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劳动管理
学生劳动管理是学校对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安排、协调的总称,它是学校教务管理者组织、领导全体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动手能力,能直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合格人才的过程。学生劳动管理是学校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实践是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最佳途径。它能使受教育者成长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成长为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新型人才。纵览世界教育发展过程,许多优秀的人才都是从实践中得到锻炼并成长为优秀科学家的。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需要千千万万知识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学校学生劳动管理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手段。它能调动和协调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的合格人才。
- 学生劳动管理的内容
学生劳动管理内容主要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来安排不同的内容。
- 中学。
中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的内容,包括工农业生产、服务性劳动及公益劳动等,有些内容可以与职业技术教育结合进行。
中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要求,除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集体观念、自觉纪律、爱护公物、艰苦奋斗等优秀品质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各地学校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发展和提高。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要求:
①城市学校条件比较好的,应逐步做到按不同年级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例如各年级可结合有关课程的教学,开设植物栽培、动物饲养、木工、电工、无线电技术、烹饪、缝纫、编织等劳动技术项目,使学生了解基本生产原理和工艺过程,初步学会使用一定的劳动工具。目前没有条件按计划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者利用校办工厂、农场
(实验园地)进行一二项劳动技能教育。
②农村中学一般以农业生产技术教育为主,如土壤、肥料、育种、作物及果树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有条件的,也可以进行一些为农业生产生活服务的工业或服务性劳动技术教育,如农用机械维修、电机维修、电工、木工、泥瓦工、手工艺劳动、缝纫等。
③公益劳动(整修校园、植树造林和为社会服务的劳动等)对于培养学生工作不讲条件,劳动不计报酬,为集体服务的共产主义思想和风格有很好的作用,所有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参加。当前不具备条件进行技术性劳动的学校,可以多安排一些公益劳动。
④为了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开阔眼界,学校应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参观或劳动,争取初、高中阶段每个学生各参加一次,使他们了解现代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从而受到生动和实际的教育。农村中学要按规定放农忙假,让学生回队参加劳动。
⑤无论城市或农村学生,都应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
- 小学。
小学主要是进行劳动教育。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学的知识少,因此,技术教育的内容不多。小学生劳动的内容有:自我服务劳动、手工劳动、公益劳动、生产劳动等。前面三种劳动是主要的。
①自我服务劳动。小学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服务劳动,自我服务是最简单的日常劳动。劳动教育,一般都从自我服务开始。任何人将来不管从事哪一种生产劳动,自我服务都将成为他的义务和习惯。自我服务是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对别人产生义务感的重要手段;自我服务还能养成尊敬父母、兄弟姐妹和同学的习惯。
②手工劳动。要认识到手工劳动在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不论机械化程度多么高,手工劳动在任何时候依然是生产的重要因素。“手工劳动”和“体力劳动”并非同义语。在手工劳动中,最能显示创造思维。正如俗话所说: “巧匠的才能就在指尖上”,“心灵才能手巧”。手工劳动是训练学生手脑并用的重要途径。
③公益劳动。公益劳动是不取报酬的劳动。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是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公益劳动,使学生养成义务感和荣誉感。不要过早地让学生参加有报酬的劳动,这可能养成自私、贪婪的恶习。学生在集体劳动中的收入,都按本集体的意愿,用来满足集体成员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不是分给每个人。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最高尚的美,是用自己的劳动为社会服务。
④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在小学虽然不是主要的,但应该尽早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农业生产中有许多劳动,可以变为纯属儿童式的劳动活动。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的一些做法颇有参考价值。他说:“我们的学生在八九岁时就培育小麦、向日葵、甜菜、玉米的杂交种子,或者编成小组、小队去照管幼畜,为家畜储备饲料。由于这种最平凡的劳动与研究、试验、创造相联系,所以具有巨大的教育意义。” 我国有不少农村中小学也在这方面闯出了路子,例如安徽太和县有的小学办了个小农场,校长带领师生在劳动中搞科学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他们先后向农民提供了三千多斤玉米良种,他们试种大麦优良品种获得成功,他们试验不使用农药,以虫治虫、控制棉花害虫的方法也获得成功。农村中小学要为农业生产服务,要培养学生树立献身农业现代化的崇高理想,就必须让学生尽早接触现代化的农业生产。
- 学生劳动管理的意义
学生劳动管理,首先要求学校教务人员对劳动技术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
- 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基本方针,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教育部 1950 年颁发的全国第一个统一执行的
《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中规定:“课外自修、生产劳动、文娱活动及社会服务等,应有计划地配合正课进行。”1955 年颁发的《小学教学计划》, 不仅把“手工劳动”作为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列入课表, 并在同年颁布的《关于小学课外活动的规定》中明确规定:“生产劳动,分小组进行⋯⋯每组每周活动一次或两次。”1956 年 7 月 7 日,教育部颁发的
《关于 1956~1957 学年度中小学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通知》指出:在中小学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是 1955 年全国文教会议上已经确定的方针。国家
教育委员会中学教育司 1987 年制订的《全日制普通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再次重申:“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毫无疑问,这同样是适用我国小学教育的。原教育部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这一系列明文规定,集中说明在中小学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一贯方针,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全面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措施。
首先,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有利于向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品德,形成劳动习惯。其次, 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学风。再次,有利于学生使脑力和体力交替得到休息和恢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原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均明确规定: 中、小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这个规定是完全切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的。在中小学实施与教学有机结合的、以实践为主的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在获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既能动脑,又能动手,这就为他们毕业后升学或就业打下了基础。
-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
向未来,为 90 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在这方面,中小学担负着基础工程,特别对造就数以亿计的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负有直接责任。但是,目前中小学却普遍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倾向。在中小学实施与教学有机结合的、以实践为主的劳动技术教育,对于把教育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死胡同里转到主动积极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必然发挥积极作用,所以,它本身就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
总之,在中小学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成中小学教育任务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于提高教育质量,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逐步缩小以至将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具有十分重要的、深远的意义。学校领导必须把劳动技术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积极创造条件,使之真正成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学生劳动管理的原则
普通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与定向的中等专业教育和初、中级职业技术教育比较,有它固有的特点:第一,在普通中小学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目的, 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学生毕业后升学或就业打好基础,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第二,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包括工农业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和公益劳动等几个基本方面,具有鲜明的多样性。第三, 劳动技术教育的要求,必须因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和知识水平而异,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第四,在劳动技术教育中,学生学习的是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因此,为了加强对学生劳动科学管理, 必须充分考虑它的这些基本特点,提出一些最基本的原则:
- 坚持以教学为主,正确处理教学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
教学和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中小学《教学计划》的两个既各自相对独立、又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主要任务是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武装学生,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有计划地配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和公益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学习一些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术。两者有主有从,主从分有,不能主从倒置,也不能偏废,过去受“左”的错误思想影响,学生参加劳动过多,影响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不对的。现在学生不参加或很少参加劳动,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也是不对的,学校领导必须从中小学教育的总体任务和目标出发,全面规划,统筹安排。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中的规定,保证教学和劳动技术教育的时间,随时纠正单独强调教学需要随意削减或取消劳动技术教育时间,或者单独强调劳动技术教育的需要随意挤占教学时间这两种倾向。
- 重视和加强思想教育。
向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品德,形成劳动习惯,是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检验劳动技术教育成败的最主要的标准。组织学生劳动,只为我们生动活泼地进行劳动教育提供了条件,而不能取代劳动教育。实践证明,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教育,还是脱离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圆满地完成上述任务。所以,学校领导必须把思想教育列入劳动技术教育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要优先选择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对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有益的集体劳动,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参观或劳动, 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开阔眼界,受到生动、实际的教育。农村中学要按规定放农忙假,让学生回乡劳动,进行热爱农村,建设家乡和农村政策教育。要指导、督促班主任和教师,紧密结合学生在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表现,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并注意考察教育效果,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纠正单纯组织学生劳动而不进行教育和把劳动当做惩罚学生的手段等错误做法。
- 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
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既能用脑,又能动手,是在中小学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又一重要任务和检验标准。为了高效高质地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校领导,要精心选择与教学联系密切的、对振兴和发展当地经济有益的劳动项目。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工厂、农村参观和见习,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要组织力量编写好教材,上好技术课,使学生能在科学理论和技术知识的指导下劳动。要培养一支既懂理论、又有技术,既能用脑、又能动手的教师队伍,依靠他们的积极工作, 培养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
- 照顾学生年龄、性别和体力特点。
青少年一代的易心能否得到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青少年本身的成长, 甚至影响到下一代。照顾学生年龄、性别和体力等特点,是包括劳动技术教育在内的整个中小学教育的客观要求。
在中小学实施与教学有机结合的、以实践为主的劳动技术教育,学生一
面学习,一面劳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交替进行,使脑力和体力交替得到休息和恢复,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习,这是毋容置疑的。但是, 由于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对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不注意学生与成年人的区别等原因,所带来的诸如安排劳动项目不当,劳动时间过长、强度过大,没有科学的劳动操作规程和严格的劳动纪律,缺乏必要的安全制度和设施;劳动组合不科学、不健全,管理不严以及不重视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等一系列问题,都足以妨碍劳动技术教育的顺利进行,损害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造成人身伤亡等严重后果。所以,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性别、体力和知识水平等具体特点。劳动项目要适宜,劳动时间要适当,劳动强度要合适。要制定劳动纪律、操作规程、安全卫生制度,配置安全卫生设施,在加强教育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不要组织学生夜间劳动,严禁组织学生参加有毒、有害,高空、高温等有损学生健康的生产作业,严禁组织女学生在经期参加重体力劳动。
- 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校制宜。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学校实施劳动技术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学校领导在确定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规定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目标等一系列工作以前,必须对中小学教育的性质、任务、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对学校人、财、物等具体情况,对学校所在地的社会、自然条件和工农业生产发展的规划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做出科学决断,做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为教学科研服务,为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要立足于自立更生、艰苦创业,不要两眼向上,坐享其成;要敢于开拓,勇闯新路,不要畏首畏尾,裹足不前。人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讲的就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走自己的路。学校实施劳动技术教育应取这种态度,搞出自己的传统特色。
- 与勤工俭学活动结合,正确处理育人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劳动技术教育和勤工俭学活动,都是中小学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目的都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劳动技术教育为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打下综合技术知识基础,勤工俭学活动为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提供了技术、设备、实习场地等物质条件,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互相补充,密不可分。学校领导在管理中,一方面要从校办工厂、农场的生产需要出发,确定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使之直接为校办工厂、农场的生产服务:另一方面,又要使校办工厂、农场的负责人明确认识,向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校办工厂、农场本身固有的任务,必须认真完成。
把二者结合起来,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好育人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获得经济收益,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必然结果,并且对弥补学校经费的不足,改善办学条件,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必须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衡量任何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是经济收益的多少,而是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所以,学校领导必须坚持把育人摆在首位,把经济收入摆在第二位,否则, 就会迷失方向。
- 学生劳动的组织管理方法
劳动技术教育,要由学校所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通力合作来完成,具有很强的整体性。科学而又严密的组织管理,是强化这种整体性,胜利完成劳动技术教育任务的重要保障。组织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与管理系统,和编写教材、培训提高师资、场地设置、时间和组织安排等一系列彼此紧密联系的具体工作。
- 管理机构。
学校必须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健全劳动技术教育的管理机构,保证劳动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
规模大的学校,应在校长领导下,成立有教务处、总务处、校办工厂、农场等主要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劳动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其基本职能是:制订计划、配备人员、建立制度,后勤保障、协调关系、组织实施、检查评估等。领导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是:校长决策指挥,全面负责;教务处负责草拟计划、制度、经领导小组讨论通过,校长批准后组织实施;总务处负责后勤保证和财务管理;校办工厂、农场负责提供技术、设备、场地,并担负一定的劳动技术教育的具体任务。根据需要和可能,可设置由专职教师组成的劳动技术教育研究组,与其他学科教学研究组平行,同属教务处领导,其基本职责是:开展研究、组织实施、考核评估、总结交流经验等。
规模小的学校,校长必须把劳动技术教育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做出具体部署,指定专(兼)职人员具体组织实施。期中要加强检查督促,期末要抓好总结、评估。
- 组织工作。
①编写教材。劳动技术课是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必须以
《全日制普通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试行稿)(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学教育司 1987 年 3 月颁发)为依据,有计划、有步骤地编写教材。这是贯彻执行教育大纲,保证劳动技术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劳动技术教育的一项重大基本建设,在尚无通用教材的现阶段,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所以,学校领导必须把编写教材的工作抓紧抓好。
教材应从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学校的具体实际出发, 选择工农业生产、服务行业、公益劳动及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作为教学内容,做到应用面广,适用性强,思想性与知识性统一。
写教材,既要放手发动教师和校办工厂、农场中有文化、懂技术的工人, 群策群力,通力协作,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又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聘请学校所在地区的工程技术人员、农艺师和有文化、技术强、经验丰富的工人、农民参加,把编写教材的过程变成锻炼、培养、提高教师和校办工厂、农场工人的过程。应当承认,这是一项艰巨的基本建设,不是垂手可得的。但是, 只要坚持下去,经过若干次的编写、试教、修订,再试教、再修订的不懈努力,一套科学、实用而又具有地区和学校特色的劳动技术教育教材,是一定能编出来的。
②培训提高师资、工人队伍。把实施劳动技术教育同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结合起来,对教师和校办工厂、农场的工人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教师而言,如果只具备过去那种传统教育所要求的那些条件,已经不够了。必须同时懂得现代生产、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和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成果;必须具备把教育、教学同现代生产劳动结合起来的实际能力; 必须能把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及时地吸收到教学中来,具有诱导学生探索世界奥妙的魅力。只有我们的教师具备这些条件时,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从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的现状来看,还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所以,学校领导在从现有教师中,选派一部分具有一定实
践能力和专长的专任或兼任劳动技术课外,还必须通过:①组织教师定期到校办工厂、农场同学生一起劳动,取得对校办工厂、农场的生产经营和学生劳动这两方面最基本的知识;②组织教师到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工厂、农村参观学习;③邀请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人员到学校介绍工农业生产和科技动态等多种渠道,帮助全体教师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提高教学水平。
对校办工厂、农场的工人而言,校办工厂和农场的性质,决定了他们既是生产者,又是教育者。如果他们只是具备一个现代企业中所要求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也是不够的,同时还应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和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当前中小学校办工厂、农场的工人,从整体而言, 不但不符合后者的那些要求,技术水平和文化水平同样很难满足生产发展的要求。所以,加强对工人的培养训练,提高工人素质,既是生产的需要,又是劳动技术教育的需要,同样应当提到学校领导工作的日程上来。在这方面, 学校可以采取例如抽调工人骨干送有关部门培训,举办工人夜校和技术、教育、教学讲座,在工人中开展技术练兵和教学实习研究等措施,培养和提高工人的素质,逐步缩小乃至消灭工人素质不高的现状与校办工厂、农场生产和教学需要之间的差距。
这是一项对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决定意义的基本建设,比什么事情都重要。学校领导必须有这种意思,有这种紧迫感,有这个决心和气魄,切实抓紧抓好。
③劳动场地。劳动技术教育,要求把学习基础知识和劳动实践结合起来, 以劳动实践为主,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增强动手能力。所以,完善的劳动场地和设备,是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物质保证。学校领导必须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采取多种途径,因陋就简,逐步完善的办法,解决劳动技术教育的场地和设备。①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努力办好校办工厂、农场,使之成为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基地。②同学校附近的工厂、农场挂钩,组织学生在那里去见习和劳动。③同学校组织的绿化美化校园、清洁卫生、参加公益劳动等教育活动结合。
目前,我国劳动技术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这里指的解决劳动场地和设备的途径和方法,是与这种情况相适应的。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必将对劳动技术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所以,学校领导在建立劳动技术教育的劳动场地这个问题上,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场地建设。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也要集中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学校比较集中的地区,举办劳动技术教育中心、教学联合工厂和植物园地,把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使劳动技术教育更加完善。
④时间和组织安排。时间和组织安排,是劳动技术教育赖以有序进行的重要条件。学校领导必须按照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充分考虑学校的具体条件,和学生的年龄、性别、体力特点,做出妥善安排。
劳动技术教育课的时间,小学每学年 2 周,每天按 2 课时安排,6 年共
计 204 课时;初中,每学年 2 周,每天按 4 课时安排,3 年共计 144 课时;
高中每学年 4 周,每天按 6 课时安排,3 年共计 432 课时。劳动技术教育课, 应以劳动实践为主,也应适当安排一定时间讲授生产、技术原理,讲授时间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劳动实践时间应与讲授生产、技术原理时间连接安排, 让学生学了就做,有利于学生完成由知到会的转化。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低
年级学生,以分散安排为宜,切忌集中;中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可分散也可集中安排。
组织学生劳动,按学生参加的劳动项目,分小组进行。班主任是一个班的劳动组织者和领导者,要负责做好编组、教育动员、检查督促、总结评估等工作。学校领导要责成劳动技术教育管理机构和校办工厂、农场,制订出操作规程、安全纪律、劳动卫生等规章制度,教育学生严格遵守;要指派专
(兼)职教师和校办工厂、农场工人,担任班的或小组的技术指导,协助班主任做好检查督促、安全保护、成绩评定等工作。
- 学生劳动管理的过程
学生劳动的管理过程,包括制订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督促、总结评估这样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 制定计划。
为了确保劳动技术教育的正常进行,且具有学校的传统特色,必须制定长远规划、学年计划和学期计划。长远规划应由校长自己动手制订。此后, 校长在制定学校的学年或学期工作计划时,应按照长远规划提出学年或学期的劳动技术教育管理机构,校办工厂、农场的具体任务和目标,并将这个总体任务和目标,分解成劳动技术教育管理机构,校办工厂、农场的具体任务和目标,责成它们去完成。上述担负劳动技术教育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要根据学校下达的任务和目标制订自己的具体工作计划,报校长审批后执行。这是计划的整体性的客观要求,如果只有学校总的计划,而没有下属单位或个人的具体计划,学校计划就很难真正贯彻落实。
制订劳动技术教育计划,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要紧密联系实际,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国家教育委员会(包括原教育部)有关劳动技术教育的文件,以及与此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明确劳动技术教育的地位、作用、目的、任务和政策依据。要运用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至少对以下几个方面做周密的调查:(1)本校的长远规划,开展勤工俭学、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学校人、财、物等方面的情况;(2)兄弟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经验教训;(3)社会政治、经济动态及其发展趋势;(4)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自然条件及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做出决断,力求计划规定的任务、目标,能充分体现中小学教育的性质、特点和本校实际。
计划规定的总体任务和目标,或者给下属部门和工作人员规定的具体任务与目标,都要保持一定的弹性,使其经过努力能够实现并有所发展,偏高或偏低,都要挫伤积极性。在充分估计有利条件的同时,更要充分估计困难, 宁可把困难估计得多些、大些,切忌对其困难估计不足,并且要设想出解决困难的办法,这样才会主动。最后,还要有奖励措施,把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以激励人奋进。
- 实施计划。
人们主观上总是希望自己制定的计划能够顺利而圆满地实现。但是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总是会遇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困难需要研究解决。把劳动技术教育列为中小学的必修课,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一项改革,这就产生了教育思想更新的问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问题,以及如何争取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的问题。把劳动技术教育与勤工俭学结合起来,又必然产生场地设备问题,如何正确处理育人与经济效
益的关系问题,如何使产、供、销畅通的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都不是轻而易举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采取既坚定又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对待。
- 检查计划实施。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检查督促。在这一管理环节中,学校领导应着重注意之点是:(1)是否存在未预见到的实际困难;(2)是否出现偏离劳动技术教育、勤工俭学活动的正确方向的问题;(3)是否有偏重偏轻的现象;(4)是否有违反政纪、法律、校规的问题;(5)学校各部门的活动是否协调;(6)是否存在不安全隐患;(7)师生员工的思想情绪是否正常,谁勤谁惰,谁优谁劣等等。通过检查,肯定成绩,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批评不正之风,将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采取有力措施,逐一加以解决,推动计划的全面落实。
- 总结。
总结的内容和类型,因事、因人而异。一般而言,从时间看,有学年、学期、阶段和班前或班后等总结。从内容看,有综合的、单项的(如劳动技术教育、生产、安全纪律等)总结。从人来看,有学校、工厂、农场、班级、班组、学校其他部门负责人和师生员工个人总结。从性质看,有经验性或工作性总结等,在总结这一环节中,像经验总结或学生、学期的综合性总结, 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应亲自动手,在全面占有材料的基础上,下一番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制作工序,找经验总结尤其应该这样。其他总结,可责成有关人员去完成,但校长应在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事后, 对各部门负责人的教师的总结,要认真阅读,并立卷存档。
劳动技术教育工作的过程管理,也就是劳动技术教育工作的计划管理。在这个管理过程中,几个相互紧密联系的基本环节,使整个管理过程构成一个封闭的通道,在这个通道内,就像电器产品中的磁力在一个封闭的铁芯里流通一样,劳动技术教育工作就得以协调而和谐的运转。如果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就会出现“短路”,整个活动就会受到损害,甚至完全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