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师初战告捷
1940年8月20日,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率师前方指挥所进至广阳以南的明水头,设前方联络所于上龙泉以南的马鞍桥。
与此同时,在刘伯承、邓小平的部署下,第一二九师的所有参战部队,也都抵达作战地点,正在等待攻击时间的到来。
8月20日这一天,正太铁路一带浓云密布,气压很低,闷热异常,预示着一场山雨即将到来。
中午过后,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雨水,缓解了闷热对人们的折磨。
八路军的这次大破袭行动,对于华北敌后的抗战形势就如这场午后的山雨,而敌后的抗日根据地在日军不断的“蚕食”和疯狂的“扫荡”下,正面临越来越困难的局面。
天气的闷热尚可忍耐,而形势的压抑则无法摆脱,根据地的人们盼望八路军打胜仗的心情就像在炎热中祈盼着能下场痛痛快快的雨一样。
这次行动是进入敌后抗战的第一次大的攻势行动,它动员了我整个华北所有的力量,它将给日寇以沉重地打击,它将给那些认为八路军“游而不击”的人一个响亮的嘴巴,它将对全国的抗日形势产生重要的影响。
终于,在大家焦急地盼望之中,天色开始慢慢变暗,夜幕慢慢降了下来。
当晚20时整,随着彭德怀一声令下,无数枚信号弹腾空而起,霎时间,正太线完全被炮火所映红,八路军的大破袭开始了。
在同一时刻,同蒲、白晋、平汉、津浦、北宁等铁路和许多公路干线上都燃起了战火,日军的华北交通线陷入全面被攻击之中。
由于事先进行了成功的保密和佯动,正太路上的日军全然不觉八路军发起战役进攻。开始阶段,日军惊慌失措,一片混乱。但他们惊魂稍定之后,就展开了顽强的抵抗。
破袭部队发动了更勇猛地攻击,战斗异常激烈。正太路西段100多千米的地面上,枪炮声、炸药爆破声响成一片,夜空中火光闪耀,连绵不断。
尽管日军反应很快,但由于我军集中了优势兵力,又经过周密缜慎的准备,摸清了全线守敌。敌除石家庄、太原外,仅有3600余人,战线绵长,敌人首尾不能相顾。
我军在全线投入几十个团的兵力,十倍于敌,造成了在这一地区敌我力量对比上,我占绝对优势的局面。所以敌人在我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战斗发展比较顺利。战役一开始,战场上主动权即在我军手中控制着。
前方战斗正酣,在师指挥所里第一二九师的两位首长刘伯承、邓小平彻夜未眠,等待着破袭战的战报,首先传来的是右翼纵队新编第十旅第三十团攻克桑掌据点的捷报。
桑掌桥是正太路上一座著名的大桥。共21孔。位于阳泉与榆次之间,地形险要,是连接京广、同蒲路的咽喉。
敌人为守住该桥,在桥畔火车站一带构筑起坚固的工事。其前沿阵地,共有4座堡垒,两大两小。堡垒四周都挖有很深很宽的交通壕,壕外还拉有铁丝网。此外,还筑有机关枪掩体。
八路军要破坏正太路,摧毁桑掌桥是一场举足轻重的关键之战。担任这次重要任务的是八路军一二九师新十旅。旅长是江苏丰县人范子侠。
20日晚8时,一颗红色信号弹划破夜空,正太铁路沿线100多公里响起激烈的枪炮声。
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从东南的井陉、娘子关,到西面的寿阳、榆次,不时传来胜利的捷报。然而,新十旅与日军的桑掌车站争夺战仍然处于胶着状态。敌军飞机不停地狂轰滥炸,与地面4座暗堡、6座明堡和地雷区形成坚固防线。战士们冲锋不下十几次都未成功。
深夜3时,范子侠焦急地从司令部来到前沿阵地,仔细观察前面的地形。只见漆黑的夜幕里,锃亮的铁轨在月光下泛着寒光,照明弹不时升向天空划出一片白光。铁丝网层层密布,几座敌堡宛如张着大口的怪兽。前方堆积着敌人横七竖八的尸体。
范子侠悄声给两个团长布置了一番。不一会儿,一队身穿日军黄军服,头戴猪耳瓜帽、打着日本旗的“日本人”大摇大摆向碉堡走去。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直抵敌碉堡60多米处,在一棵大树下架起机关炮。
然后,范子侠亲自指导布置炮位、装弹、瞄准。射击开始,范子侠发出洪亮的号令:“目标,正前方射击!”呼啸的炮弹铺天盖地般地射向前方,敌人据点飞上了天。
等敌人觉察时,突击班已勇猛跃进到桥洞子里边。山坡上的机关枪狠狠地盯住碉堡的洞口,组成密集的火力,牢牢地封住了敌人。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铁轨、枕木飞起四五丈高,路基碎石飞出数里之外,21孔的桑掌大桥从中而折,正太铁路上的脊椎骨被炸断了。
这时,进军号嘹亮地响起来了。“冲啊!同志们,冲啊!”范子侠一边发出冲锋令,一边从山坡上箭也似地飞跑下来指挥战斗。
战士们震天动地的喊杀声直冲云霄,以排山倒海之势,个个勇猛奋力奔向敌人的堡垒,锋芒直指桑掌桥头。
经过一个半小时连续3次攻击拼杀,顽抗的敌人全部被消灭。桑掌桥敌据点被攻占,并彻底破坏了桑掌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