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与《赵氏孤儿》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一生在许多方面都作出了出色的成就。

《赵氏孤儿》是中国传入欧洲的第一个剧本,也是 18 世纪唯一在欧洲流传的中国戏剧。1732 年,《赵氏孤儿》首先入传法国。1734 年 2 月,巴黎的

《水星杂志》刊登了该剧的部分译文。1735 年出版的《中国通志》里面刊登了该剧的法文全译本,译者名叫马若瑟,是一位在中国传教多年的耶稣教士。

中国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一传到欧洲,就引起了轰动。法国戏剧家们对此剧十分感兴趣,纷纷对剧本加以改编。伏尔泰把它改编成《中国孤儿》在法国上演。

改编本《中国孤儿》把原剧的时间后移了 1700~1800 年,把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故事改成了元朝的故事,并把诸侯间的内部纷争改为了两个民族之间的文野之争。剧情也被简化了,只保留了搜孤救孤的段落,并加入了一个恋爱故事情节,把原来的三幕扩大为五幕。他还根据新古典主义的戏剧规律, 把《赵氏孤儿》的故事情节的时间跨度从 20 多年缩短至一个昼夜。

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在法国上演后,受到了观众与评论界的好评,为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以及中西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