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诫小说集》

《训诫小说集》(中译选本名为《惩恶扬善故事集》),是 1613 年出版的,一共包括十三个短篇小说。

这些短篇小说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带有流浪汉小说特点的现实主义作品,如《林高奈特与戈尔达底略》、《忌妒的义斯德勒马都拉人》、《大名鼎鼎的洗盆子姑娘》和《骗婚记》。第二类,哲理性对话作品,如《玻璃博士》和《狗的对话》。第三类,模仿意大利的小说,以情节取胜的作品, 如《吉卜赛小姑娘》、《慷慨的情人》、《西英女郎》、《鲜血的力量》、

《科尔内利亚夫人》和《两姑娘》。

这些短篇小说,像一幅幅画卷,从各个方面描绘了当时西班牙的社会现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表达了人民反封建的要求和愿望,可以说是一部整个时代的史诗。正如作家所说的,这个“故事集”是“社会的变形”, “可以从每一篇里吸取到一个有益的教训”,从每一篇里“都可以尝到多么鲜美有益的果子”。今天,这部“故事集”,仍有它的认识意义和教育意义。

在《慷慨的情人》里,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腐化堕落、荒淫无耻作了极为无情的鞭挞。故事中,写了三个土耳其的达官贵人,为了争夺一名女奴隶, 耍阴谋,施诡计,以致相互残杀,落了个可耻的悲惨下场。

塞浦洛斯总督阿里即将离任,继任总督哈森已经到来,在举行欢迎仪式的时候,犹太人带来一名漂亮的女奴隶标价拍卖。这个女奴隶脚上带着纯金的脚镯,胳膊上套着两个镶大珍珠的手镯,衣服华丽、鲜艳、大方,这个姑娘叫莉奥妮莎。两任总督和大法官看见这姿色无比的美人,都想把她占为己有。犹太人要价四千,阿里愿出这个价钱。哈森也愿出,但他说:“这美丽无比的奴隶,咱们都不配受用,只有皇上一个人才配。”阿里说,他想买下来,也是“献给皇上”。他们都打着为皇上的名义自己买下来,简直闹到要动刀子的程度。法官为了占有这个女人,自己想出个主意。他说:“既然你们是为皇上买的,她是属于皇上的,那她就得由皇上来支配。”法官让他们两人各出二千,奴隶由他来看管,并由他用两任总督的名义把女奴隶送给皇上,他说自己也想为皇上尽一点力。就这样,法官把女奴隶弄到自己手里。尽管两任总督暗中贿赂,他只是置之不理。但是,由于他的仆人理卡多对莉奥妮莎的真挚的爱情,他的妻子哈里玛对理卡多的单相思等原因,他未能如愿以偿,只得送往君士坦丁堡去献给皇上。航途中,他准备将妻子哈里玛推下海去,对皇上说莉奥妮莎死了,然后再用暴力占有她。当法官要结果哈里玛性命的时候,哈森的兵船随后追来,哈森命令士兵只留下莉奥妮莎,其他人都杀掉。后来又有一艘船来了,他们也攻打法官的船,原来这是阿里的船, 他为了同一目的,早就埋伏在这里。法官见势不妙,对他们说:“是哪一个魔鬼叫你们造这样大的反?你们怎么敢为了满足你们主子的淫欲,不惜听凭他的调遣,干起反抗皇帝的勾当来?”没有人听他的,一场混战开始了,哈森的士兵全都被杀,阿里葬身鱼腹。莉奥妮莎得了救,和恋人理卡多回家乡

去了。法官的妻子哈里玛跟了仆人马茂。法官“赔了夫人又折兵”,气疯了。作者在这篇小说中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揭露得淋漓尽致,入木

三分。故事里,虽然写的是土耳其人,但当时西班牙的统治阶级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狗的对话》,是写医院里的一个病人听见窗外两条狗在用人的语言进行交谈,叙述它们各自追随过的主人:贵族、骑士、教士和大学生等人的尔虞我诈和欺骗行为,对社会提出了抗议。

在《玻璃博士》的小说中,作者通过疯子博士的言行,对当时西班牙社会的黑暗腐败、弊端恶习作了比较全面的尖刻的讽刺。

汤麦士·路达亚,是一个穷苦孩子,以做工流浪为生。想以求得学问, 成了名,为他的父母、故乡争光。两个绅士雇用了他,让他跟他们一块读书。路达亚主要攻法律,文学也很出众,才华出色,品行优异。主人结束学业后, 他又跟着一个步兵队长到萨拉曼加大学半工半读,好不容易念完了全部课程,最后得到了法学博士学位,当了律师。这时,一个女人向他求爱,他拒绝了。这个女人让他吃了一个榅桲,里面有毒药,使他中风昏迷,像个白痴。路达亚躺了六个月,失去了他的才能,成了疯子,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玻璃博士”。他赤着脚,穿着古怪的衣服,吃很少一点东西,还用古怪的方式吃,露天睡觉,或者埋在草堆里。每当他出现在法拉多利大街上,就吸引了一大批尾随者。他议论社会,评点事物,回答人们提出的问题,他仍保持着平日的机智、灵敏,并且有独到的见解。

一个朋友让他到朝廷里去做事。他说:“请阁下替我向那位贵族谢绝, 说我不配住在朝廷里,也不配住在宫殿里,因为我总算还留着一点羞耻心, 不懂得奉承人。”他看了贵族们打猎用的数不清的鹰及其他类似的鸟之后说: “靠这些鸟儿打猎,对大贵族来说,是一种完全合适的消遣,因为花费和收获的比例是二千对一。”一个赶骡子的人说自己是被雇用的仆人,问玻璃博士,对他有什么说的。玻璃博士说:“主人的荣誉抬高仆人的荣誉。你们把雇用你们赶骡子的人称作你们的主人,你们看看,你们是在为什么人干活, 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荣誉;你们的雇主都是这地球上所能容忍的最肮脏的垃圾。”玻璃博士看到一个刑事法官,他说:“我可以打赌,这个法官心里藏着毒蛇,墨水盒里藏着手枪,手里藏着闪电,把落到他职权范围内的人都一个个毁掉。”

作者说,“路达亚说了那么多贤达的话”,如果他不是疯子,“人人都只会以为他是世界上最精明的一个人。”

二年后,路达亚被一个修士治好了病,到法庭去上班,人们还是照样跟着他。他对人们说,过去老天“剥夺了我的理智”,现在我又“恢复了理智”, “我是萨拉曼加大学的一个法学博士,我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求学,得到了不少学位,直到得了现在这个博士学位;我的贫困使你们相信,我所以能得到现在这个地位,是因为勤奋,而不是因为受了恩惠。我来到法庭这个大海洋,希望在这儿游泳前进,取得我生活的面包,然而如果你们不离开我,我很可能就沉下去,灭顶。”最后,还是有人跟着,他决定离开那里,上法兰德斯去用臂力来维持生活,因为他已经没法再运用他的智慧了,城里人也把他忘掉了。当他告别时,愤懑地喊道:“啊,城市和法庭啊!你们使胆大妄为的人能称心如意,却叫谦逊的劳动者失望;你们大量的支持着无耻的小丑, 却听任崇高的贤士饿死;我现在和你们告别啦。”最后他当了兵,在法兰德

斯作战时,默默无闻地死在战场上。

作者借疯子博士之口,对那些不顾廉耻,专会阿谀奉承的达官贵人,过着奢侈豪华生活的贵族们以及“心里藏着毒蛇”的法官们进行了无情的讽刺、谴责和鞭挞,说他们是支撑黑暗社会的“最肮脏的垃圾”。而像路达亚那样只想凭自己的真才实学为人们服务的人,却遭到人们的摒弃。作者使人们看到,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没有靠山,没有手段,不会干卑鄙无耻勾当的人, 是没有立锥之地的。如果你有学问、有智慧,又能道出真相,说出真理,就更不能为当时的社会所容纳。作者严正指出,这是一个小人得志,贤士饿死的社会。但由于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局限,不可能指明出路,只好让博士愤愤离开。

玻璃博士的悲剧,既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黑暗社会的悲剧。

其次,作者在这个集子里也反映了当时西班牙下层社会的贫困,以及由贫困造成的种种罪恶。从而对黑暗的反动的社会提出了抗议,对下层社会的不幸给予很大的同情。

《林高奈特与戈尔达底略》,属于流浪汉小说。林高奈特与戈尔达底略是两个惯偷,一路行窃,来到塞维尔,有人立刻报告给该城小偷王国的最高首领莫尼波迪。莫尼波迪令手下人向他们提出警告,如不马上入伙,将被驱逐出境。两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当了小偷王国的臣民。这里是乞丐和盗贼的世界。

在作者笔下,这个下层社会里有机构、有法律,也有信仰,也有道德。是贫困造成了他们的罪恶,是社会的黑暗与龌龊,使他们丧失了人的尊严, 他们之中许多人就是西班牙司法制度的牺牲者。

塞万提斯对劳动人民的生活疾苦有深刻的体会,在一些小说中,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吉卜赛小姑娘》中的吉卜赛人,被认为是社会的背叛者,他们也是普通的受压迫的人,和那些贪赃枉法、荒淫无耻的上层社会的人士比起来,他们的品质只有更高尚。他们过着流浪、偷窃的生活,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他们之所以对吉卜赛以外的人没有同情心,正如他们自己所说,那是因为实际生活逼得他们不得不如此。

塞万提斯在许多小说里,对封建等级观念、封建法律以及不合理的包办婚姻提出了抗议,赞美了具有叛逆性格的新女性,歌颂了男女之间真心诚意、始终如一的爱情,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反封建、要求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思想。

《吉卜赛小姑娘》,写了一个年轻的绅士唐·璜尼哥,爱上了吉卜赛姑娘普莱秀萨,改名安德鲁,跟吉卜赛人过着流浪生活的故事。

吉卜赛老太婆收养了一个女孩子,叫普莱秀萨。她把自己的全部本领和干这一行的各种诀窍,都一古脑儿地教给了这个女孩子。她成了吉卜赛人中最受人爱慕的舞蹈家,并且数她最美丽、最稳重、温文、端庄、活泼,没有半点不合适的轻薄举动。不管年老的、年轻的吉卜赛人,在她面前,都不敢唱淫荡的歌,也不敢说越礼的话。

十六岁时,普莱秀萨在马德里初露头角。她的美貌、才德轰动了马德里。这时,一个年轻的绅士唐·璜尼哥被她的机智和美貌所征服,向她求爱。说他是一个骑士,得过西班牙最高勋章,他父亲爵位很高。他是独生子,能得到一笔财产。普莱秀萨对他说,她出身低微,是穷苦的吉卜赛姑娘,“我只有一件珍宝,我把它看得比我的生命还宝贵,那就是我的贞洁。我不愿接受

人家的诺言和礼物把它出卖,如果接受诺言和礼物,那的确是出卖。而且, 如果它可以买得到,那它的价值一定很低。”姑娘说,如果他来是为了取这个“珍宝”,除非和她结婚,否则,任何引诱都不会达到目的。即使他愿意和她结婚,也必须答应她的两个条件:首先,得让她了解一下他是不是像他所说的那样人;其次,他必须和吉卜赛人住两年,彼此互相了解,双方满意了,才可嫁给他。唐·璜尼哥决定按照她提的条件,做一个吉卜赛人。于是她说,自己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惯了的,“决不能让忌妒来束缚或妨碍我的自由”。但让他尽可以放心,她有多么自由,“就有多么诚实”。所以她给他的第一个命令是“你对我要绝对信任;因为一开头就忌妒的爱人, 不是傻瓜就是缺乏信任。”普莱秀萨给他起了一个吉卜赛人的名字,叫安德鲁·卡巴勒罗,并约定了会面的日子。

普莱秀萨亲自调查了一切,情况和本人说的一样,她很高兴。在约定的日子,她把安德鲁领回到吉卜赛营地。从此以后,安德鲁“他放弃他的骑士身份,和出身名门那种虚幻的荣誉”,做了吉卜赛人。一个老吉卜赛人把普莱秀萨许给他作妻子或情人。他说,他们过的是逍遥自在的生活,既不受过分顾虑的束缚,也不受礼节的约束,但严格遵守相亲相爱的法则;不通奸, 讲究忠实,如不忠实就杀掉。普莱秀萨当着几位老人、他们的立法者对安德鲁说:“按照我们的法律,决定我应该是你的,而且已经把我给了你,可是我按照我自己的意志。一切法律中最有效的一种我不能嫁给你,除非你照我们俩已经谈妥的条件做。”“这几位先生可以把我的身体给你,可不能把我的灵魂给你,我的灵魂是自由的,生来就是自由的,将来也会永远保持自由。” 还说,“我的这些亲族认为男人可以随意遗弃或者惩罚他们的妻子,我不同意他们这种野蛮的办法。”

安德鲁尊重她的自由意志,愿意接受她的考验。但他不愿沾上新伙伴的习气———去偷东西。他宁愿拿出二百金克朗,来抵偿一个月可能偷来的东西。他心地善良,看见穷苦的人被师父偷了以后哭泣时,心里很难受,就掏出钱来赔他们。

普莱秀萨是那么善良、理智和稳重,她在同安德鲁相处的过程中,渐渐爱上了他的优良品格,为他高兴,为他担忧。她情不自禁地唱道:

我愿意知道,

爱情是否有那么大的权利, 使我的心灵变得崇高无比, 让我走上更高的小道。

只要两人的灵魂平等, 论起美德和正直,

世上最低微的小厮,

也可以和最高贵的人竞争。

我内心的这些思想,

替我把卑劣的一切变得美好; 请你们,千万要记牢,

威严和爱情不建筑在共同基础上。

一天,他们住到一个客店里。店主人是个富孀,她的十八岁的女儿爱上了安德鲁,并主动向他求婚,安德鲁拒绝了。她一心想报复。当晚他们离开时,她在安德鲁的行李里放了一条值钱的珊瑚项圈、两只银质纪念章和一些小首饰。安德鲁遭到求爱者的诬告。他被捕时,失手将镇长的侄子打死。镇长将他逮捕入狱,并判处绞刑。普莱秀萨痛不欲生,为了营救爱人,向市长和市长夫人求情。这时,吉卜赛老太婆向市长夫妇揭开了一个秘密,说普莱秀萨就是市长夫妇丢失的女儿。她把放孩子小饰物的匣子交给市长,是姑娘小时候带的,里面有一张纸条,写道:“这个孩子名叫唐娜·康丝丹莎·德·阿西维多·曼尼西斯;她的母亲叫唐娜·桂奥玛尔·德·曼尼西斯,她的父亲叫唐·弗南多·德·阿西维多,是卡拉特拉伐骑士团的骑士。她在 1594 年耶稣升天节那天早晨八点钟失踪。”市长夫妇认了自己的女儿,并答应把女儿嫁给安德鲁。镇长得到一笔赔偿费,撤回了诉讼。普莱秀萨和安德鲁结为夫妻。害单相思的少女承认自己为了爱而犯了诬告罪。但她没有受到惩罚。因为这个欢乐的时节消除了人们复仇之心,唤起了仁慈宽大的胸怀。

作者在《吉卜赛小姑娘》中,歌颂了普莱秀萨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以及同封建等级观念、男女不平等的思想所进行的斗争,赞扬了安德鲁忠贞不渝的爱情。

普莱秀萨和安德鲁的爱情,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真诚如一的基础上的。普莱秀萨爱的是安德鲁的“品格”,而不是他的高贵出身;安德鲁爱的是普莱秀萨的“美德”,才放弃了出身名门的“虚幻荣誉”。两人的灵魂是“平等”的,基础是“共同”的。作者认为这样的爱情才能够使人的心灵变得“崇高无比”。

普莱秀萨是一个追求自由、追求幸福,具有叛逆性格的新女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名鼎鼎的洗盆子姑娘》,写了一个贵族青年爱上客店里洗盆子姑娘的故事。

布尔哥斯城里有两个骑士,一个叫唐·第阿果·德·卡里阿佐,另一个叫唐·璜·德·阿凡戴诺。唐·第阿果有一个儿子和他同名,叫卡里阿佐, 唐·璜有一个儿子叫唐·托马士·德·阿凡戴诺。

卡里阿佐十三岁时离家出走,他非常喜欢过自由自在的日子,不留恋他父亲家的富裕生活。不久,他就成了一个“有德行、有身份、有教养的、才干过人的流浪汉”,成了撒哈剌捕鱼场上的一个捕鱼能手。他在捕鱼场上过了三个夏天,赚了钱,回到家里。

阿凡戴诺去拜访他,二人成了朋友。阿凡戴诺决定和他一起到撒哈剌去过一个夏天。他们对双方的父亲说是一起到萨拉曼加去念书,还请了一个家庭教师陪着。途中,他们把家庭教师打发回来,说明他们认为武器比文墨更合适,并决定不去萨拉曼加,而去法兰德斯。

路上,听人说塞维尔客店里有一个洗盆子姑娘,长得很美,连市长的儿子都看中了她。人们说“她心肠像打火石一样硬,她像老鹰一样野,像荆棘一样的碰不得,可是她有一张叫人看了真舒服的脸。她一边脸蛋像太阳,一边脸蛋像月亮;一边是玫瑰花做的,另一边是康乃馨做的,当中呢,是百合花和李馨合起来的”。阿凡戴诺急切地要看看她,卡里阿佐关心的是捕鱼场, 但也想去看看。他们装作是等候东家的仆人,住到店里。

姑娘叫考丝丹莎。晚上,市长的儿子来为她演奏小夜曲,但她根本不把他放在心上,他演奏小夜曲的时候,她还在女主人床后面睡大觉呢。有人说, “我认识的姑娘当中要数她最规矩”,没有听到过不利于她的一句坏话。阿凡戴诺爱上了她。听老板说需要一个马夫,他就马上应下来,还记账、分燕麦。他分得快、记得清,很得老板的赏识。卡里阿佐见阿凡戴诺在这儿上工了,自己就给老板运水。卡里阿佐运水时闯了祸,被抓起来,坐了牢。阿凡戴诺急忙拿出钱来,让老板去运动官府,卡里阿佐才被放出来。

阿凡戴诺对考丝丹莎爱得越来越深,他对卡里阿佐说,“她的稳重,也和她的美貌一样,使我不禁爱上她。”还说,“爱情已经使你所谓的这个低微的洗盆子姑娘在我眼睛里显得多么高贵,多么显赫,所以我明明看到了她那低微的身份,却等于没有看见,明明知道,却等于不知道。”他说,他对她的爱不是普普通通的爱,而是一种纯真的热情,除了“想使她爱我,使她用我的正当的爱情应得的爱来报答我以外,我什么也不想。”

阿凡戴诺在客店里住了差不多一个月,才第一次跟考丝丹莎谈话,并给她一封信,信中说:“如果你同意我用不辱没你的美德的方式娶你,随你要怎么考验就怎么考验我。让你相信我的忠实和真诚。”她看完后,当着他的面撕碎了,但没有发怒。

晚上,市长来客店访问,认为考丝丹莎长得确实漂亮,应是“女公爵”, 不应是洗盆子姑娘。客店老板对市长说了实话,说这姑娘既不是他的亲属, 也不是他的底下人,她是一个贵夫人的私生女。夫人临走时给她一根金链条, 她从金链条上拿下六个环,说将来到这儿认领这孩子的人,会把这六个环带来的。她还拿出一张羊皮纸,在上面写了几个字,然后把那些字曲曲折折地剪散了。她拿走一半,留下一半,一半字是另一半字的答案,拼在一起那些字才有意义。老板说,现在过了十五年一个月零四天了,还不见来接。他决定收她作干女儿,把所有的财产都给她。还说,“她有许多美德和优美的品质,对圣母非常虔诚,会念书写字织花边,歌唱得好,礼节方面谁也及不上她。”市长把“羊皮纸”带走了。

第二天,卡里阿佐的父亲唐·第阿果和阿凡戴诺的父亲唐·璜都来了。女佣人对唐·第阿果说,“考丝丹莎比刺猬还要碰不得,是圣玛丽亚的信徒, 整天价作针线活儿和祷告,⋯⋯她真是个地道的圣人。”原来唐·璜是市长的表兄,他是陪唐·第阿果来领这个姑娘的。唐·第阿果就是那个用暴力强奸了守寡的贵夫人后使她怀孕的人。贵夫人去世时,托底下人把真凭实据交给唐·第阿果,还为女儿准备了三千金克朗的嫁妆。市长拿出了羊皮纸,一对是:“这是真凭实据”,六个环也对。市长叫考丝丹莎认了父亲。市长把他们请到他家去。最后的安排皆大欢喜:阿凡戴诺和考丝丹莎结婚,卡里阿佐和市长的女儿结婚,市长的儿子和唐·璜的女儿结婚。

考丝丹莎和忠实的“马夫”一起过着幸福的日子。

作者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方法,歌颂了考丝丹莎的“美德”,赞美了贵族青年阿凡戴诺冲破等级观念,以“美德”为基础,同考丝丹莎真诚相爱的高尚情操。

考丝丹莎,美丽、纯洁而又稳重。在她“低微”的外表下,隐藏着“珍贵的品质”。

然而,她出身并不低微,她是大贵族唐·第阿果的私生女。那么,她的崇高品质是不是由于她出身高贵的缘故呢?塞万提斯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

家、人文主义者,他并没有把考丝丹莎的个性、美德看作是高贵出身的产物, 因为她父亲是一个荒淫无耻的大流氓,像这样的父亲难道能够给她带来什么高贵的品质和道德遗产吗?

塞万提斯认为,考丝丹莎的美德是她自己“修得”的,是现实环境造成的。

考丝丹莎从小生活在客店里。客店老板一是为了多赚几个钱,因为人们为了看一看考丝丹莎,就是没事可做,也都愿在店里多住几天。二是希望将来她的父母来领她时,得到一大笔抚养费,所以对她处处保护和关心。她在客店里的地位是很特殊的:既不是店里的“底下人”,又不是店主人的亲戚, 既是洗盆子姑娘,又不真洗盆子,只是管管盆子而已。这样,以其特殊的地位,完全有能力保持她的纯洁清白。同时,她自身严肃、谨慎,像“地道的圣人”一样立身行事。为了保持自己的纯洁清白,不让别人有和她接近的机会。对别人的赞美,她无动于衷,对别人的引诱,她置之不理。乌烟瘴气的生活环境使她“修得”了洁身自傲的个性,荒淫无耻的人世间,使她养成了冷若冰霜的性格。

她的美貌以及“无可指责”的品行,几乎使阿凡戴诺爱得发了疯。他从出身“低微”的洗盆子姑娘身上,看到了高贵的品行。为了得到她的爱,他不顾贵族出身,隐姓埋名,给客店老板记账、喂马,充当仆人。真诚的爱情使他抛开了世俗的偏见,冲破了封建等级的籓篱。

《忌妒的义斯德勒马都拉人》,写了一个七十来岁的老头儿娶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的故事。

在义斯德勒马都拉的一个镇子里,有位出身高贵的绅士,是一个浪子, 叫费列波·德·卡里萨斯。他在西印度群岛攒了十五万克朗,到了老年,又回到塞维尔。他看中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莉奥诺拉,于是向她的父母求婚,订婚时给了她两万杜卡。但他忌妒心很重。他准备送给未婚妻许多衣服,可是他一件也不准裁缝给她量,而是找了一个高矮和身段同莉奥诺拉差不多的人替她。他把临街的窗子都用半截隔板遮起来,房子的平顶周围都砌了高墙,人在里面除了天以外,什么也看不见,即使看天,也得把头完全抬起来,才看得见。老费列波还装了一个像修道院里的那种可以转动的箱子, 办伙食的人把外面的东西送到里面去,不得进二门。他又配了一把万灵钥匙, 用来开这所房子里所有的锁,⋯⋯老费列波甚至不准他屋子里有任何一种雄的动物,屋子里一切都是雌的,他白天担着心思,夜里不睡觉;他自己就是他这所房子的警察和哨兵,没有一个男子跨进院子过;他跟他的朋友们站在街上谈买卖,用来装饰他屋子的画,画的都是女人,花或者风景。⋯⋯

在塞维尔,有一班专门寻欢作乐、游手好闲的人,开始注意这所房子, 知道里面关着老费列波美貌的妻子。其中有一个叫洛依萨的青年和几个朋友商量,决心试一试,是不是可以用暴力或者策略来攻破这座防守严密的堡垒。洛依萨经过精心策划,用他的琴声、歌声,终于使他跨进了院子,并博得了女主人的欢欣。为了在客厅里纵情唱歌、奏乐、跳舞,洛依萨给莉奥诺拉搞来一种油膏,让她涂在老费列波的身上,使他鼾睡不醒。

老头儿醒来后,发觉妻子正睡在一个年轻人的怀里。他吓呆了,满腔怒火,痛苦得连气都透不过来。他把莉奥诺拉的父母叫来,告诉他们,他所看到的一切。他说,他不采取普通的报复手段,因为,“我的报复将落在我的头上”。还对妻子说:“给引上邪路的姑娘啊,我并不怪你。”临终前立下

遗嘱,要把留给莉奥诺拉的遗产倍上加倍。还建议她,等他归天以后,嫁给那个年轻小伙子。“我活着的时候,总是想使她高兴,⋯⋯我死了以后,也还是想使她幸福,想要她跟她一定很爱的那个人结合。”

费列波死后,莉奥诺拉进了修道院,洛依萨很失望,到西印度群岛去了。作者写老费列波,娶了个小媳妇,因此,产生了很重的忌妒心。他惟恐

年轻的妻子干出致他于死命的“坏事”来,就采取了种种防范措施,把妻子锁在房里,不让她和外界接触,他以为这样就可以使她永远忠诚。然而,青春是锁不住的,不合理的婚姻是没有好结果的。作者在故事结尾时说:“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如果听凭人的意志自由发展,那就不能相信锁、转动的箱子和围墙;如果让一个年轻人去听你的装得一本正经的保姆的建议,那就更不能相信年轻人的天真和单纯。”费列波也自我谴责地说:“在所有人当中,我是最该受责备的一个,我早应该想到,一个十五岁的姑娘,跟一个七十岁的老头儿在一起过活,是多么的不相配。我就像条蚕,是作茧自缚。”然而,在当时西班牙上层社会十分崇尚荣誉的情况下,这个忌妒心很重

的绅士,竟表现出了如此仁慈、宽厚,作出了如此自我牺牲,这简直是不可想像的。但在塞万提斯的短篇故事中,类似的情节还不少。他自然也不相信封建贵族是善良、仁慈、宽宏大量的,但他好心地希望他们会这样做。这是作者自己的乌托邦,也是不切实际的幻梦。同时,在一些故事中,虽然作者反对等级观念,但那些渴望自由,追求幸福的男女青年又都属于同一等级, 而最终还是在贵族圈子里许可的范围内缔结姻缘。表现了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些短篇小说也是独具特色的。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鲜明、生动的个性。作者善于从复杂的矛盾中刻画出活生生的人物来。例如,《吉卜赛小姑娘》中的普莱秀萨,她一开始就对安德鲁有了好感,但因门第悬殊,怕受骗上当;而封建的伦理道德,又不顾她个人的意志;她希望安德鲁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又怕因此而失去了他。⋯⋯就在普莱秀萨这种复杂的矛盾中,作者出色地刻画出她善良、理智和敏捷的性格。

小说中的心理描写也是很好的。作者善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的心理活动作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例如,作者在《忌妒的义斯德勒马都拉人》中,对老费列波娶了个小媳妇,终日提心吊胆,怕戴绿帽子的忌妒心理活动, 描写得淋漓尽致。

《训诫小说集》,在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短篇小说,给现实主义短篇小说这种体裁,作出了优秀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