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外开放的方针原则

如前所述,为了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应当总结前一时期的经验教训,遵照党的方针原则,做好对外开放工作。

首先,维护祖国利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对外开放迈出了重大步伐,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迅速地扩大,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了世界舞台,1980 年到 1990 年,全国进出口总额增长近两倍,对外开放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边城镇——沿江中心城市——内陆广大地区” 逐步推进的对外开放格局,通过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在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管理水平、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固然拥有大量资金、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但也存在着许多丑恶颓废的东西,包括腐朽的生活方式等。实行对外开放,决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切照抄照搬,搞全盘西化。对这一点邓小平同志曾向我们敲过警钟,他说:“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时候,已经意识到将带进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消极影响,西方一些好的东西我们应该借鉴学习,但开放也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的思想,所以我们同时必须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因此,在对外开放中,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特别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群众和青年充分认识到, 全盘西化只会使我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和自力更生的能力,不仅使我们经

济无法振兴,国力无法增强,而且会导致丧失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和尊严的严重后果,从而自觉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清除和抵制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损人利己、金钱至上等腐朽思想以及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袭和影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同国外的交往中保持国格、人格。

其次,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革命和建设的立足点。今天实行对外开放也不例外。这是因为,一是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国情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只有从我们的实际出发,依靠我们自己的人民长期奋斗,才能赶上世界上的先进国家。具体地说,搞经济建设,必须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劳动、智慧和技术力量,充分挖掘国内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凡是国内能生产和满足需要的,应该禁止或严格控制进口,立足于国内生产,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二是,我们是一个有着 11 亿人口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底子薄、人口多、科学技术的穷国,任何国家的援助都无法解决我们的根本问题。三是,还有那么一些外国人仍是老殖民主义者的头脑,他们企图卡住我们的脖子,不愿意我国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得到增强,好继续从我国人民的身上榨取血汗。要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实行对外开放,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目的是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竞争能力,加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这样做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有时也出现了偏离的情况。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观念淡薄了,过多地依赖于进口。比如, 一般的机械设备都要从工业发达国家进口,即使本国已能生产,也嫌本国产品质量不好,不愿意使用。此外,盲目崇拜洋货,不仅进口高级轿车、电视机、录音机、音响设备、电冰箱、洗衣机、照相机、钟表,就连香烟、饮料、酒类、咖啡、化妆品、服装、鞋帽、眼镜、胶卷、糖果也进口,致使肥水外流,耗费了国家来之不易的大量外汇,影响了国家生产建设急需物资的进口, 妨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应该在总结经验、巩固成绩的同时,解决好这个问题。

第三,维护国家主权,坚持平等互利。1958 年苏联提出中苏合资在中国领土上建立大功率长波电台和建立中苏共同潜艇舰队的建议。毛泽东同志对苏联驻中国大使尤金说,如同合资建设长波电台一样,建立共同潜艇舰队也是一个涉及主权的政治问题。”要讲政治条件,连半个指头都不行。”为了维护国家主权,我们党和政府义正辞严地拒绝了苏联方面这两项建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思想作了创造性的发展,始终主张各国的事情应当由本国的政府和人民自己去处理,不应当由别人去发号施令,横加干涉,甚至侵犯主权。在对外交往中要做到平等互利、互相尊重。我们是社会主义大国,要一贯坚持民族利益和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 绝不允许在交往中以任何方式剥削和掠夺其他国家和民族,也不允许其他国家以任何借口,在交往中损害我们的民族利益,彼此必须平等互利,相互重合同、守信用,共同努力发展经济往来关系。长时间以来我国执行了中央的这一原则,保持了较好的信誉。

第四,重质量,讲效益。在吸收引进技术等方面,都必须从我国的实际

出发,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讲求质量,讲求效益。在吸收外商投资时, 切不可片面地追求协议数量,而要特别重视合资项目可行性的研究,以避免合同数量多、项目质量不高,甚至出现由于条件不具备而导致低效益情况的发生。一定要根据偿还能力和国内资金、物资配套能力情况,使合资项目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从而大力提高外商投资在使用上的综合经济效益。在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时,同样要考虑自己的掌握,使用、产品销售出路等条件, 以避免片面追求它的先进性,而影响先进技术设备充分发挥作用。

还要在作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和我国的优势,积极发展具有竞争力、见效快、效益高的出口产品和产业,大力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合理安排出口商品结构,多方位地开拓国际市场,以争取出口贸易较快地、持续地增长,使对外开放确实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五,重视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也注意外国的智力的引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上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了进一步扩大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的途径,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利用外国的智力,把外国人请来参加我国的重点建设以及其他方面的建设,办教育, 搞技术改造。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建议,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有关引进智力的决定。这些年来,我国引进智力的形式越来越多,方法也越来越灵活。主要的,一是聘请外国知名学者和专家任各级政府部门的经济技术顾问;二是聘请外国专家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如长江三峡工程、大亚湾核电站等的可行性研究;三是聘请外国企业家担任某些企业的厂长,传授科学的管理经验; 四是由外国人单独举办或中外双方共同举办技术和管理培训中心、短期培训班等,为中国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五是召开有关经济、科技、法律、教育等各种专题的国际讨论会,请各国专家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体制献计献策;六是中外专家合作进行科技和经济方面的某些重大课题的研究。引进外国智力与引进技术、引进设备相辅相成,加强了中外的交往,促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

第六,依据情况的变化,调整具体政策。我国的对外开放如前所述,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城镇—— 沿江中心城市——内陆广大地区的多层次地区格局。在开放初期,采取这种分层次给予某些地区一些优惠的政策,有利于使他们创造较好的投资环境。吸收外资,这已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因此也带来了各地区间竞争条件不平等, 出现先开放地区的企业利用特殊优惠条件,跨区高价抢购出口资源,争夺原材料,倒卖进口商品以及走私、套汇、漏税等弊病,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 扩大了沿海部分地区和内地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而在同一地区内,在利用外资和进口贸易上,往往采取不同产业平均对待的政策,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对这种情况,中央及时作了研究,并逐步淡化按地区差别待遇的倾斜政策,改变为不同产业的倾斜政策,以保证各地区间的平等竞争条件,消除弊端,引导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保证对外开放健康发展。

第七,在深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加强对外经贸工作的长期战略规划和宏观管理工作。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地方和部门的自主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这是必要的。但是,也要注意防止和克服由此产生的地方、部门、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和分散割据的本位主义,分散主义倾向。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应当由国家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在有关对外经济贸易

活动的方针、政策、计划、立法、制度、外汇、价格、税收等方面,应当保证国家的整体利益高于一切,绝不允许“政出多门”,多头领导,也不允许外资企业之间自相争购竞销,导致经营混乱,肥水外流,使国家蒙受损失。实践还证明,在当前世界区域集团化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各国生

产企业大量兼并,垄断集中加强的形势下,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如不由国家统一领导、归口管理,而开展分散经营,以小商小贩的形式进入国际市场,势必会由于信息不灵、缺乏经验、势单力薄、内部竞争,不仅无法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反而在经营上造成重大的损失,给国家带来极不好的影响。

第八,坚持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立足亚太,面向全球。一方面要继续推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办好经济特区,巩固和发展已开辟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发地区,认真搞好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和开放,同时, 选择一些内陆边境城市和地区,作为对外开发的窗口,促进这些地区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巩固与西欧、北美经贸关系的同时, 将重点放在东亚地区,积极主动地参与正在形成的区内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加强与港、澳、台的经济联系,积极发展与苏联、蒙古、朝鲜和新加坡、东盟各国、南朝鲜的双边合作关系,加强和第三世界的经贸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