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木战争

(英法一俄国,公元 1853~1856 年)

克里木战争即东方战争,是俄国与同盟国(大不列颠、法国、土耳其和撤丁王国)争夺近东统治权的战争。

  1. 世纪中叶前夕,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是大不列颠和法国,都加紧了在近东的扩张,以夺取新的市场和获得殖民地。西方列强的扩张意图遭到了俄国的反对,当时,俄国正力图维护它在黑海地区的经济政治利益,巩固它在巴尔干和外高加索的地位。土耳其反动势力在一些西方外交家的怂恿下,也在酝酿计划,想从俄国手中夺走克里木和高加索。东正教与天主教之间 1852 年在巴勒斯坦的“圣地”归属权问题上的争执,成为克里木战争的导火线。

1853 年 2 月,尼古拉一世派遣他的特使缅施科夫海军上将前往伊斯坦布尔,要求土耳其政府承认俄皇对苏丹统治下的东正教臣民(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罗马尼亚人以及希腊人等)有特别保护权,土耳其自恃有同盟国撑腰,于 1853 年 5 月拒绝了俄国的最后通牒,并允许英法联合分舰队进入达

达尼尔海峡。俄军遂与土耳其断交,并于 1853 年 7 月 3 日派兵进驻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这两个多瑙河公国。

1853 年 10 月 9 日,土耳其苏丹阿卜杜—麦吉德在大不列颠和法国的支

持下要求俄军归还这两个公国;并于 10 月 16 日对俄国宣战。

1853 年 11 月 1 日,俄国宣布与土耳其处于战争状态。在多瑙河战区, 土耳其集中了驻克里木土军总司令奥美尔一帕夏元帅(拉塔斯,奥地利人, 在土军供职)约 15 万人的部队与哥尔查科夫将军 8.2 万人的俄军相对峙。

在黑海,局势对俄国较为有利,俄国舰队比土耳其舰队强大得多,因此, 不仅可以积极利用它来对付土耳其的海上兵力,而且还可以积极利用它来协助陆军的行动。对峙双方都没有制定具体的战争计划。俄国政府认为,事态不会发展成为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可以限制在军事威胁的范围内。因此,俄军统帅部出兵多瑙河公国之后,遂在巴尔干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土军尽管在兵力上占颇大优势,但其统帅部队认为还是等盟国参战为妥。在高加索,俄军的绝大部分部队被调去镇压山地居民的起义,只剩下有限兵力防卫与土耳其的接壤边界。因此,为了对付阿勃迪一帕夏的近 10 万人的土军,俄军匆忙

组建了一个 3 万人的军,由别布托夫将军指挥。

俄军统帅部基于敌方拥有比自己多两到三倍的优势兵力,遂打算实施先敌突击,以期同时歼灭驻在边境地区企图入境俄国领土的土军。土军指望与山地居民部队协同一起在当地进行一些有成效的战斗行动。

1854 年 1 月,英法联合舰队进入黑海,负责护卫土耳其交通线,大不列

颠和法国敌视俄国这一行动表明它们实际上已经参战,俄国政府遂于 1854

年 2 月 21 日宣布与大不列颠和法国处于战争状态。

俄国被迫与拥有约 100 万军的同盟国进行战争。俄军只有 70 万左右,在军事技术装备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它的舰队基本上是由陈旧的帆力舰船组成,军队的武器主要是射程短的燧石滑膛枪,而当时联军装备的多半是线膛枪。奥地利、普鲁士和瑞典都可能站在反俄同盟方面干预战争,这一危险迫使俄国将军队的主力放在西部边境地区。

1854 年春,战斗行动在波罗的海展开,被派到这一地区活动的是海军中

将纳皮尔指挥的英国分舰和帕塞瓦尔一德申指挥的法国分舰队(共有 11 艘螺旋推进式战列舰,15 艘帆力战列舰,32 艘蒸汽巡航舰,7 艘帆力巡航舰)。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有 26 艘帆力战列舰,17 艘巡航和轻巡航舰,其中仅有11 艘是蒸汽舰。舰队由三个分舰队组成,两个在喀琅施塔得,一个在斯维亚堡。

1854 年 9 月 14~18 日,盟国舰队以强大的兵力(89 艘作战舰只,300 艘运输船)支援和掩护一支远征部队(6.2 万人,112 门火炮)在克里木半岛耶夫托里亚以南实施登陆。由于俄国陆军和舰队处于被动状态,联军部队通行无阻地登陆,并开始向南推进,于 1854 年 9 月 20 日与防守在阿利马河地区的缅施科夫军(约 34000 人,84 门火炮)遭遇,由于法国圣阿尔诺元帅和英国腊格伦将军所率领法军在数量上占优势,且技术装备优良,再加上缅施科夫优柔寡断,俄军惨遭失败,被迫向塞瓦斯波尔退却,尔后又退向巴赫奇萨莱地区。

1854 年,交战双方在奥地利的调停下开始进行停战谈判,大不颠和法国提出要求:禁止俄国在黑海拥有舰队;不承认俄对摩尔达维业和瓦拉几亚的保护权和拒绝俄国单方面庇护土耳其苏丹统治下的东正教臣民的主张,还提出了实际上剥夺俄国通向多瑙河的通道的要求。1854 年 12 月 14 日,奥地利彻底撕破了中立的假面具,宣布与大不列颠和法国结成同盟。

1855 年 1 月 9 日,在维也纳召开了俄国、大不列颠、法国和奥地利公使

会议。俄国认为同盟国所提条件无法接受,和谈于 1855 年 4 月中断,1855

年 1 月 26 日,撒丁王国参战,向克里木派去了一个 1.5 万人的军队。

1855 年,战事在所有战区持续未断,但克里木战区仍然是主要战区。

1855 年底,战事实际上已经停止。双方在维也纳恢复谈判,俄国政府被迫作出让步。当时,俄国国内受过训练的后备兵已经没有,所储武器也几乎消耗殆尽。军事税收和军事动员使农业衰竭,国家面临饥饿与流行病疫的威胁。所有这一切都促进了农民反农奴制运动的发展。此外,瑞典、普鲁士, 特别是奥地利这几个国家的立场对于俄国来说越来越具有危险性,奥地利公然以战争相威胁,以迫使俄国政府让步。

1856 年 3 月 30 日在巴黎签订和约。俄国被迫接受苟刻条件,和约禁止俄国在黑海拥有舰队和海军基地。不准俄国在波罗的海的阿兰群岛上设防。俄国将比萨拉比亚南部割让给土耳其,并归还卡尔斯,承认由各强国对处在苏丹主权下的摩尔达维亚、瓦拉几亚和塞尔维亚三公国实行集体保护。克里木战争对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带有侵略性的。在整个战争中,俄军损失

52.2 万余人,土军损失近 40 万人,法国损失 9,5 万人,英军损失 2.2 万人。俄国为这场战争耗资 8 亿卢布,同盟国耗资约 6 亿卢布。沙皇的失败,使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国内外威信扫地,加速了 1859~61 年革命形势的到来,促进了农奴制的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