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文韬武略

秦汉至隋唐是我国历史上的中古时期。在这1100多年的时间里,新旧王朝的更替,统一与分裂的反复,决定了这一时期战争活动的高度频繁和战争艺术的发展。

由于南北方不同的地理条件,在北方多以步战与骑战结合为主,在南方多以步战与水战结合为主,而其间的山地战、河川战、丛林战、荒漠战、渡海战等战法和样式已应有尽有。

中古时期出现的短暂局部统一和长时间全国统一,标志着我国古代战争艺术的逐步提高。

秦的统一结束割据局面

秦统一六国的战争,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封建统一战争。

秦国相继灭掉了北方的燕、赵,中原的韩、魏,东方的齐和南方的楚6个国家,结束了春秋以来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统一国家。我国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即位。他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在这种战略方针指导下,一场统一战争开始了。

秦在发动攻赵之前,即依李斯、尉缭之谋,以间谍挑拨活动,挑起燕赵两国之间的战争,待燕赵战起,秦国即借口援燕抗赵,开始对赵进攻。

秦军从西面、西北面、南面三路攻赵,但把进攻的重点指向赵国南部,以陷赵军两面作战、腹背受敌的困境。

公元前236年冬,燕赵两国正在酣战之际,秦派王翦率军进攻太行山之战略要地阏与,使这个早为秦国垂涎的战略要地一举被秦占领,从而打开了从西面进攻赵国都城邯郸的通道。

秦杨端和军进攻阏与之北的韩阳,并顺利攻克,使邯郸的西北方向也失去了屏障。秦桓龁军从南阳出发,攻占邺邑所属之安阳。至此,秦军已推进到邯郸之南,仅与赵都邯郸相隔一条漳水和少数城邑。

面对秦军的进攻,赵王启用北部边疆名将李牧为统帅。李牧军曾歼灭匈奴入侵军10万之众,威震边疆,战斗力最强。李牧率军回赵,立即同秦军交战,沉重打击了秦军。

韩国在七国中为最小,而所处地位却最重要。它扼制秦由函谷关东进之道路,秦要并灭六国,必须首先灭韩。

公元前230年,秦为彻底灭韩,派兵再度对韩进攻,韩无力抵抗,韩王被俘。这样,韩成为当时六国最先被灭亡之国。

公元前232年,秦又出动南北两路大军对赵进攻。赵军统帅李牧决定先集中兵力,打击北面来犯的秦军,取胜后,再攻击南面的秦军。

赵军虽然在李牧统率指挥下,一再战胜,可是兵力损失后难以补充,单凭现有兵力无法对秦持久作战,必须立即寻求外援。而这时楚、魏业已削弱,燕、赵关系欠佳,只有联齐,争取齐国人力物力的支持,才能与秦相抗衡。

秦也察觉赵的这一企图,立即派遣一批策士到齐进行游说活动,极力破坏齐、赵的联合,孤立了赵。秦则不失良机,接着发动又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公元前230年,赵发生特大旱灾,秦于次年再度发动对赵大举进攻。秦军派出南北两路大军并抽调一些少数部族兵参加作战,赵军则在大将军李牧、副将司马尚指挥下,继续对秦军作战。秦军虽经苦战,但胜负未分。

秦始皇和他的谋臣认为,秦两次伐赵均被李牧所阻,都深感在军事上无法取胜,遂改用反间计,不惜重金收买赵国内奸赵王宠臣郭开在赵王面前造谣诬蔑李牧、司马尚企图谋反。赵王竟不加分析即轻率罢免了李牧、司马尚,改任赵葱、颜聚为赵军统帅,并错误地将名将李牧杀害。

赵王迁由于中了秦之反间计,为秦灭赵铺平了道路。赵葱不是王翦的对手,很快被秦军击败,赵葱被杀,颜聚收拾残兵退回邯郸勒兵固守。而此时的赵王丧失斗志,任由内奸郭开摆布,竟下令开城向秦军投降,建国250多年的赵国终于灭亡。

赵被秦灭亡后,秦即想南下灭楚,但中间尚隔魏国,魏此时虽然已只剩国都大梁附近的一些城邑,但终属秦进军楚地之障碍,于是决定先灭魏,再伐楚。

魏本来处于“天下之枢”,具有优越的战略形势,但由于战争频繁,大量削弱了魏的实力。多年来,在强秦的进攻下,节节败退,不断割地求和,魏国大河以北领土被吞食殆尽。

公元前225年,秦派兵进攻魏国首都大梁。秦将王贲认为大梁城垣坚固,很难在短期内攻拔,于是引大沟之水冲灌大梁城。经3个月战争,城垣崩塌,魏王出降,被王贲所杀,魏国灭亡,秦以其地建为东郡。

秦军灭赵、破燕、并魏后,紧接着大举进攻楚国。当时楚仍为南方大国,拥有今河南西部及东南部,山东南部,湖北、湖南两省,洞庭湖以东和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全部。

楚国此时尚有对秦作战所需要的实力。秦始皇派年少壮勇的将军李信率兵攻楚,并问李信攻楚需要多少兵马。李信答复说“不过用20万人”。

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则说“非60万人不可”。

秦始皇不同意王翦的意见,而同意李信的说法,当即说:“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然壮勇,其言是也。”

王翦因为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谢病告老,归还频阳。李信则受命为秦军统帅,与蒙恬率兵20万人对楚发动进攻。

李信与蒙恬军企图包围楚军,聚而歼之。但李信于棠溪被楚军统帅项燕战败,损失惨重。多亏蒙恬军的掩护,李信得以突围逃回秦境,才免被俘。

秦军遭受重大挫折,秦始皇虽然感到自己当初对统帅人选有误,但并未动摇灭楚之决心,仍然继续进行灭楚战争。李信失败后,秦军统帅一职只有重行起用王翦。

秦始皇亲往王翦家乡频阳县,力请王翦出任秦军统帅。王翦接替李信,率领60万大军对楚作战。

王翦根据已往长期作战经验,知道楚军和赵军都具有坚强的战斗意志,是能战能守的军队。楚军新近击破李信指挥的秦军,锐气旺盛,斗志昂扬,对付这样的敌人,不仅没有胜利的把握,一旦行动不慎,还会影响整个战争前途。

所以,王翦进入楚国后,即令部队在商水、上蔡、平舆一带地区构筑坚垒,进行固守,并令部队不许出战,休整待命。数月以来,双方相持没有大的交战。

楚对秦军大举东进,也集中全部兵力应战。当时秦已灭三晋,无后顾之忧,有大量的物力支援,能够打持久战。楚则无论军事、政治都远为落后。统帅项燕仍然集中楚军主力于寿春淮河北岸地区,等待秦军的进攻。

楚王责怪项燕怯战,派人数度催他主动进攻秦军。项燕军只得向秦军进攻,但既攻不破秦军的营垒,秦军又拒不出战。项燕无奈,引军东去。

王翦立即令全军追击楚军,楚军为涡河所阻,双方交手,楚军被击破东逃。秦军追至蕲南,平定楚属各地。

在追击过程中,王翦斩杀了楚将项燕,随即率兵直取楚都寿春,楚国首都被秦军攻陷。楚王负刍被俘。秦军进军蕲南,只经一年多的作战,号称南方赫赫之强国的楚,便冰消瓦解。

公元前227年,秦派将军王翦、辛胜率军对燕作战。统帅王翦以直接攻略燕国首都蓟城为作战目标。同时判断燕军必然依托燕赵大道经过的各河川作抵抗,尤其燕赵界上较大河流易水定有重兵守备,不宜将主力投入正面进攻。

易水下游,河流深广,渡河不易,由易水上游山地迂回包围易水正面燕军,可出敌意外,容易成功。于是,王翦决定以部分兵力由中山北攻燕。

在灭赵的过程中,秦国大军已兵临燕国边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终日,眼见秦国扫平三晋,就要向自己杀来,却无计可施。

燕太子丹最终想出了孤注一掷的暗杀行动,即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时值公元前227年。刺杀行动最终失败,但是秦始皇差一点死于荆轲的匕首下,他深恨燕国,立即增兵大举进攻。

公元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郡。秦将李信率领秦军数千人,穷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丹因潜伏于水中,才幸免于难。

后来,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公元前222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在秦军并灭赵、韩、燕、魏、楚战争时期,齐国一直置身度外,坐视各国灭亡。过去当秦、赵长平之战的关键时刻,赵向齐请求援助军粮,有政治远见的周子曾向齐王建议积极援赵。齐王竟没有接受这一具有战略远见的建议,尔后各诸侯国虽几度联合对秦作战,齐都避免参加,或者参战不力,企图讨好于秦。

齐王建继位40余年,三晋、楚、燕与秦战争连绵不断,齐由于与秦没有共同边界,未被攻击,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不备兵革,不修战备,政治上达惊人的麻木程度。

齐王建本人昏庸无能,齐相国后胜又是一个贪财无厌之徒,秦多年来用重金贿赂后胜,后胜就为秦远交近攻的策略效劳,终日规劝齐王建臣服于秦,朝野上下已无丝毫斗志。所以尽管秦灭六国时,齐还拥有70余座城邑,但仍不堪一击。

公元前221年,秦王贲统帅的军队,由燕南部对齐北境突然进攻,直趋齐都临淄。齐则毫无作战准备,竟无应战之兵,齐王建不战而降。经过20多年的战争,秦国最终灭掉六国,统一了天下。

秦始皇在位时期,国力富强,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供应战争,在战略上处于进攻态势,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相继灭掉诸国。在战术上,秦国执行了由近及远,先弱后强的方针,首先灭掉了毗邻的弱国韩赵,然后中央突破,攻燕灭魏,解除了北方的后顾之忧。最后消灭两翼的强敌齐楚,这种战术运用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在具体战役中,秦国运用策略正确,如在灭韩赵的战争中,根据具体情况,而不是完全机械地按“先取韩以恐他国”的既定方针,而是机动灵活,赵有机可乘则先攻赵,韩可攻则灭韩。灭楚战役是在检讨了攻楚失策后,根据楚国实力集中优势兵力攻楚而取胜的。攻打齐国避实就虚,出奇制胜。

与此相反,六国方面势力弱小,在战略上又不能联合,各自为战,根本不能阻挡秦国的进攻。战争中又消极防御,被动挨打,以至一个个被秦国灭亡。

秦朝统一战争顺应了历史潮流,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也因此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旁注]

李斯(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08年),又名李通古。生于战国末年楚国上蔡,即今河南省上蔡。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因其政治主张的实施对我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世人尊称为“千古一相”。

王翦 生于战国时期关中频阳县,即今陕西省富平县。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秦昭襄王时破赵国都城邯郸,秦始皇时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白起、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李牧 生于战国时期赵国柏仁,即今邢台。战国时期的赵国将领。封“武安君”。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他战功显赫,生平未尝一败仗。

策士 善于运用长策计谋以及献策游说术的人,概括为长策建议与献策技巧。本指战国时期游说诸侯的纵横之士,后泛指出计策、献谋略的人。

王贲 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人,秦代名将,名将王翦之子,与其父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公元前221年,率军从燕南下攻齐,俘虏齐王建,遂灭齐统一六国。因功被封为通武侯,曾随秦始皇东巡琅琊。

李信 战国末期的秦国名将,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后领兵攻打楚国,先是一路凯歌,后被楚大破,之后李信是行踪便不见于史书。为汉“飞将军”李广的五世始祖。

蒙恬 祖籍齐国。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他收复河套地区,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曾经修筑长城,在北部边陲防御匈奴多年,威震北方,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齐王建(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21年),妫姓,田氏,名建,战国时代田齐的亡国之君。在位期间,国家因为得到太后太史敫女的扶持而得到安定,另一方面也因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笼络齐国,优先进攻韩国、魏国、赵国等三晋,齐国才得以安享太平。

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嬴政,一称赵政。秦庄襄王之子。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王朝的建立者。在位37年。他统一了古代我国,结束了当时四分五裂的局面,对我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链接]

秦始皇晚年迷信长生不老,方士徐福听说渤海湾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仙山上仙人的手中有长生不老药,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秦始皇说。

秦始皇派徐福带领千名童男童女入海寻找长生不老药。徐福带领舰队在海上漂流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找到他所说的仙山,更不用说是长生不老药。

徐福自知没有完成任务,回去后一定会被杀头,于是他就带着这千名童男童女顺水漂流到了日本。秦始皇最后没吃到长生药,连秦王朝也在秦二世手里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