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运河战争
(埃及—英法以,公元 1956 年、)
苏伊士运河战争是指英国、法国、以色列三国对埃及的侵略行动。其目的是以武装干涉推翻埃及的进步政权,保持和巩固自己在近东,尤其是在苏伊士运河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战略地位。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政府力图以此来实现其扩张领土的庞大计划。美国表面上袖手旁观,实际却纵容发动这场侵埃战争,它的打算是让英法这两个殖民主义国家参与侵略而名誉扫地,而自己却得以借此巩固在阿拉伯东方的地位。
1956 年 7 月 26 日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这是在加强国家政治、经济独立的道路上迈出的极为重要的一步,但却成了这次战争的导火线。英法以三国的参谋总部制定了共同的侵略计划,规定首先由以色列发动侵略,尔后英国和法国以“保卫苏伊士运河航行自由”为借口随即介入。
侵略者的企图是:以军出敌不意地进袭埃及西奈半岛,牵制埃及军队, 为力争进入苏伊士运河地区而进行战斗;英法军队则侵入埃及领土和夺占苏伊士运河。侵略者认为,他们的联合行动必将最终导致纳赛尔民主政府的垮台,使埃及政权落入亲英法派的手中。双方兵力对比,侵略者占优势。英法以用于武装干涉的兵力,计官兵 229000 人,飞机 650 架,战斗舰艇 130 多艘
(其中航空母舰 6 艘)。战争开始时埃及正规军约有 9 万余人,编成 16 个步兵旅,装甲坦克旅和炮兵旅。虽经其他国家的援助,埃及军队在短期内进行了整编,但因时间仓促,用新式武器改装部队的工作未能进行完毕。
128 架现代化飞机中,仅 30 架歼击机和 12 架轰炸机处于战备状态。部
署在西奈半岛的埃及军队 3 万人中,仅 1 万人是正规部队,其余均为民族解放志愿军的民兵。以色列军队在数量上比埃及军队多一半,在个别方向上多两倍以上,在塞得港地域登陆的英法军队比埃及军队多四倍以上。
以色列于 1956 年 10 月 29 日在苏伊士和伊斯梅利亚两个方向,10 月 31 日在濒海方向展开作战行动。与此同时,英法舰队从海上对埃及进行了封锁。埃及军队对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是,以色列军队在生动力量、技术装备和武器方面占有巨大优势,于 11 月 5~6 日在英法海空军的支援下占领了西奈半岛。
- 月 31 日,在埃及政府拒绝接受英法关于将苏伊士运河地区交两国管
制的最后通牒后,英法两国分别出动了 300 和 240 架飞机对埃及军事目标和民用设施进行了狂轰滥炸。
- 月 5 日,英法军队的空降兵和登陆兵在运河两岸(塞得港和富阿德港)
空降和上陆,入侵从此开始。在夺取了登陆场之后,侵略者着手准备进攻开罗。
武装干涉者在其战役布势的第一梯队中广泛地使用了装甲坦克部队;航空兵活动时主要采用低空飞行;为夺取重要目标动用了空降兵和登陆兵;首次使用了直升飞机从舰艇上载送登陆兵上陆。埃及军队的作战特点是,实施了积极的机动防御。
埃及人民决心为捍卫自己的民族独立而奋战到底。全世界进步力量强烈地抵制侵略者,使其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境地。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和友好的阿拉伯国家的支援,埃及不仅未被侵略者所吓倒,而且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苏
联政府 11 月 5 日发表的关于决心以武力制止侵略和恢复近东和平的声明,起
了决定性作用。11 月 7 日,军事行动停止。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计划全部破产。英国和法国至 1956 年 12 月 22 日,以色列至 1957 年 3 月 8 旧,分别从所占领的土地上撤出了自己军队。经埃及政府同意,联合国军队进驻埃及领土上的停战分界线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