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统一战争结束南北分裂

隋统一战争是隋文帝杨坚出兵北击突厥、南灭陈朝的统一战争。

它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延续了270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推动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同时也为唐朝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隋统一战争是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贡献。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在北周和北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一系列加强君主集权、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使隋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日益壮大。

隋朝建立后,停止向突厥输送金帛,因而突厥统治者常常南下袭扰,威胁隋王朝统治。为巩固北部边防,防止突厥攻扰,在边境增修亭障,加固长城,并命上柱国阴寿镇幽州,京兆尹虞庆则镇并州,屯兵数万以备之。

与此同时,隋文帝也在做灭陈准备,他派大将贺若弼、韩擒虎分任吴州和庐州总管,抓紧备战。581年,陈将周罗喉攻占江北隋的胡墅。隋文帝命尚书左仆射高颎节度行军元帅长孙览和元景山,准备率军伐陈。

就在这时,突厥沙钵略可汗寻找借口,联合原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准备大举攻隋。

隋文帝根据隋朝新立,边防不固,实力尚不够充实等情况,决定变更原来计划,改取南和北战,先败突厥,后灭陈朝的战略。

582年春,隋文帝调整部署,于并州置河北道行台尚书省,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在洛阳置河南道行台尚书省,以秦王杨俊为尚书令;在益州置西南道行台尚书省,以蜀王杨秀为尚书令;并不断调兵遣将加强北方各要地守备,以御突厥。并又诏令高颎改变计划,设法与陈朝结好,以便抽回兵力,北击突厥。

隋文帝利用突厥各可汗间的矛盾,采纳奉车都尉长孙晟建议,实行“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策略,先后派出使臣结好西面的达头可汗和东面的处罗侯,以分化、削弱沙钵略的力量。

582年,沙钵略率本部与阿波等各可汗兵40万突入长城,分路攻掠北方要地。隋军曾分别在马邑、可洛峐击败来犯突厥军,但未能阻止其攻势。之后,突厥大军深入到武威、金城、天水、上郡、弘化、延安等地,大掠牲畜、财物等。

在隋军顽强抗击沙钵略主力后,突厥达头可汗不愿继续南进,引兵自去。隋将长孙晟乘机通过沙钵略之侄染干诈告:铁勒等反,欲袭其牙帐。沙钵略恐其后方生变,遂撤兵北返。

隋文帝经过3年的对突厥防御作战,争取了时间,基本上完成了反攻准备;而突厥则因隋的分化、离间政策,内部矛盾加深,加以灾荒严重,其势愈加不利。

583年,沙钵略再率各可汗兵南犯。隋文帝下达诏令,命卫王杨爽等为行军元帅,率隋军主力20万人分道反击突厥,以从根本上击破沙钵略,稳固北部边防。

隋军先后在白道、高越原、灵州、和龙等地各个击败突厥各部,并乘机说服阿波可汗归隋,进一步促成突厥内乱,使沙钵略与阿波等相互攻战不止。

584年春,达头降服于隋。584年秋,沙钵略因屡为隋军所败,也向隋求和称藩。隋军反击突厥获胜,北部边患基本消除,解除了南下灭陈的后顾之忧。

为了完成统一大业,隋文帝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经济上颁布均田和租调新令,把荒芜的土地拨给农民耕种,减轻赋税徭役,兴修水利,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储粮备战。

政治上强化中央统治机构和完善官制,废除一些酷刑峻法;外交上采取对策,不断派遣使者去陈朝,表面表示友好,实则探听虚实,使之松懈麻痹;军事上,改进北周以来的府兵制,集中兵权,加强军队训练,加固长城,训练水军。

在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之后,隋文帝遂于588年部署进军。设置淮南行省于寿春,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任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指挥水陆军50人,同时从长江上、中、下游分八路攻陈。

八路攻陈的具体部署是:一,杨俊率水陆军由襄阳进屯汉口;二,杨素率舟师出永安东下;三,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与杨素合兵;四,杨广出六合;五,庐州总管韩擒虎出庐江;六,吴州总管贺若弼出广陵;七,蕲州刺史王世积率舟师出蕲春攻九江;八,青州总管燕荣率舟师出东海沿海南下入太湖,进攻吴县。

前三路由杨俊指挥,为次要作战方向,目标指向武昌,阻止上游陈军向下游机动,以保障下游隋军夺取建康。后五路由杨广指挥,为主要作战方向,目标指向建康,其中杨广、贺若弼、韩擒虎三路为主力,燕荣、王世积两军分别从东、西两翼配合,切断建康与外地联系,保障主力行动。

隋军此次渡江正面东起沿海,西至巴蜀,横亘数千里,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规模浩大的渡江作战。

为了达成渡江作战的突然性,隋在进军之前,扣留陈使,断绝往来,以保守军事机密。同时派出大批间谍潜入陈境,进行破坏、扰乱活动。

588年,杨俊率水陆军10余万进屯汉口,负责指挥上游隋军,并以一部兵力攻占南岸樊口,以控制长江上游。

江南陈国指挥长江上游诸军的周罗侯,起初未统一组织上游军队进行抵抗,听任各军自由行动。当看到形势不利时,又收缩兵力、防守江夏,阻止杨俊军接应上游隋军。两军在此形成相持。

杨素率水军沿三峡东下,至流头滩,陈将戚欣利用狼尾滩险峻地势,率水军据险固守。杨素于是利用夜暗不易被陈军窥察之机,率舰船数千艘顺流东下,遣步骑兵沿长江南北两岸夹江而进。刘仁恩部亦自北岸西进,袭占狼尾滩,俘虏陈全部守军。

陈南康内史吕忠肃据守歧亭,以三条铁锁横江截遏上游隋军战船。杨素、刘仁恩率领一部登陆,配合水军进攻北岸陈军,经40余战,终于在击破陈军,毁掉铁锁,使战船得以顺利通过。

此时,防守公安的陈荆州刺史陈慧纪见势不妙,烧毁物资,率兵30000人和楼船千艘东撤,援救建康,但被杨俊阻于汉口以西。周罗侯、陈慧纪也被牵制于江夏及汉口,无法东援建康。

在长江下游方面,当陆军进攻的消息传来,陈各地守军多次上报,均被朝廷掌管机密的施文庆、沈客卿扣压。隋军进至江边时,施文庆又以春节将至,拒绝出兵加强京口、采石等地守备。

589年正月初一,杨广进至六合之南的桃叶山,乘建康周围的陈军正在欢度春节之机,指挥诸军分路渡江:派行军总管宇文述率兵30000人由桃叶山渡江夺占石头山,贺若弼由广陵南渡占领京口,韩擒虎由横江夜渡。

陈军因春节酒会,仍处醉乡之中,完全不能抵抗,韩部轻而易举袭占采石。正月初三,陈后主陈叔宝召集公卿讨论战守,次日下诏“亲御六师”,委派萧摩诃等督军迎战,施文庆为大监军。

陈叔宝、施文庆都不懂军事,随意将大军集结于都城,中派一部舟师于白下,防御六合方面的隋军,另以一部兵力镇守南豫州,阻击采石韩擒虎部的进攻。

隋军突破长江之后,迅速推进。贺若弼部于正月初六占领京口后,以一部进至曲阿,牵制和阻击吴州的陈军,另以主力向建康前进。韩擒虎部占领姑孰后,沿江直下,陈沿江守军望风而降。

正月初七,贺若弼率精锐8000人人进屯钟山以南的白土岗,韩擒虎部和由南陵渡江的总管杜彦部20000人在新林会合,宇文述部30000人进至白下,隋大军继续渡江跟进。至此,隋军先头部队完成了对建康的包围态势。

建康地势虎踞龙盘,十分险要。此时,陈在建康附近的部队仍不下10万人,陈叔宝弃险不守,把全部军队收缩在都城内外,又拒不采纳乘隋先头部队孤军深入立足未稳之机进行袭击的建议。

正月二十,陈叔宝决定孤注一掷,命令各军出战,在钟山南布成一字长蛇阵。但陈军既未指定诸军统帅,又无背城一战的决心,各军行动互不协调,首尾进退不能相顾。

贺若弼未待后续部队到达,即率先头部队出战陈鲁广达部,初战不利,贺若弼燃物纵烟,掩护撤退,尔后集中全力攻击萧摩诃部。陈军一部溃败,全军随之瓦解。

在这同一天,韩擒虎进军石子岗,陈将任忠迎降,引韩部直入朱雀门,攻占了建康城。

藏匿于枯井之中的陈叔宝被隋军俘虏。正月二十二,杨广进入建康,命令陈叔宝以手书招降上游陈军周罗侯、陈慧纪等部。同时遣兵东下三吴,南进岭南等地,先后击败残存陈军的抵抗。

至此,隋文帝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隋统一战争在战略运用上的特点为:集中使用兵力,力避两面作战。当决定先南后北时,即采用北守南攻方针,先巩固北部边防,并部署一定数量的战略机动部队,以保障南进时后方稳定。

当突厥突然大举进犯,对隋王朝构成严重威胁时,立即变更战略,改为先北后南,采用南和北攻方针,撤回南进大军,与陈结好谈和。待以政治分化瓦解和军事打击击败突厥后,再转兵攻陈。

在攻陈作战中,隋文帝更是根据情况变化,灵活确定战略打击目标。并且做到了军政并举,对陈先以外交等手段,使之麻痹松懈,继之以军事手段使其疲误消耗,在条件成熟时突然集中兵力给以打击。加之战争准备充分,保证了渡江作战的顺利进行,使陈迅速土崩瓦解。

隋王朝统一全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自西晋末年以后,我国南北长期陷于分裂。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南北之间的联系日趋密切,统一成为时代的需要。

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后,注意争取人心,奖励生产,在政治上较为巩固,经济上较为富裕,军事上较为强大,因而具备了统一南北的条件,并最终完成了统一。

[旁注]

突厥 中亚和西亚等民族的主要成分之一。西魏时首领土门击败铁勒,破柔然,建立政权。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隋初分裂为东西两部。约在7世纪末8世纪初亡于回纥。

高颎 名敏,字昭玄。生于隋代渤海蓚,即今河北省景县东。隋朝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战略家和谋臣。隋朝开国元勋。他在宰相任上执政近20年,对隋代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历史贡献。被誉为“隋朝第一贤臣”。

可汗 又称大汗,或简称为汗。最早出现于3世纪鲜卑部落。古代北亚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鲜卑、回纥、柔然、高车、突厥、吐谷浑、铁勒、女真等建立的汗国,其君主或政治首领皆称可汗。

府兵制 我国古代兵制之一。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唐玄宗时停废,历时约200年。

杨素 字处道。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他出身北朝士族,与隋文帝杨坚深相结纳。杨广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国公。卒谥“景武”。

建康 今南京的古称。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先后在此建都。六朝时期,建康是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陈叔宝(553年~604年),字元秀,南朝陈最后一位皇帝。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隋军入建康,陈叔宝被俘。后在洛阳城病死。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

三吴 历史名词,指的是东晋南朝最为重要的地理范围。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狭义指的是吴、吴兴、会稽三郡,而广义除吴、吴兴、会稽三郡外,还包括了其他一些郡。

杨坚(541年~604年),鲜卑赐姓是普六茹,小名那罗延。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尊号“圣人可汗”。他统一天下,建立隋朝,社会各方面都获得发展,形成了辉煌的“开皇之治”,使我国成为盛世之国。隋文帝时期也是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的巅峰时期。

杨广(569年~618年),一名英,小字阿麽。华阴人,今陕西华阴县,生于长安。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的次子。604年继位。他在位期间,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后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阅读链接]

隋文帝不但重视制定法律,而且执行法律也非常严格,就是对待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

隋文帝的第三个儿子名叫杨俊。杨俊在全国统一后被封为秦王,他违反制度,偷偷放债取息,实际上是敲诈勒索。而杨俊手下的一些官员也乘机为非作歹,致使那些深受其害的小官吏和黎民百姓苦不堪言。

隋文帝得知消息后,派专使进行调查,处罚了100多个与这件事有牵连的人,并撤销了杨俊的一切官职,不许他再参与政事。消息传出,朝野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