业,是现代意义上的、全方位的、双向进行的开

①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

放。

其次讲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

第一,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搞社会主义,一条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而要发展生产力,一要实行改革,二要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曾反复指出,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并运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30 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行的,生产力发展不起来,事实就是这亲。比如说,我国有些技术起步并不晚,具体地讲,如半导体,国外发明于 1953 年,我国是在 1956 年搞

成的;集成电路,国外产生于 50 年代末,我国搞成于 60 年代初。但是,由于闭关自守,我国在这些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越来越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特点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需要,我国电子工业部门的彩电、录相机、收录机、复印机等行业,通过引进先进生产技术,使元器件的生产从手工操作向机械化、半自动化和自动化操作转变,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平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现在,不仅元器件出口量逐渐增长,而且整机出口比重也大大增加。我国已有十多种电子产品在国际上获金奖,如南京蝙蝠牌电扇、天津 18 寸彩电、广州摩星牌收录机等等。如果这样一正一反的事实说明开放对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尚不够有力的话,那么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实行对外开放的实践,带来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即是最有力的回答了。

第二,对外开放是加速四化建设步伐的需要。据统计,按可比价格计算, 1987 年同 1978 年相比,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1.23 倍,工业总产值增长 1.7倍,平均每年增长 11.8%;农业总产值增长 75.9%,干均每年增长 6.5

%,非农业总产值已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 51.4%,乡镇企业开始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进出口总额已达国民生产总值的 1/4,引进的外资和先进技术已发挥积极的作用。十年来,工业部门用于技术改造的投资达 2000 多亿元,增强了生产能力,科技、教育、卫生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1987 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七位,工业生产居世界第五位。十年来城乡广大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 134 元增加到 463 元,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加 1.8 倍。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十年,是国民经济大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增长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设想,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即国民生产总值超过 1 万亿美元,人均国民收入 800 至 1000 美元,达到小康水平;然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争取有一个更大发展,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国家的水平,使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到那时,才真正可以说实现了四个现代化。这两个战略目标的实现离开对外开放不行。邓小平同志严肃地指出:“没有对外开放政策这一着,翻两番困难,翻两番之后再前进更困难。”①因为在当今世界,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

第三,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措施。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层这基本规律来判断,市场经济决定民主政治,民主政治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而市场经济是具有活性结构和开放性质的经济形态,民主政治也必须而且必然是具有活性结构和开放性质的政治关系;自然经济是以惰性结构和封闭性质为基本特征的,与此相应

①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 59 页。

的专制等级的政治关系则表现出神秘性和封闭性的特征。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开放性。民主政治是公开还是神秘,开放还是封闭,是民主政治与专制政治的重要区别。民主政治打破了封建专制社会的神秘封闭的政治外壳。这是由资本主义所完成的政治关系上的一个伟大历史进步。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进而打破了资本主义民主的阶级局限制和政治虚伪性。社会主义通过开放发展民主政治,使社会绝大多数人享有真实的民主,即真正的人民民主,它当然能够做到真正向人民公开和开放,这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必要条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开放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特征和外在要求,民主与开放是不可须臾分离的;开放又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条件和重要措施,开放政策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政策。

第四,对外开放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如前所述,对外开放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建设,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人。那么它能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呢?回答是肯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两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和条件,既然对外开放能够促进物质文明建设, 它必然会通过物质文明建设有效地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主要表现,一是对外开放促进了物质文明建设,从而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二是对外开放引进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我们看到了差距,开阔了眼界, 激发了斗志,振奋了开拓前进的精神,直接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三是对外开放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新。对思想建设也会起积极的作用。有的同志把社会主义建设比作辆大车,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比作两个轮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车只有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两个轮子上面,才能胜利前进。改革和对外开放就是一个加速器,改革开放搞好了, 就可以起到加速的作用,使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车在通向共产主义的大道上以更快的速度胜利前进。这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改革开放与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也说明了对外开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促进作用。

正是由于对外开放对于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我国的落后状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邓小平同志一再重申,对外开放胆要大,要坚决。对外开放不是短期的政策,而是长期的政策,不会改变。我们要继续开放,更加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