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时代标志的石家河文化
石家河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末期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距今约4600年至4000年,因首次发现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北及豫西南和湘北一带。
此地有一个规模很大的遗址群,多达50余处,该处已经发现有铜块、玉器和祭祀遗迹、类似于文字的刻画符号和城址,表明石家河文化已经进入文明时代。
石家河文化分布地域较广,遍布湖北全境,延续时间也较长。主要遗址有湖北郧县青龙泉和大寺、房县七里河、天门石家河、当阳季家湖、松滋桂花树、均县乱石滩和花果园、孝感碧公台与涨水庙、枝江关庙山、江陵蔡家台和张泉山、圻春易家山等。
石家河遗址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该遗址群的文化遗存从相当于大溪文化阶段开始,经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形成一个基本连续发展的过程。
石家河文化晚期已经进入夏代统治的前期,曾一度称为“青龙泉三期文化”,因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更具这种文化的代表性,故统称之为石家河文化。
尧舜禹时期,中原地区黄河流域洪灾泛滥,鲧禹父子治水的传说流传后世。而江汉地区也出现了严重洪涝灾害,石家河文化创造的“筑城——围堰——分洪区”抗洪技术体系,正是对这一灾害的最好注释。
在这场天灾面前,双方都把生存与发展的希望寄托在豫西南丘陵地带。因此,三苗和尧舜禹之间的冲突,也是双方争夺生存空间的一场较量。这是双方冲突不绝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石家河文化与中原地区龙山文化的交流、碰撞,印证了史籍记载的尧舜禹讨伐三苗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在新石器时代,我国长江中游的稻作农业生产始终在稳定地发展着,在石家河遗址,发现大片红烧土内夹有丰富的稻壳和茎叶,表明当地的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并且产量较高。
许多遗址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也反映了这种情况。长方形无孔石铲、打制双肩石锄、蚌镰、长方形带孔石刀都是实用的农具。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家畜饲养业也在稳定地发展。青龙泉遗址发现了猪、狗、羊和鹿的骨骸,各地普遍发现的动物骨骼以猪骨最多,尤其在墓葬中大量出土,表明以家畜为私有财产的现象比较突出。
邓家湾遗址的个别地段,发现了大批小型陶塑,有的一座坑中竟达数千件之多。所塑有鸟、鸡、猪、狗、羊、虎、象、猴、龟、鳖以及抱鱼跪坐的人物等。
这些小塑像集中于窖穴之中,有祭祀的味道。陶器大部分为黑色,不过也有不少红色的陶杯和陶塑,是该文化的一大特色。
石家河文化的陶器刻画符号以象形符号为主,大多以简练的笔画勾勒出某一事物的外部形态,一件陶器上只有一个符号,而且绝大多数为单体符号,少数几个为合体符号。
刻画的基本笔画为弧线和直线,间或用少数未戳穿的圆形小戳孔。少到二划,多到十余划,主要是用某种材料制成的锐器在大口尊、缸的坯体上刻画而成。沟槽较深,有些残片往往沿沟槽断裂,沟槽内的颜色与器表一致,笔道深粗均匀,线条自然流畅。
有些符号因刻画较深,坯体烧干后槽口张裂,其现存宽度往往大于刻时的宽度。高领罐等泥质灰陶小件陶器则是在陶器烧成后或是使用过程中刻画而成,笔道浅细,刻画处的颜色比器表要浅。
石家河文化的小型精致的玉件也非常有特色。这些玉器体积小、重量轻,纹饰简洁,做工却很精细。它们大多存在于成人瓮棺之中,显示石家河先民具有特殊的原始宗教信仰。
石家河文化中的玉人头基本都具有“头戴冠帽、菱形眼、宽鼻、戴耳环和表情庄重”的特征,但在造型上富于变化。这些玉制的人头形象可能代表着石家河先民尊奉的神或巫师的形象。
石家河文化的动物形玉器多为写实造型,玉人头、玉鹰、玉虎头和玉蝉属于石家河文化玉器中的精华部分:展翅飞翔的玉鹰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玉虎头方头卷耳,生气勃勃;玉蝉写实的形象,开创了商周时期玉蝉造型的先河。
总之,石家河文化的玉器代表了江汉平原史前玉雕的最高水平。
另外,在邓家湾遗址还发现了铜块和炼铜原料孔雀石,标志着当时冶铜业的出现。
石家河文化晚期大小墓差别悬殊。肖家屋脊一座大型土坑墓长3米多,随葬品百余件;另一座成人瓮棺中有小型玉器56件,居该文化已发现的玉器墓之首。钟祥六合大多数瓮棺内随葬玉石器及玉石料。这些表明人们以玉器为财富。一般认为,该文化已处于原始社会瓦解阶段。
由此可知,距今4600年前,屈家岭文化已经被石家河文化取代。早期石家河文化出土的红陶缸上有类似于文字的刻画符号,其中“牛角杯形”刻画陶符和描绘“稻草人形”的陶符,表明石家河人盛行“灌褅”崇祀“帝”礼。而“帝”是人祖至上神。这种祖先崇拜与双墩文化祖先崇拜极为相似。
石家河古城内邓家湾社祀中心还发现了陶祖,说明石家河人有生殖崇拜现象。
[旁注]
尧舜禹 我国黄帝以后,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尧很节俭。舜品德也好,能以身作则。尧舜时候,水患严重。舜命禹去治水。禹用疏导的方法,把水引入大海。他一心治水,前后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洪水终于止住,百姓过上了安宁的生活。禹在人民心中树立了威信。
孔雀石 一种古老的玉料。我国古代称孔雀石为“绿青”、“石绿”或“青琅玕”。孔雀石由于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的绿色而获得如此美丽的名字。
玉蝉 在我国古代,蝉象征复活和永生,同“禅”出自佛家,故称“知了”。蝉的幼虫形象始见于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青铜器上,从周朝后期到汉代的葬礼中,人们总把一个玉蝉放入死者口中以求庇护和永生。由于人们认为蝉以露水为生,因此它又是纯洁的象征。
[阅读链接]
1954年冬,京山和天门县修建石龙过江水库干渠,考古工作者沿渠道进行调查,在京山屈家岭和天门石家河发现了许多古遗址。石龙过江水库指挥部文物工作队在石家河配合工程,发掘了罗家柏岭、杨家湾、石板冲、三房湾四处遗址。这是江汉地区相当重要的一次考古发掘。
1956年,石家河遗址由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70年代后期,石家河遗址群的考古工作重新起步。1978年湖北省荆州博物馆试掘了邓家湾遗址,1982年湖北省博物馆试掘了谭家岭、土城遗址。1987年春季,荆州博物馆和北京大学考古系联合发掘了邓家湾遗址。这几次发掘虽然规模都不大,但获的资料和信息却十分丰富。
1996年,石家河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