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起义

(中国,公元 1850~1863 年)

太平天国起义,起于清道光 30 年(公元 1850 年)6 月,迄于清同治 3

年(公元 1864 年)7 月,前后历时 14 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开始被外力打破,所夸耀的“天朝”威权亦暴露出腐败的本质。这次战争的大量军费支出,不平等的《南京条约》所规定的巨额赔款,清廷以进一步摊派苛捐杂税的形式,全部转移到本来就难以为生的农民和其它劳动群众头上,从而愈发加剧了社会的阶级矛盾。据《东华录》记载,从清道光 21 年(公元 1841 年)到清道光 29 年(公元 1849 年),汉、壮、苗、瑶、彝、回、藏等各族人民的起义事件有 100 余次之多,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白莲教和天理教势力活动于北方各省,捻党势力活动于河南、安徽、山东一带,斋教势力活动于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天地会势力遍至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这些起义军狠狠打击了清廷的黑暗统治,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斗争目标和统一的革命组织,“饥则蜂起, 饱则远扬”,结果只能被各个击破或分化瓦解。然而,由洪秀全、冯云山等所创立的拜上帝会却独树一帜,提出了比较明确的斗争纲领,建立了比较严密的组织,逐渐把分散在两广地区的人民反抗斗争汇成一股巨大的革命洪流,终于爆发了中国农民革命史上空前规模的太平天国起义。

洪秀全和冯云山是广东花县人,都当过乡村塾师。在鸦片战争及其以后的时期,广州是中国对外关系和内部社会关系剧烈震动的中心。因此,出生于广州附近的这两个贫苦知识分子成为太平天国革命活动的创始人不是偶然的。洪秀全曾四次参加广州府试,均告落第。他在沮丧中读到《劝世良言》这部传播基督教义的书,决心抛弃科举,从事反清活动。清道光 23 年(公元1843 年),洪秀全和冯云山及族弟洪仁玕详细研读《劝世良言》,他们认为只有创造万物,主宰一切的上帝是独一真神,其他一切为人们所崇拜的对象都是“邪魔”,必须诛灭;所有男女都是上帝的儿女,应当平等。于是,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借助上帝曾派其子耶稣降生救世的宗教传说,把自己附会为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宣称自己也是受命下凡来诛妖救世的,并开始其传教工作。

清道光 24 年(公元 1844 年)4 月,洪秀全偕冯云山先后到广州及顺德宣传教义,后继而历游南海、番禹、增城、从化、清远、英德、曲江、连山、南江、蔡江、石田、封州、藤县、大武、贵县等地,广泛招收会员。清道光30 年(公元 1850 年)6 月,各地会众 1 万余人聚集广西桂平金田村,祭旗誓

师。清广西巡抚劳崇光闻讯,急调清军 1000 余人前往桂平,会同当地团练发

动围剿,企图把这支革命武装扼杀在摇篮之中。这年 12 月,拜上帝会众在广西平南思旺村击溃清军,接着又在金田附近的蔡村江大败清军,杀死清军副将伊克坦布,从而揭开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序幕。

金田起义既获成功,拜上帝会众遂于清咸丰元年(公元 1851 年)2 月东出大湟江,进驻武宣境内,洪秀全在武宣东乡自称太平王。这年 6 月 12 日, 太平军占领道州,又连克江华、永明等县,当地会党响应者甚众,使太平军迅速扩至 2 万余人。洪秀全和杨秀清决定在道州驻屯两日,一面整补各军师卒伍,打造战具,准备继续北进,一面发表《奉天讨胡檄》,昭示太平天国

起义的目的,号召汉族人民反清。

1853 年,太平军占领武汉三镇。开设“圣京”,号召人民缴纳财物,并

积极扩军,准备东征金陵(南京)。清咸丰 3 年(公元 1853 年)2 月 9 日,

号称 50 万人的太平军放弃武汉,分水陆两路浩浩荡荡顺江而下,向金陵城进发,3 月 29 日,洪秀全自水西门进入金陵城,直入清两江总督衙门,将此地改为天王府,改金陵为天京,宣布太平天国建都于此。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巩固这一伟大胜利,立即派指挥罗大纲、吴如孝东进占领镇江,击败清总兵叶学春的水师,迫使清江苏巡抚扬文定逃往江阴,副都统文艺退守丹阳。太平天国除在天京严密设防外,暂时未对清军发动攻击,而是进行外线作战,于 5 月份分兵北伐和西征,对清廷统治地区实行大规模的主动出击。

北伐的总目标是直捣清廷的巢穴北京。5 月 13 日,李开芳,林凤祥等率太平天国军万余人,乘船千余艘,自仪征、六合进至浦口江面,分三路上岸。清将西凌阿、明庆等不战而溃。5 月 16 日,北伐军攻下安徽滁州,清滁洲知府潘忠纲阵亡,由浦口逃至滁洲的西凌阿退往定远,5 月 18 日,北伐军攻克临淮关,10 天后占领凤阳府,兵力增加到 2 万余人。6 月初,北伐军连破怀远、蒙城、毫州等地,进入河南,在归德(今河南省商丘县)毙伤清军 3000

余人。北代军在两年时间里,横扫北方六省,转战 5000 余里,连克数十城, 把革命烈火引进清廷所控制的心脏地区,严重打击了清廷的统治,给当时北方人民的斗争造成了极为有利的形势。但是,由于孤军深入,远离革命根据地,得不到后方有力支援,又没有主动联系和发动北方的人民群众,最后终于导致悲惨失败。

太平天国在北伐的同时,还派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率部西征。西征的目的是夺回武汉、九江、安庆等军事要地,控制长江中下游, 扩大太平天国统治区域,确保天京的安全。西征军于清咸丰 3 年(公元 1853

年)5 月 19 日出发,开始进展很快,于 6 月 10 日收复安庆,接着又攻克彭泽、湖口等沿江重镇。4 月 3 日西征军乘湖口大捷溯江西上,第三次攻克武昌。当湘军水师全力救武昌时,石达开出敌不意,于年底率军挺进江西,大败湘军陆师,克复 8 府 54 州县,迫使曾国藩困守南昌孤城。然而,眼看南昌将克,石达开突然接到调军东援天京的命令,西征遂告结束。

如前所述,太平天国自定都天京后,即面临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的威胁。为解除这一心腹之患,在北伐和西征相继接近尾声之际,太平军对清军江南、江北大营亦展开进攻。清咸丰 5 年(公元 1855 年)6 月,冬宫正丞相罗大纲奉绍自江西返回天京,负责扫除两大营的战争。7 月,罗大纲出天京到三汊河,进攻秣陵关清军防地。9 月,太平军镇江守将吴如孝遣军四路出袭,被清江苏巡抚吉尔杭阿的军队所阻。清咸丰 6 年(公元 1856 年)正月, 安徽境内的太平军陆续返回天京,准备围攻江南大营。6 月中旬,太平军回师镇江,向盘据孝陵卫的清军江南大营进攻,天京城内的太平军亦由各门出击,致使江南大营迅速瓦解,向荣逃至丹阳毙命。太平军击溃清军江南、江北大营,解除了威胁天京三年之久的军事压力,将太平天国的军事胜利推向了最高峰。不幸的是,当革命形势好转之际,天京却发生了使亲痛仇快的洪、杨内讧之变。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后果极其严重。它损伤了太平天国的元气,削弱了太平军的战斗力,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而清廷方面则获得喘息的机会,得以重新纠集力量反扑。

清同治 3 年(公元 1864 年)6 月 10 日,洪秀全因病逝世,其长子洪天贵福继位为幼天王。7 月 19 日,干王洪仁玕外出征粮调援未回,守卫天京的太平军在粮尽援绝的危急形势下,与湘军浴血奋战,终于寡不敌众陷落。幼天王洪天贵福从天京突围,到安徽广德与洪仁玕会合,转战皖浙边界,于同年 9 月在江西兵败被杀。李秀成在天京陷落后,被清军俘获,向曾国藩摇尾乞怜。曾国藩在李秀成写完供词的当天,就将其杀死。由侍王李世贤,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率领的太平军余部,尚有数十万人,在福建、江西、广东和中原地区坚持战斗达 4 年之久,至清同治 7 年(公元 1868 年)才彻底失败。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一个高潮。这次起义以疾风暴雨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先后攻克 600 余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中国封建统治者和外国资本主义侵华者,建立了与清廷对峙 10 余年之久的农民政权。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太平天国英雄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可歌可泣的革命业绩,却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进行英勇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