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籍管理

  1. 学生学籍管理的内容

指学校对学生所获得的学籍资格进行的管理。凡经过规定手续或升学考试被正式录取的学生,入校办理注册手续后即取得该校学籍,标志学生取得参加学习的资格。对学校来说则是组织管理学生的客观依据。逾期未办理注册或复学手续,以及因故退学或受到开除学籍处理者,则丧失学籍。

学籍管理是教务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校领导和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情况起着重要作用。学籍管理政策性很强,一定要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政策、法令办理。

学籍资料反映学生在校时全面的系统情况。主要包括学籍卡片,健康卡片,新生入学登记表,毕业生登记表等。其中,学籍卡片最为重要。一般一式两页,分班装订成册。对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每个学期的学习成绩,操行成绩,健康状况,奖惩,出勤等均有专栏记载。每学期末由教务员和班主任登记一次。毕业时,一份存学校,一份装入学生档案。

学生人学,转学、复学、休学、退学等都要按规定办理手续,并记入学

籍卡片,长期保存。使每个学生的学籍变动情况,有证可对,有据可查。学籍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1. 保留学籍。

学生因故中断学习但又不符合休学条件,经学校批准保留学习资格。保留学籍以一年为限,期满可向学校申请复学。

保留入学资格,对因故暂时不能入学校学习的新生,保留其在下一学年开学时间原录取学校申请入学资格。保留入学资格以一年为限,在此期间没有学籍,不享受在校生待遇。一年期满经复查合格者可重新办理人学手续, 逾期不办入学手续者,即取消入学资格。

  1. 勒令退学。

以行政手段强制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退离学校,仅次于开除学籍的一种行政处分。对于一学期旷课 50 学时和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退学手续的学生,应予以勒令退学处分。经学校审批,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学校发给肄业证书。

  1. 开除学籍。

对在政治、道德品质和组织纪律方面犯有严重错误或触犯刑律的学生所给予的最严重处分。对犯有严重错误的学生,经说服教育无效,由学校审批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并报主管部门备案。它作为教育学生的一种行政手段, 一般不轻易用,其目的在于帮助犯错误的学生明辨是非,纠正错误,促进其转化。被开除的学生学校不发给学历证明。

  1. 注册。

入学报到登记手续,即新生入学或在校生返校时,向所在学校登记备案, 以取得或保持学籍。一经注册即为该校的正式学生。未经请假、逾期不办理注册手续者以旷课论,超过两周以上者,新生取消入学资格,在校生则按自动退学处理。

  1. 升级。

由较低年级升入高年级学习。即将学年学业成绩合格(包括经补考合格) 的学生编入更高一个年级继续学习。升级制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正常的教学进程。

  1. 留级。

留在原来的年级重新学习。对经过补考,学业成绩仍不合格,跟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一般在同一年级内不能连续留级两次, 在校学习期间累计不得超过两次。留级制体现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差生查漏补缺,巩固学业,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多出人才有积极作用。

  1. 跳级。

跨过本来应该经过的年级继续学习。使才学超群的学生免修教学大纲的某一段内容,连续提升两个年级。为升级的一种特殊形式。实行跳级制,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得到发挥,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提供有利的条件。

  1. 降级。

升级的对称。将学业成绩特别差,留级学习仍有困难的学生编入低一年级补习功课,使其打好基础,以便继续学习。

  1. 转学。

将学籍由一个教育机构转入另一个教育机构,以便继续同一水平的学习,对有正当理由不能继续在原校学习者可以转学。转学学生经转出学校批准发给转学证明,由转入学校考核,按成绩编入相应班级。凡遇困难不能转入他校者,一月之内可返回原校学习。

  1. 休学。

学生因故需中断学习的时间,超过一学期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经学校批准暂时停止学习,保留学籍。学籍管理的内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休学:(1)因病经医学诊断需停课治疗者;(2)一学期内请假缺课达休学标准,跟班学习有困难者。(3)因特殊原因经学校批准者。休学以一年为限(因病经学校批准可连续休学两年),累计不得超过两年。在此期间享受规定待遇,不得报考其他学校。

  1. 退学。

学生因故不能继续学习或因严重违反学校纪律不许继续学习而取消学籍退出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退学:(1)一年内经补考仍有三门主课或累计四门课程不及格者;(2)在同一年级连续留级两次,继续学习有困难者;

(3)在学校学习时间超过其学制三分之一者;(4)复查不合格不予复学者;

(5)患有精神病、癫痫、麻风等疾病者;(6)意外伤残不能坚持学习者;

  1. 因病该休学而不休学,且在一学年内缺课超过总学时三分之一者;(8) 逾期不办理报到、复学手续者;(9)本人申请退学者。按上述条款处理不算处分。一学期旷课超过五十学时以及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亦作退学处理。退学学生经学校审批发给退学证明,并根据实际学习年限及成绩给肄业证书。

    1. 复学。

学生休学或保留学籍期满后重新恢复在校的正常学习。学生须在学期开学前持有关证件向学校申请复学。复学后参加原年级所学课程补考,成绩合格者跟原年级学习,否则编入下一年级学习。在休学和保留学籍期间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者,取消其学籍不予复学。

  1. 借读。

中小学在校学生因借故离开户籍所在地,而在临时寄居地暂时入学就读。是接收流动学生临时就学的一种措施。借读期间学生的学籍保留在原校, 不具有借读学校的正式学籍,返回原校时,借读学校发给学习证明及各门功课成绩单,应届借读生须回原校参加毕业考试,在户籍所在地升学或就业, 借读制保证了流动学生的正常学习,对贯彻义务教育法,提高教育普及率具有积极作用。

  1. 走读。

只在学校上课,不在学校住宿。非寄宿学校的一种学习形式。随着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推进,一些寄宿学校也开始招收部分有食宿自理能力的走读生。这对于挖掘办学潜力,扩大办学规模,节省教育经费,提高办学效益有着积极的作用。

  1. 结业。

短期学习班结束学业或进修生完成学业,因故未能毕业,但学校准许其结束学业。普通高等学校对在校修业期满并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 但有一门以上主要课程(包括毕业论文或公共体育课)不及格而不够留级标准的学生所用的一种处理。它对于保证毕业生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结业生由

学校发给结业证书,参加工作一年后,可回原校进行补考,成绩合格者补发毕业证书,否则或逾期不考者,以后再不补办。

  1. 肄业。

在校学习,未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中途停止学习。学历的一种。无论因何种原因退学(开除学籍除外)都作肄业处理。

  1. 毕业。

学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学校准许其结束学业。学历的一种。它是学生升学或攻读学位所必备的一种资格。

  1. 学生招生管理

是各级各类学校招生目的、方针和实施办法等的总称。受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影响,与教育制度密切相关。各国的招生制度不尽相同, 但各级各类学校招生制度都以为其社会制度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不同年龄的身心发展特征为依据。如针对幼儿和儿童的身心特点招收 3~6 岁的儿童进行学前教育,招收 6~12 岁的儿童进行初等教育,招收经过初等教育的少年实施中等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劳动后备军。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招收经过中等教育的学生进行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各国各级各类学校招收学生的办法,可归纳为如下类型:(1)报名制。符合入学条件,报名即收,如学前教育、初等教育,许多国家都采用这种办法。

(2)法令制。亦称义务教育制。依照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教育,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予以保证。(3)证书制。学生持小学或初中毕业证书,一般可以进入初中或高中学习,不另举行入学考试。英、法等国持高中毕业证书一般可进入高等学校学习。(4)竞试制。设立机构,规定考试科目,学生经过竞争性的入学考试,优秀者方能进校学习。(5)考试与推荐相结合。统一考试并兼顾学生原所在学校学习成绩及本人特长,招收学生。

招生可以以保送的形式进行,它是学校依照推荐,而不经过统一的升学考试直接录取学生。由学校招收优秀学生的一种形式。主要程序为由考生的所在学校按照保送生的标准确定保送生人选;根据被确定保送生本人的志愿,向有关学校推荐;经学校全面考查后决定是否录取。保送生可免于参加统一的升学考试,直接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

招生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招生工作不但直接影响生源质量,也有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招生工作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领导布置下进行,但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承担着大部分工作。在招生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①调查摸底。小学和初中属于义务教育,每年招生前,必须深入学校所辖地区,对未入学的学龄儿童或小学毕业生进行摸底登记。要保证达到上级规定的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高级中学或职业高中也要在招生考试前对所辖范围内的初中毕业生进行调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为招生考试做好准备。

②组织考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在校长领导下,做好试题保密、制备试卷、安排考场、组织监考、评卷、统分等等工作。

③录取新生。在上级统一部署下,组织体检,审查材料。除普及小学教育或初中教育的地区外,中学新生应按一定标准和规定名额,择优录取。

④组织入学。发出入学通知书。做好新生入学注册工作。

  1. 学生编班管理

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编班管理是新生入学前组织工作的总称。认真做好编班工作,对完成教育工作任务和班集体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编班的基本要求是:

①各班大多数学生年龄应该相近。超龄或年幼学生应平均分配到各平行班里。

②一般应把知识水平和思想品德表现不同的学生,混合编进平行班,使各班优生和差生的比率大体相近。一些有特长(如图画、音乐、体育等)的学生,也应平均分配。如果新生入学成绩差异太大(或总体、或单科,如英语,有的初中未开),也可考虑按程度编班(或整体、或单科),但对成绩差的班,要选得力的班主任和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使这些差班生能逐步达到一般中等水平。把尖子生集中起来编重点班的办法,不利于全面完成双重任务,且易造成不良后果,并不可取。

③注意骨干力量的搭配。如班、团干部,团员、队员,积极分子,要尽可能平均分配。

④班额应按规定执行(高中 40~45 人,初中 45~ 50 人)。各平行班的人数基本相等,男女比例恰当。有时从学校实际出发,也可实行男女分班。

⑤不同家庭职业的学生,农村和城镇的学生要混合编班,但对走读学生, 邻近街道、村舍的,可适当照顾,编在一起。

⑥农村小学,学生家庭居住分散,各年级学生人数太少,可以编为两个年级或三个年级的复式班。班内年级以程度相差大为好。

班级一经编定,应保持相对稳定,班主任、任课教师也要保持稳定。以利于稳定教学秩序,形成良好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