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谋定天下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上古时期。我国上古时期曾发生过几次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战争,在这之中,夏商之际的鸣条之战、西周初年的牧野之战及战国末年的长平之战,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影响至深。
它们不仅推动力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初步形成、达到高峰及全面瓦解,也标志着封建制度开始确立并影响数千年。
战争中体现的军事计谋及其作战艺术,在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治国治军的伟大智慧,已经成为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商汤发起鸣条之战灭夏
商汤在灭夏过程中,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争取民众,揭露夏桀暴行,为战争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在军事战略上,他在贤臣伊尹等人的有力辅佐下,巧妙谋划,逐一剪除夏桀的羽翼,然后择机起兵打败夏桀于鸣条之野,一举灭夏,建立了我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
商原来是夏王朝的一个诸侯国,是黄河下游的一个部落。到夏朝末年时,商汤做了商部落的首领,他是一个有远见又十分仁义的人。
当时的夏朝帝王夏桀暴虐残忍,喜好淫乐,腐败至极。面对夏王朝黑暗统治,各个诸侯国民心渐失的局面,商汤决心收拢民心,取缔夏朝,便采取了一系列强商弱夏的措施。
商汤为了削弱夏王朝的势力,排除灭夏的障碍,争取更多的诸侯反夏,首先就从商的邻国葛开始。《尚书》中说:“商汤一征,自葛始。”
葛是亳西面的一个诸侯国,在夏王朝所属的诸侯国中并不算大。葛伯是一个忠实于夏桀的奴隶主,是夏桀在东方地区诸侯国中的一个耳目,是商汤灭夏大计的阻碍。葛伯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就连在古代社会中视国家大事的祭祀天地神鬼都不愿执行了。
商汤得知葛伯已有很长时间没有举行过祭祀,就派了使者前去询问原因。葛伯说:“我们不是不懂得祭祀的重要,只是每次祭祀都要用许多牛羊,我们现在没有牛羊,拿什么祭祀呢?”
商使汇报给商汤。商汤听完使者的报告,就派人挑选了一群肥大的牛羊给葛伯送去。葛伯见商汤相信他的谎言,居然得到了不少牛羊,就将牛羊全部杀来吃了,仍然不祭祀。
商汤得知葛伯还没有祭祀,再次派使者至葛询问为什么不祭祀。葛伯又说:“我们的田中种不出粮食来,没有酒饭来做贡品,当然就举行不了祭祀。”
商汤又派亳地的人前往葛地去帮助种庄稼,酒饭也由亳人自己送。但每次送饭,葛伯就派人在葛地将酒饭抢走,并且还杀死不听话的人。
商汤见葛伯是死心塌地的与商为敌,不能再用帮助的办法来争取,就率兵到葛去把葛伯杀了。
因为葛伯不仁,所以商汤灭葛的行动,在诸侯中不但没有人反对,还指责葛伯的不仁,被杀是咎由自取。有的诸侯、方国的人民怨恨夏桀的暴虐,还盼望商汤前去征伐,愿意从夏王朝统治下解脱出来归顺商汤。
还有一些诸侯、方国就自愿归顺商汤,商汤对归顺的诸侯、方国都分别授以玉珠作冕冠的玉串和玉圭。
商汤从伐葛国开始,逐步剪除夏的羽翼,削弱夏桀的势力。在这个过程中,商汤的右相伊尹和左相仲虺起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伊尹对商汤的影响和帮助更大。
伊尹出生在伊水边,长大后流落到有莘氏。伊尹在有莘国作管理膳食的小头目过程中,商与有莘氏经常往来。伊尹见商汤是一个有德行、有作为的人,就在商汤娶有莘氏的姑娘为媳时,作为陪嫁跟随至商。此后,他利用每天侍奉商汤进食的机会,分析天下的形势,数说夏桀的暴政,劝商汤蓄积力量灭夏桀。
商汤发现伊尹的想法正合自己的主张,是一个有才干的人,就破格免去伊尹的奴隶身份,任命为右相。左相仲虺也见伊尹是一个贤才,两人的政治主张也相同,也就一心和伊尹合作共同辅佐商汤蓄积力量,准备灭夏。
商汤经常率领仲虺和伊尹出外巡视四周的农耕、畜牧。有一次商汤走到郊外山林中,看见一个农夫在东南西北四面张网捕鸟,非常感慨地说:“要是如此的张网,就会完全把鸟捉尽,这样做实在太残忍了!”
那个农夫深受感动,就照商汤的做法,收去三面的网,只留下一面。这就是流传到后世的“网开三面”的成语故事。
与“一网打尽”的贪婪相比,“网开三面”显示了商汤宽以待人的风范。那些和夏朝离心离德的诸侯听了这个故事后,都认为商汤是有德之君,可以信赖,归商的诸侯很快地就增加到数十个。商汤的势力也愈来愈大。
在当时,夏桀的统治已经很腐败了。为了观察夏王朝的情况,伊尹向商汤出谋,由他亲自去夏王都住一段时间,观夏的动静。商汤就准备了土特产、贡品,派伊尹为使臣去夏的都城斟鄩朝贡。伊尹在夏的都城一住就是三年,认真观察夏桀及王朝的情况。
伊尹回到商后和仲虺商议,向商汤献了一策,就是不能急于出兵伐桀,还要蓄积更大的力量,继续削弱拥护夏王朝的势力,等待时机。商汤接受了伊尹的主张,做了积极的准备。
在夏王朝的诸侯、方国中,东部地区就有3个属国是忠于夏桀,一个是彭姓的韦,一个是己姓的顾,一个是昆吾。这3个方国执意以商为敌,他们监视着商汤的活动,还经常向夏桀报告。商汤和伊尹、仲虺决心除掉这3个夏桀的羽翼。
就在商汤准备进征韦时,夏桀得知这一情况,于是派使臣至商召商汤入朝。夏桀得知商汤已来到,就下令将商汤囚禁在夏台。
伊尹和仲虺得知夏桀将商汤囚禁起来以后,就搜集了许多珍宝、玩器和美女献给夏桀,请求释放商汤。夏桀是一个贪财好色之徒,看见商送来的许多珍宝、玩器和美女,非常高兴,就下令将商汤释放回商。
夏桀囚商汤之事在诸侯、方国中引起了更大地恐慌。据说同一天就有500个诸侯到商汤那里去任职。夏桀囚商汤不但没有达到惩罚的目的,反倒加速了其统治基础的瓦解,更加削弱了自己的势力。
商汤回商以后,见叛夏归商的人愈来愈多,就和伊尹、仲虺商议征伐韦和顾国的事。经过一番谋划和准备之后,商汤和伊尹就率领了助商各方的联合军队,先对韦进攻。
商汤率大兵压境,韦连求援都来不及,很快就被商军灭亡。韦被灭,顾国势单,商汤接着又挥师东进,乘胜也将顾国灭了。韦、顾二国的土地、财产和人民尽归商所有。
地处韦、顾二国北邻的昆吾国,相传是祝融的后代封在昆吾所建的一个方国。它在夏王朝的属国中算是一个较大的方国,国君被称为“夏伯”。
夏伯见韦、顾二国被商汤所灭,立即整顿昆吾军准备与商相战。同时派使昼夜兼程赴夏王都,向夏桀报告商汤灭韦、顾二国的情况。夏桀非常恼怒,于是下令起“九夷之师”,准备征商。
商汤本想率军去灭昆吾,然后征东夷,进而灭夏桀。伊尹阻止了商汤,并说:“东夷之民还服从桀的调遣,听夏的号令,此时去征伐不会取得胜利,灭夏时机尚未成熟,不如遣使向桀入贡请罪,臣服供职,以待机而动。”
商汤采纳了伊尹之谋,暂时收兵。备办了贡品,写了请罪称臣的奏章,使臣带到夏王都,在离宫中朝见了夏桀。
夏桀见了贡物和请罪奏章以后,和身边的谀臣们商议,谀臣们就向桀祝贺说:“大王威震天下,谁也不敢反叛,连商侯也知罪认罪,可以不出兵征伐,安享太平”。
这样夏桀就下令罢兵,仍然整天饮酒作乐。
夏桀下令罢兵不征伐商,可是一年之后,昆吾的夏伯自恃其能,率军向商进攻。伊尹见昆吾死心塌地效忠于夏桀,一心与商为敌,就请商汤率军迎战昆吾。一战而大败昆吾军,再战而杀夏伯灭昆吾,并昆吾土地、人民入商。
伊尹又出谋说:“今年本应向桀入贡,且先不入贡以观桀的动静。”商汤听从伊尹建议,不再向夏桀入贡。
当夏桀得知商汤又灭了昆吾而不再入贡,就下令起九夷之师伐商。但九夷之师不听号令。夏桀又下令调东夷的军队征伐商汤,但因桀反复无常,昆吾又是助桀为虐,与商为敌,东夷的首领们也看出夏桀不会长久,最后也不听他的调遣。伊尹看见九夷之师不起,灭夏的时机成熟了,就请商汤率军征桀。
商汤和仲虺、伊尹率领由70辆战车和5000步卒组成的军队西进伐夏桀。夏桀调集了夏王朝的军队,开出王都。夏商两军在鸣条之野相遇,展开了大会战。
会战开始之前,商汤为了鼓动士气,召集了参加会战的商军和前来助商伐夏的诸侯、方国的军队,宣读了一篇伐夏的誓词。
这就是《尚书》中的《商汤誓》。在誓词中,商汤揭露了夏朝政治的黑暗和夏桀的残暴,声称要替天行道,代表天意去讨伐他。《商汤誓》是商汤在鸣条会战前的动员令,极大地振奋了士气。
两军交战的那一天,夏桀登上附近的小山顶观战。激烈的战争正在进行时,天忽降大雨,夏桀又急忙从山顶奔下避雨。夏军将士本来就不愿为桀卖命,此时,也乘机纷纷逃散。夏桀制止不住,只得仓皇逃入城内,随后又登上一艘小船,渡江向南巢逃窜。
商军穷追不舍,俘获了夏桀,后来就流放于此。夏桀养尊处优惯了,在这穷乡僻壤之地,无人服侍,自己又不会劳动,最后活活饿死。
商汤和伊尹为了彻底消灭夏王朝的残余势力,又率军西进,很快就占领了夏都斟鄩。夏朝的亲贵大臣们都表示愿意臣服于商汤。
商汤和伊尹安抚了夏朝的臣民后,就在斟鄩举行了祭天的仪式,向夏朝的臣民们表示他们是按上天的意志来诛伐有罪的桀。
商汤和伊尹在夏王都告祭天地以后就率军回到了亳。这时期商的声威已达于四方,各地的诸侯、方伯以及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的酋长们都纷纷携带贡品到毫来朝贺,表示臣服于商汤。就连远居西面的羌人等部落也都前来朝见。
商汤对前来朝贺的诸侯皆以礼相待,商汤自己也只居于诸侯之位,表示谦逊。商汤在诸侯的拥护下,取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随后告祭上天,宣布商王朝的建立。
商汤建立商朝后,对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从而扩展了统治区域,影响远至黄河上游。由于商汤以武力灭夏,打破国王永定的说法,从此我国历代王朝皆如此更迭。
就鸣条之战而言,此战是我国古代通过“伐谋”、“伐交”、“伐兵”、“用间”达到战争速胜的最早的成功战例,对于后世战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构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旁注]
夏桀 又名癸、履癸。夏朝君主发之子。夏朝的一位帝王,在位52年。商汤把他谥号“桀”,即凶猛的意思。夏桀文武双全,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后被商汤击败,在今山西省安邑县西的重镇鸣条被商汤俘获,最后饿死。夏朝灭亡。
方国 指我国古代高于部落以上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即早期城邦式的原始国家,距今4000年前。现今对方国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商朝晚期的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卜文中多以“X方”的形式称呼这些部落国家,故称“方国”。
伊尹 名伊,一说名挚,商初大臣。生于伊洛流域古有莘国的空桑涧,今山东曹县。伊尹一生对我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多方面都做出过卓越贡献,是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贤能相国、帝王之师和中华厨祖。
仲虺 又叫莱朱,是商汤时期的著名大臣。他与伊尹并为商汤左、右相,辅佐商汤完成大业。仲虺在政治上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左传·襄公三十年》记载仲虺的治国之道曰:“乱者取之,亡者侮之,推亡固存,国之利也。”
夏台 夏王朝监狱,又称钧台,今河南禹州。与商纣拘周文王的羑里齐名。汤与伊尹、仲虺谋划征伐豕韦,被桀察觉。桀假召汤入朝议事,将他囚禁于夏台。此事引起诸侯普遍反感,相传一天之中叛离夏桀,投奔商汤的诸侯多达数百。
祝融 本名重黎,我国上古帝王,以火施化,号赤帝,后尊为火神、水火之神、南海神,古时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葬衡阳市南岳区。他传下火种,教人类使用火的方法,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扬动听、感人肺腑的乐曲,相传名为《九天》。
鸣条 古地名,又名高侯原,在今山西省运城夏县西。一说在古陈留治下,即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东。相传商汤伐夏桀战于此地。商汤大获全胜,夏桀大败南逃,死于南巢,夏朝由此灭亡。鸣条之战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一次战争。也是夏商周三代的第一次王朝更迭。
羌人 曾是古东方大族,形成于青藏高原地区,是“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因时代、地域的不同,羌人又被称之为“姜”、“羌”、“氐羌”、“羌戎”、“西羌”等。
[阅读链接]
伊尹在平民时就以才能和厨艺高超而名闻四方。商汤听说后,向他询问天下大事。伊尹从烹调的技术要领和烹调理论,引出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商汤听后心悦诚服。后来,商汤尊伊尹为宰相,并在他的辅佐下,讨伐夏桀,建立了商朝。
伊尹以美味来讨论治国的道理。老子也曾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凡事物的至理,大都暗合于道。虽然饮食只是小道,一旦达到极致,也包含天下的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