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率部开展榆辽战斗

1940年9月21日,一场秋雨之后,华北大地气温下降了很多,刚刚参加完百团大战第一阶段作战的第三八六旅全体将士,沐浴在充满凉意的秋风里,感到格外惬意。

此时,刚刚参加完八路军总部召开的百团大战第一阶段作战总结大会后的陈赓,匆匆赶回部队,开始研究如何按照师部部署,开展百团大战第二阶段的战斗。

陈赓正坐在屋里沉思,突然,因为在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眼睛肿了而住进医院的周希汉,走了进来。

一见周希汉回来了,陈赓十分高兴,对他说:“你回来得正好,现在榆辽战役又要开始了。”

于是,周希汉顾不上休息,立即参加了第三八六旅的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总结大会和第二阶段的动员大会。

按照师部部署,这次第三八六旅和其他一些部队一起作为左翼部队,攻取榆社、沿壁、王景3个据点,并规定榆辽战斗于9月23日23时全线发起进攻。

随后,陈赓和周希汉一起研究了部署,决定第三十八团攻取王景,第二十五团攻取沿壁,用第七七二团和第十六团重点攻取榆社。

陈赓旅长建议由周希汉指挥第七七二团和第十六团攻取榆社,而第二十五团和第三十八团则由陈赓直接指挥。周希汉同意了陈赓的这个建议。

陈赓亲自部署、指挥夺取王景、沿壁的战斗。在王景战斗开始前,第三十八团团长蔡爱卿带领营连干部到王景据点外围进行了实地勘察,并把实地情况和自己的判断,以及他将要作出的实施指挥方案,与日军的作战规律仔细地逐一作了比较。在他的脑海里很快勾画出日军战术的基本轮廓。

蔡爱卿认为,从战术上看,双方大同小异,重要的差别是两方在处于劣势或遭受挫折时,所采取的方法。

蔡爱卿从自己的军事生涯中体会到,高昂的士气和高度的凝聚力,以及指挥员身先士卒和对部下的深切关怀,是增强部队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

而日本军队的作法则截然不同,他们在险恶的环境中,更会凭借对天皇的效忠心,和一种超脱于死亡恐惧的狂热的兽性,做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疯狂反扑,这一点是世界上任何军队所没有的。

鉴于日军作战的独特风格,以及王景是他们在榆社城外设置的火力最强、设防最坚固的据点,他决定用远距离奔袭的战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我方的伤亡。

王景据点位于榆社县城东八公里处,王景村东北的一个制高点上,其核心阵地是一幢平房,两边构筑了三层大碉堡各一座,仿佛一个人伸展开的双臂,大碉堡前是炮兵发射阵地,炮兵阵地前是堑壕串联的五个地堡,作为敌人的重要抵抗阵地。再往前面,是密度不等的单人掩体,前沿的前面还有铁丝网和外壕。

这样的地形,显然又是一块硬骨头,但一定要吃下去,这是三十八团全体将士的作战风格,出生入死、不怕任何艰难困苦,一贯将生死置之度外。

蔡爱卿当即决定由三营加强三连一排消灭这个据点之敌,一营为预备队,二营配置在公路南侧向东进行警戒。三营营长江维应立即组织干部,接近敌据点侦察,但被敌人发觉,并立即射击,因而对敌阵地的火力配系未能观察清楚。

1940年9月23日拂晓,蔡爱卿率团从贾峪出发。经过15个小时急行军,于当日21时到达王景以南2公里处隐蔽集结组织战斗。

第一、第二营打敌人的援兵,第三营主攻王景。第三营营长决定第十连由据点西南实施主攻,十一连从据点东侧协同十连攻击,九连在据点北侧防敌向北逃跑,三连一排为预备队。

战斗开始,第三营第十连很快突破敌人阵地,但由于敌人火力强,严密封锁了突破口,后续部队无法进入敌人阵地,突击部队无力向敌纵深发展,战至24日拂晓,撤出战斗,将据点包围起来,与敌形成对峙。

第二天,营指挥员认真分析情况后决定:留少数部队在原地监视敌人,其余部队撤回村内重新进行战斗准备。并确定了新的作战方案:由一个连担任主攻,两个连助攻,一个连堵逃。

由谁担任主攻呢?营指挥员首先想到了第九连。在20天前的卷峪沟战斗中,第九连曾经反复与敌人肉搏,表现非常顽强、勇敢,100多人的队伍只剩下不到20人。

24日中午,营首长通知第九连连长王长有到营部去。到了营部,王长有见营长江维应和教导员樊其慧面对面坐着,神情严肃。教导员用低沉的声音说:“王景这个钉子,不能让它存在到明天!”营长对王长有说:“晚上10连、11连配合你们战斗。”

王景据点地势险要,是日寇在榆社外围的重要据点之一。守敌40余人,山炮1门、重机枪1挺,筑有大小碉堡6个,母堡高3层,居高临下,5个子堡紧紧环绕母堡,形成了前后左右、高低远近相互照应的态势。

子堡四周又挖有外壕、交通沟,相互贯通。而第九连17个人手中的武器只有2挺轻机枪、2个燃烧弹、10来支步枪和一些手榴弹。而且据通报,王景日军据点已增至60多人。

在回连的路上,王长有一直思考破敌之策。晚上,第九连隐蔽在距敌人几百公尺远的一个山坳里,敌人的山炮弹就在不远处爆炸。

在炮声中,王长有明确了战斗分工:火力组,2个人2挺轻机枪,占领峭壁掩护;破坏组,4个人分为2组,用大铡刀破坏铁丝网;其余11个人,组成2个突击组。破坏组完成任务后自动参加突击组……

担任佯攻的第十一连在据点东北面打响了,吸引了敌人火力。看到敌人的火力转移向东北面,王长有果断命令破坏组:“砍!”

战士们猛蹿上去,抡起大铡刀刷刷地砍,铁丝网很快被砍开,第一突击组、第二突击组鱼贯而出。

敌人发现第九连从南面突入了据点,慌乱地将火力转向他们。由于白天把敌人的火力点摸得一清二楚,冲击中每个人都绕开敌人的火力点。

第九连2挺机枪和团、营组织的其他支援火器一齐开火,但是敌人火力很猛,压制不住。敌人的机枪不断喷射出火舌,冲击中不断有人倒下。

战士阎江图迅速跃进敌人重机枪阵地,勇敢地去夺重机枪。敌人慌乱中将重机枪枪口对准了阎江图,阎江图不幸被子弹打穿了肚子,但是他仍向前扑倒在敌人的重机枪身上。瞬间,另2个战士跳进了堑壕和敌人肉搏,把重机枪缴获了。

其他官兵迅速跳进堑壕,与敌人展开厮杀。身材高大的副班长杜福定冲到碉堡跟前,把身上的手榴弹一个个扔进碉堡里。

16岁的小战士宋元洪过铁丝网时胯下负伤,站不起来就向前爬,不能站起来投弹就把手榴弹盖子拧开递给别人投。排长张占彪往碉堡中投弹时被敌人射中,牺牲前的瞬间他靠在碉堡上,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

在第九连突破敌人阵地时,第三连第一排也从西北面突入敌人阵地,第十连、第十一连也相继跟上来。

在营长的指挥下,各连协同一致,紧紧围住敌人的中心碉堡。激战数小时,官兵们迎着朝阳将红旗插上了日寇碉堡,缴获的山炮、枪支排列整齐迎接决死队勇士们的到来。

此战共毙敌六十余人、俘敌二人、缴获山炮一门、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三挺、掷弹筒两具,以及一批日军装备物资。这个漂亮的歼灭战,受到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的嘉奖,九连连长王长有等人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在王景战斗中,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三十八团第三营在人员缺额、装备很差的情况下,发扬决死精神,不畏强敌、英勇战斗,全歼日寇70余人,极大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战斗结束后,部队驻扎在榆社县讲学堂附近。一二九师在驻地召开了总结会,刘伯承师长作了战役战术总结报告,师政治部蔡树藩主任作了政治工作总结。从山东回到太行不久的徐向前副司令员临会作了讲话。

邓小平在最后讲话中表扬了三十八团的王景战斗。他说:“决死队虽然是一支比较年轻的部队,但是在作战、政治工作和平时训练中都有很突出,表现很好,和其他一些老部队一样,能够使指挥机关放手使用,能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战斗任务。”

与王景战斗相比,沿壁战斗相对比较顺利一些。陈赓令第二十五团第一营攻击距榆社县城不到5公里的沿壁。该营第一连行动神速,在一小时内连续冲过三道铁丝网,直扑敌人外壕。

八路军官兵勇猛的行动迫使据点里的20多个敌人全部钻进堡垒中,躲在里面以猛烈的火力压住我第一梯队,并发起反冲锋。

由于我第二梯队未能及时赶到,一梯队被迫后退待援。等第二梯队赶到后,迅速整理队伍发起第二次冲锋,在八路军强大的攻势面前,日军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回堡垒,并向我攻击部队施放毒气,致使我部队中毒者过半,只好再次后退。

当天晚上,第一营利用夜暗连续发动了七次冲锋,由于敌人火力强大、工事坚固,均未能得手。为防止遭受更大损失,天亮后撤出战斗,隐蔽休息。

团、营指挥员总结了第一天战斗经验,决定改强攻为奇袭。第二天傍晚,即24日18时40分,第一营的第一、第二连由西北方向再攻沿壁。

当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守敌阵地时,日军刚吃完饭在悠闲地休息呢,对我军行动一点也没察觉,战士们随即对堡垒内敌军发起进攻。

与此同时,第三连也由正面冲到了敌人阵地前。在三个连队的合击下,经过2个小时激烈战斗,日军大部被击毙,八路军占领了沿壁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