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
(中国一英国,公元 1840~1842 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起于清道光 19 年(公元 1839 年)7 月,迄于请道光
22 年(公元 1842 年)7 月,前后历时 3 年。
此次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强行向中国推销鸦片。鸦片乃是由一种名为罂粟的植物汁液熬炼成的毒品,吸之上瘾,严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清乾隆38 年(公元 1773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印度鸦片出口的垄断权,便在印度大规模生产鸦片,并以非法手段大量输入中国。清王朝为维护自身利益, 早在嘉庆初年即将鸦片列为禁品,三令五申不许进口。然而英国商人在英国政府和英国驻印度殖民当局的怂恿和支持下,无视中国法令,贿赂勾结清朝官吏好商,变本加厉地进行鸦片走私,致使中国吸食鸦片者愈来愈多。至道光 15 年(公元 1835 年)统计,上自达官贵人,下至绅商百姓及八旗绿营兵
丁,全国吸食鸦片者约在 200 万人以上,而各省督抚嗜烟者约占半数。这就不但加速了清朝统治机器的腐化,而且造成严重的白银外流。道光帝迫于烟毒泛滥的严峻形势,害怕有朝一日真会出现“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饱之银”的局面,决心彻底禁烟,并派在两湖禁烟卓有成效的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主持此事。林则徐于清道光 19 年(公元 1839
年)正月抵达广东后,排除种种干扰,终于迫使英国鸦片商交出 2 万余箱鸦片,将其全部焚烧于虎门之外。英国鸦片商惊惶失惜,在英国驻广洲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迁居香港对岸尖沙咀货船上,向英国政府及英国驻印度殖民当局报告。
清道光 19 年(公元 1839 年)7 月 25 日,英国驻印度总督遣“伏拉”号战舰抵香港海面,交给义律指挥。
清道光 20 年(公元 1840 年)正月 16 日,英国国会经过激烈辩论,终于
以 271 票对 262 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对中国作战案。这年 5 月,由 1.5 万
名陆海军和 48 艘舰船组成英国远征军,抵广东沼海。8 月 1 日,当其驶抵大沽口外时,派人向清廷递交宣战书。昏愦愔懦的道光帝,见英国政府之所以宣战乃是嫌禁烟失当,以为若查办林则徐即可消灾,派直隶总督琦善为新任钦差大臣,赴广东视事。
9 月,林则徐、邓廷帧均被革职查办,琦善代为两广总督,颜伯焘代为闽浙总督。这时停泊在大沽口外的英国舰队已南返定海,与清浙江提督伊里布谈判。在伊里布归还被俘的英国官兵后,英国舰队撤出在定海的部分军队, 前往澳门。琦善至广东后,与义律进行合谈,为求讨好对方,极尽委曲求全之能事,义律知琦善软弱可欺,在已经议定的条款之外,又要求割让香港, 在福建、浙江、江苏、天津开放六处通商口岸,在北京派驻公使,在各埠设领事。琦善感到大出意外,不敢擅自应允,只表可以先赔偿鸦片损失 600 万
元。而英国见林则除被撤职后广州军备松弛,乘隙再度用兵,于 12 月 15 日突然进攻虎门,一举歼灭沙角、大角两炮台守军。琦善不敢派兵往援,更不敢组织反攻,而是遣使向义律让步。清道光 21 年(公元 1841 年)正月 3 日, 双方在虎门外穿鼻洋签订了所谓《穿鼻条约》。其要点是:一、割让香港给英国;二、赔偿英国军费 600 万元;三、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四,英军撤出沙角、大角炮台及定海。
琦善与义律所签订的和约,清朝廷和英国政府均不肯承认。英国政府主要是嫌所得赔款太少,而香港割让尚有向中国交纳税赋等附加条件,召义律回国,以璞鼎查继为全权代表,准备与中国重新开战。清朝廷则以为撤掉林则徐等人的职务,足以息英方之怒,换琦善到广东谈判,只能答应继续通商而仍禁止鸦片,不料琦善竟与英方签订如此丧权辱国的条约。道光帝盛怒之下,欲起兵亲征,被廷臣谏阻,乃委任御前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户部尚书隆文、湖南提督杨芳为参赞,调集湖南、四川,贵州之兵赴广东,并命林则徐、邓廷桢亦随军行动,又以两江总督裕歉为钦差大臣,赴浙江沿海增防。 3 月 23 日,奕山抵达广州,鉴于广州外围要塞尽失,英军已深入广州市
郊,决定突袭英军。4 月 1 日夜,清军分兵三路,乘小船携火药发动进攻, 仅击毁英军双桅大舰一艘,舢板 5 只。天明,英军将来袭清军击溃,乘势直攻广州城。清湖南,四川各军皆溃,市内各炮台相继陷落。奕山无力再战, 不得已悬出自旗,派广州知府余藻纯与英军议和。4 月 7 日,双方议定休战条约、一、限一星期内先偿英军费 600 万元;二、外省兵限 6 日内退驻广州
城外 60 里;三、英军退出虎门后,各要塞不得再设军备。和议既定,英军在
广州市郊大肆淫掠。广州城北三元里附近 103 乡人民忍无可忍,奋起反抗, 杀死英军百余人。英军不敢在广州久留;取得赔款后退出广州。
由于《广州和约》亦属临时休战和议,鸦片赔款、割让香港等问题均未涉及,英国新任商务监督噗鼎查遵照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决定推翻以前议定的所有条款,进一步给中国以沉重的打击,从而攫取更为优惠的利益,7 月 9 日,英舰数十艘至厦门,致书中国守军让出厦门,遭到拒绝后,便向青屿、仔尾屿,鼓浪屿发动进攻,相继夺取炮台,然后掉转炮位轰击厦门,迫使厦门守军退往同安。英军进入厦门,得知清廷已命闽浙总督颜伯煮率军来援,以舰船 6 艘及陆军 400 人留守鼓浪屿,其余舰船继续北上。8 月 2 日, 英军至舟山群岛,先在镇海县双番岛和象山县石浦港登陆,窥探虚实,大肆抢掠,自 8 月 12 日起,日夜进攻定海。清总兵王锡朋、郑国鸿与敌血战 7
昼夜,歼敌 2000 余人,先后战死。英军转攻镇海,清提督余步云不战而退, 清两江总督裕歉投水殉国,镇江亦失守。英军乘势进击慈溪、余姚、奉化三县,指向宁波,未战即将其夺占。
清廷得知定海、镇海、宁波相继陷落,命大学士奕经为扬威将军,率四川、陕西、河南之兵各 6000 人,又募集山东、江南、江苏、安徽等地兵力,
火速向浙东进发。清道光 22 年(公元 1841 年)正月 16 日,奕经率军至绍兴, 分兵反攻宁波、镇海、定海,皆被英军击退,乍浦亦告沦陷。英军在乍浦休整,于 5 月 1 日北攻吴淞,5 月 11 日占领上海,5 月 18 日溯长江西上,连破福山、江阴诸要塞,6 月 8 日夺取镇江,然后逼近南京下关江面,摆开了轰城的架势。至此,道光帝吓破了胆,而且自欺欺人地认为“剿之与抚,功费正等”,派耆英、伊里布、牛鉴为全权代表,赴英舰与璞鼎查议和。7 月 24 日,双方在英舰“皋华丽”号签订了中英修好条约(即所谓《南京条约》。) 按照条约规定,清廷割让香港,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 2100 万元。签约后,英舰陆续撤往定海,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中英《南京条约》是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签订后,美国和法国也趁火打劫,相继逼迫清廷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从此,西方侵略者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由封建
社会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