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这本书是在我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大幅改写而成的。其内容架构的安排以至具体文字的斟酌,皆首推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陈永发先生的教导。很感谢他在我未曾修过他的课、仅看过我两、三篇文章的情况下,即愿意担任我的博士论文指导教授。对于我选择以「文革」前十年的邓小平为研究主题,他认为数据难寻而有所保留,但最后也尊重我的意见并悉心惠予指导。在我取得博士学位以后,陈老师不断地鞭策我将博士论文修改为书稿。在他的鼓励和督促下(他细心审阅过的就有四、五个书稿版本),最终形成了本书现在的面貌。书中存有的不足和错误,概因我个人的认识和能力水平之故。

何其有幸地,在我写作此书的过程中,也获得海内外诸多老师的不吝指导与提携,在此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包括:中国大陆的林蕴晖老师(感谢其多年来对我不倦的教导并慨然为本书作序)、高华老师(感念其生前对我的指引,让我知晓在资料稀缺的情况下,仍可有所作为)、李海文老师、韩钢老师、沈志华老师、熊景明老师,以及许多位不便具名的当代中国史的师表与先进。澳大利亚的孙万国老师(其追求历史真相的毅力和勤勉不懈的治学精神,最让我感佩)、美国的叶文心老师、罗德明(Lowell Dittmer)老师、林孝庭教授。

台湾方面,我首先要感谢培养我的国立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谢谢带我走上中共党史研究的引路人关向光老师,邱坤玄、魏艾、李英明、寇健文历任所长,以及施哲雄、耿曙、王信贤诸位教授。国内的陈鸿瑜教授、齐茂吉教授、克思明教授,以及我在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所有曾给予我鼓励和支持的师长和学者,特别是余敏玲、翟志成、吴启讷、孙慧敏和陈耀煌诸位教授,我在此表示深切的谢意。另外,亦要藉此机会向陪我一起求学、成长的同窗好友赖皆兴、许志吉、蔡文轩、张廖年仲表达感谢之意。

我真诚地感谢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的甘琦社长和林颖主编,在关于邓小平的著作已是汗牛充栋、其中又多有名家创作的情况下,仍愿受理送审、安排出版本书。这对于一名初出茅庐的后生学子而言,是一个多么大的正面激励!我也要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林骁小姐,细心热情地协助我完成书稿付梓前甚为繁琐的最后准备过程。

最后,我要深深地感谢父亲钟瑞光、母亲邹秋五对我的养育之恩。我的双亲、岳父母、姐姐们和哥哥,多年来对我漫长的求学和求职之路所给予的各种温暖支持和温情鼓励,让我感激不已。当初我在市场主流和研究兴趣之间犹豫不定之时,我的爱妻陈雅琪是最旗帜鲜明支持我选择所好的人。她两度毅然放弃工作,陪我旅美访澳、为我持家育子,只为成就我个人的学业。她在我感到彷徨之时,坚定我的心志;在我觉得沮丧之刻,振奋我的心绪。她也让我知道,在研究写作之外还有生活乐趣的一面。我们与儿子枝颖在墨尔本的甜蜜家庭生活,助我熬过等待书稿审查结果、苦寻工作出路的那段日子。

我要将这本书献给我敬爱的父母和亲爱的妻子。

钟延麟

2013年6月13日

于政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