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智育管理

智育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系统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的教育。智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德育、体育、美育等密切联系,为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审美观点、良好身体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基础。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由于科学知识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日益重视通过智育发展人的智力。社会主义中国学校的智育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自然、社会、思维等方面的现代科学基础知识,以及智力、操作等技能,奠定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发展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能力,养成脑力劳动习惯,培养其学习兴趣与科学思维的方法。

学生智育管理是学校对学生智育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凋、安排、控制的总称,它是学校管理者组织、领导全体教师和有关人员、按照一定的智育教育标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智育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与技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过程。学生智育管理是学校教务管理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生智育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学校教育过程的成败。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千千万万高智力、高技能的建设人才,这些优秀的人才正是靠学校的智育教育来保证。学生智育管理,可以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最大潜力打下牢固基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量越来越多,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这就要求学校教务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协调和动员一切能够促进学生智育的人力、物力,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因素,运用一切可利用的科学手段, 来保证学生智育管理目标的实现。

  1. 学生智育管理的任务

学生智育管理发挥着指向作用、组织协调作用和激励作用。它使教育工作诸因素形成合理的组合,使教育工作过程诸环节有机衔接,从而提高教学

工作的效率与效益。学生智育管理的任务是:

  1.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是智育管理的首要任务,学校的教学工作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教育思想正确与否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方向和培养人才的质量。学校领导者不仅要做到自身头脑清醒,方向明确,并且要帮助学校全体人员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1. 正确处理教学中几方面的关系。

学校管理一方面要受管理工作本身的规律所支配,同时也受管理对象本身的规律所制约。因此,要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①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是教与学的辩证统一。管理教学工作,既要加强对教师的“教” 的管理,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的管理,使教学双方形成最佳结合状态。教的一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的一方充分发挥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教学双方有机结合、互相促进,以达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②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学生获取知识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习书本知识来实现的。这种知识属于系统理论化的间接知识。如果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它,并且能够掌握和运用,在教学中必须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理论与实践、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很好地结合起来。所以引导教学,一方面要引导教师、学生认真教好学好书本知识,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通过观察、实验、实习、调查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实际,学到更加全面的知识。

③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而学生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知识。所以,在教学工作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者应指导教师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④传授知识与进行思想教育的关系。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发展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中正确地揭示客观世界的现象及其本质规律,同时,把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起来。教师还应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以自己的思想作风、治学态度、仪表言行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

⑤做好智育工作管理过程诸阶段的工作。在智育工作管理过程中,制订教学工作计划是管理的起点,实施教学工作计划,必须做好教学的组织工作, 学校领导者要深入到教学工作全过程中,及时了解教学工作情况,检查工作质量,进行具体指导,并认真总结教学工作经验。

(4)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

教学研究是培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学校领导从学校教师工作的实际出发,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各科教学工作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探索教学规律,促进教学改革。

做好智育管理工作,最关键的还在于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只有师生双方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工作的各项管理措施才能落到实处。

  1. 学生智育管理的内容

智育管理是向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管理。智育管理不同于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既有智育的管理,又要完成德育和体育的管理,而智育管理只是对知识和技能进行管理。

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一切知识,就从反映事物的深度与广度来分,一是感性知识,即事物外部属性(特征)与外部联系的反映,带有具体性、特征性, 二是理性知识,即事物内在本质与内在联系知识,理性知识是高级的,并以感性知识为基础。知识的总体都来源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就个体获得知识的来源而言,又可分为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两类。学生掌握的书本知识是一种间接经验,但也必需有一定的直接经验为依据,并把两者结合构成比较完全的知识,否则不可能掌握知识和起到智育的作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沦,坚持把科学真理性的知识作为智育的内容,为了发挥智育的作用,以理性知识作为智育内容的主于;同时又主张把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作为智育的方法论基础,引导学生学到比较完全的知识。

学到了知识井不一定具有能力,因而,智育管理的内容也包括了能力训练管理,能力训练是对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思辨能力的过程。学校教务工作的学生智育管理,要将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一代劳动者。

  1. 学生智育管理的原则

学生智育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 按照国家统一编制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来管理教学。

国家统一编制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学校教务机构要管好教学,必须认真研究教学计划,了解各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并能掌握一两门教材的内容。这是管理教学的基本功。不做到这一点,所谓智育管理,就是盲目的,就难免说外行话,就不可能起到指导教学的作用。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是管理教学所必须的最起码的“三本书”, 是校长、教导主任、教务人员必须读好的“三本书”。

  1. 根据教学过程的特点来管理教学。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认识能力,增强体质,逐步形成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教学过程有它自身的特点,管理教学应该根据这些特点来进行。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是:

①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已知知识和已知理论。学生不同于科学家,他们主要是从书本中学习和继承前人一切宝贵的有用的知识,学习间接的经验,而不是从事探索性的创造活动。作为学校教务人员,应该坚信只有根据教学过程的特点来管理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②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主要在课堂进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到的知识,需要有专门的巩固环节。课堂教学是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规定进行的,作为学校领导者要集中力量抓好课堂教

学。由于书本知识是别人在实践中取得的,对于学生来说是间接经验,不像直接经验那样容易理解和巩固。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时,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讲课时应尽量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引伸,讲课后应及时复习巩固。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使学生既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又不为书本所困,教务人员要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追求新知识,扩大知识面。

③教师与学生相结合。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既是认识过程,也是受教育过程,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领导下进行的。青少年从识字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单纯、幼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教育。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当然,学生的思想觉悟的提高、文化知识的长进以及体质的增强,主要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努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同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结合起来。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说明:教学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传授知识以课堂

教学为主,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务人员在管理教学时,必须坚持这三个“为主”,教学工作才能正常进行。

  1. 遵循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来管理教学。

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来进行教学。教学规律主要有三条:

①教与学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教师教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的过程。教师的教,不能离开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也不能离开教师的教。教与学互相促进。因为教师把人类积累的知识财富转化为学生的智慧,把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学起着决定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也促进教师的教。学生学业的长进和道德水平的提高,促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以适应学生的需要。

②教学与教育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培养一个人的情感、意志和品德, 是与传授知识在同一过程中进行的。教学过程即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这是因为知识本身的教育因素。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技能,而且在思想、情感和意志方面也随着起变化,学生思想觉悟有了提高,获取知识的自觉性就更加增强;学生文化科学知识不断充实,认识能力和道德水平也不断提高。教育不能离开教学,教学之中有教育因素。

③知识与智力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人的知识是靠后天获得的。智力则是遗传素质与后天教育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努力相结合的产物,学生的智力,是在他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学生的智力发展了,又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以上三条“教学规律”,都在说明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教学与教育, 智力与知识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的基本规律就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4.学生智育管理的方法

学校教学工作虽是由各个教师分别进行的,但它却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只有全体教师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才能组成一个教学的整体,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建立有效的教学指挥系统,合理分配教师力量,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时间,以加强教学的组织管理。

  1. 建立有效的教学指挥系统。

进行教学工作管理,必须保证领导者的指令、决策迅速准确地下达,使指挥渠道畅通,并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保证指挥不断得到调整,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在校长领导下的包括教导主任、各科教研组长、年级备课组长在内的教学指挥系统,做到层层有人负责,环环有人把关,上行下达,指挥灵敏、有力,以便取得最优的教学指挥效果。为此,学校领导人员应当注意做到:

①充分发挥教导处的职能作用。教务(导)处是在校长领导下的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管理的执行机构,是教学管理指挥系统的中枢,它在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导处负责组织安排整个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起着调度的作用;其次,教导处具体负责组织学校工作计划中有关教导工作部分的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督促、检查和随时向学校领导反映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并提出建议,起着助手和参谋的作用;再次, 教导处要从组织上、时间上和教学仪器设备上为教学工作创造各种必要的条件,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因此,学校领导人员应当充分发挥教导处的职能作用。

教导主任是校长管理教学的助手,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发挥教导处的职能作用,首先就要充分发挥教导主任的作用。校长应根据干部“现代化”的要求,选择德才兼备的同志担任教导主任。应使教导主任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放手让他们工作。要使他们有职、有责、有权,并把主要的精力用于教学管理上。

②加强教学研究组的建设和管理。教学研究组是学校教师的教学研究组织,是学校管理组织系统中的一层业务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教学,对该科教学进行组织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要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进行组织管理,最好是分学科建立。一学科教师三人以上,即可成立教学研究组,不足三人的,可联合相近学科教师成立教学研究组。规模大的学校,有些学科教师很多,可在教学研究组之下,建立年级备课组。规模较小、教师很少的学校,也可以就近组织校际教学研究组。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组的作用, 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教学研究组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应做好选择和培养教学研究组长的工作。学校教学研究组长是校长和教导主任领导各科教学的助手,应选择教学业务水平较高、组织能力较强、思想进步、在教师中有一定威信的教师担任。教学研究组长的主要职责是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教学研究组工作计划和组织教师制订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组织教师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和研究教法,进行集体备课;组织教学观摩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开展教改实验和教学研究活动;了解和检查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情况,提出改进措施;组织教师业务进修,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组织教师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努力培养良好的教风和学风等。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应重视对教学研究组长的培养,放手让他们主动开展工作,不断关心他们的学习和进步,并在教学研究组的实际工作中给他们一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③加强对年级备课组的指导和管理。年级备课组是规模较大的学校同年级同科的教师组成的教学研究性质的最基层的业务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 组织教师制订好本年级本学科的教学进度计划;协助教研组长开展教学研究

活动;组织教师集体钻研教材,分析本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确定本年级教学研究的专题,统一调整本年级本学科的教学进度;组织和指导本年级学生的学习活动;组织本年级本学科教师的教学观摩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 及时反映教师教学上的要求,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上的困难。年级备课组长是教学研究组长的助手,应选择工作热情、负责,有一定教学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应关心和支持年级备课组长的工作,指导他们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努力使每一个年级备课组都能成为教学质量高、教学作风好的教师集体。

  1. 教师力量的合理分配。

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师的专长、特点,合理分配教师的教学工作,是教学组织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每一个教师积极性的专长的发挥,也关系到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样水平和数量的教师,安排配备得当,水平就能充分发挥出来;配备不得当,教学就会大受影响。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应选择最佳的配备方案,安排教师的工作。

①知人善任,扬长避短。要合理分配教师力量,首先必须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特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一般说来,每个教师都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比如,有的教师专业基础比较雄厚,但缺乏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他们教低年级往往组织不好学生,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教高年级却能发挥最好的作用。相反,有的教师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较强,但专业理论水平较低,他们教高年级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在低年级管教得法,能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应依照每个教师的实际情况,把他们安排在最恰当的岗位上,以便发挥优点,人尽其才。

②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安排教师工作要立足于教学工作的全局,统筹兼顾各个年级、各个教学班。要尽量保证每个年级都有把关的骨于教师,更要从长远着想,尽量把低年级的教师配得强一些,切实打好基础。

③新老搭配,以老带新。我国目前教师的水平较低,不胜任的教师比例不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当务之急。分配教师的工作,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既要考虑教师的培养提高,又要保证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教学质量。为此,必须注意新老教师的搭配。尽可能做到主要学科各个年级的教学都要有较有经验的教师把关。实践证明:“以老带新”是一个切我国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④不同情况,不同要求。每个学校的教师队伍,一般都是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一定经验的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和精力旺盛而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组成。对这三部分教师,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分配不同分量的工作。有经验的老教师,应让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总结经验,研究教育理论和培养新教师方面;中年教师既有经验又有精力,提高教学质量,主要依靠他们;年轻教师,工作分量不宜过重,应当把他们的精力引导到熟悉业务和进修提高方面。

  1. 教学活动时间的合理安排。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时间,是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教学活动时间安排,包括学年总学时、学期总学时和学周总学时的规定,每门学科的总学时的规定和每个单元教学时数的安排。

每门学科的学时分配,要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和各门学科的教学任务、教材分量和难易程度,以及教学法上的要求来确定。它包括每门学科的总时

数和每学年、每学周的授课时数。应在保证主要学科的前提下,恰当分配各门学科的学时。如语文、数学不仅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也是进一步深造或参加实际工作的重要工具,教材内容又多,并要求进行大量的练习和作业。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应注意保证这两门主要学科的教学时数。

安排教学活动时间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特点,各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整个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的系统性。

安排教学活动时间还要体现教学为主的原则,在保证教学时间的前提下,对教学、课外活动、生产劳动和假期等做出明确规定,以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