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和陶器的裴李岗文化
裴李岗文化是我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由于最早在我国河南省新郑的裴李岗村发现并认定而得名。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
裴李岗文化的年代据今7000年至8000年,绝对年代早于仰韶文化1000多年。
裴李岗文化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历史空白,给进一步研究中华文明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裴李岗文化既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一种文化,也堪称中华民族文明起步文化。
李岗村位于新郑县城北,遗址中有一些形状奇特的石斧、石铲、石磨盘、石磨棒、陶壶等40余件。
石磨盘是原始社会晚期的遗物,是碾谷物的生产工具,形状像一块长石板,而两头呈圆弧形,像鞋底状。石磨盘是用整块的砂岩石磨制而成的,正面稍凹,可能是长期使用造成的。
大多石磨盘的底部有4个圆柱状的磨盘腿,与其配套使用的是石磨棒。7000年之前,在如此遥远的时代,人类就能够用整块的石板琢磨出可供谷物脱壳的加工工具,这的确是一种凝聚着原始人类高度智慧的生产工具。
裴李岗文化遗址有墓葬114座、陶窑l座、灰坑10多个,还有几处残破的穴居房基。出土各种器物400多件,包括石器、陶器、骨器以及陶纺轮、陶塑猪头、羊头等原始艺术品。
遗址东半部为村落遗址,文化层厚一两米,内含遗物极少。西半部为氏族墓地。墓坑呈长方形,边缘不整齐。随葬品主要是石器和陶器。石器有磨制的或琢磨兼施的,其中典型器物有锯齿石镰、两端有刃的条形石铲等。陶器均为手制,代表器物是三足陶钵、筒形罐等。
从裴李岗遗址的遗物分析,裴李岗居民已进入锄耕农业阶段,处于以原始农业、手工业为主,当地人已经懂得畜牧和耕种。他们会在田里种植小米,又会在家里养猪。而当地文明是现时我国已知的最早期陶器文明。
裴李岗文化的陶器以泥质红陶数量最多,占陶器总数的一多半,夹砂红陶次之,泥质灰陶最少。陶器均为手制,大多为泥条盘筑。有纹饰的器物较少。
而石器则以磨制为主,有石铲、石斧、石镰、石磨盘等。
裴李岗文化时期的房屋均为半地穴式建筑,以圆形为主,亦有较少的方形房屋,有阶梯式门道。
这一带第四纪黄土广泛覆盖,尤其是豫东平原,黄河冲积的次生黄土非常有利于古代农业的发展。据气象研究,在距今2500年至8000年的全新世中期,中原和华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得多,粟作农业的起源很可能就在这里发生。
裴李岗文化在河南省境内共有100多处遗址,其他重要遗址还包括临汝县中山寨遗址、长葛市石固遗址等。
由此可以想象出那时的情景:
在裴李岗文化时期,这里居住着一个少典氏族。他们在丘陵和台地上,用耒耜、石斧、石铲进行耕作,种植粟类作物,用石镰进行收割,用石磨盘、石磨棒加工粟粮。还种植枣树、核桃树等。在木栅栏里和洞穴中饲养猪、狗、牛、羊、鹿、鸡、等。用鱼镖、骨簇从事渔猎生产。
他们建有许多陶窑,烧制钵、缸、杯、壶、罐、瓮、盆、甑、碗、勺、鼎等。他们烧制的陶猪头、陶羊头和陶人头等艺术品形象逼真。他们已不再过着游牧生活。
他们在丘岗临河处,住着单间、双开间、三开间或四开间的茅屋。男人们耕田、打猎、捕鱼;女人们加工粮食、饲养畜禽,还带着孩子在家里用鼎之类的陶器在灶上做饭、用陶纺轮和骨针等制作苎麻一类的衣服。
除了生产之外,他们还有简单的文化生活,在龟甲、骨器和石器上契刻符号式的原始文字,用以记事,将烧制的陶器工艺品摆放在案头观赏。
休息时,男人拿起石片、陶片和着七孔骨笛伴奏,那音律相当准确;女人们打扮得花枝招展,发髻梳得高高的,头上插着骨笄,身上佩着骨饰和绿松石等,欢乐地跳舞,庆贺丰收或什么喜事。
他们建有公共氏族墓地,小孩子死了就装在瓮里安葬,成年人死了不分男女,一律头南脚北安葬,还根据他们生前的功劳、贫富和性别陪葬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等。
这就是中原最古老的文明裴李岗文化最真实的写照。
[旁注]
中山寨遗址 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区东。纸坊乡中山寨村就位于遗址中心,遗址南部耕地层呈黑色,地面有不少夹砂红陶、灰陶片。断崖上暴露有很厚的灰层和互连不断的灰坑,多呈袋形。遗址的东北部,暴露不少墓葬,很浅,墓葬形式一般为两种。一种是成人墓,单身、竖穴,一种是小孩墓。
石固遗址 在河南长葛县老石固村东南的台地上。包括居住遗迹和墓葬。考古发掘面积约1500平方米,内含裴李岗和仰韶两期文化遗存,清理出房基、窖穴和灰坑等重要遗迹和遗物。一般文化层堆积一米多。底层为裴李岗文化,上层为仰韶文化。
耒耜 象形字,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做犁的前身。“耒”是汉字部首之一,从“耒”的字,与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本义: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耒耜的发明开创了我国农耕文化。
[阅读链接]
20世纪50年代,新郑县城北新村乡裴李岗村一带农民在田野耕种时,不断挖出一些形状奇特的石斧、石铲、石磨盘、石磨棒、陶壶等,不知为何物,于是就把这些远古的遗物搬回家中,充当捶布石、洗衣板或者是用来垫猪圈、垒院墙……
1977年至1982年春,考古工作者先后对新郑县的裴李岗、唐户和沙窝李遗址进行发掘,其中对裴李岗和沙窝李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发掘。
1978年,开封地区文管会、新郑县文管会撰文《河南新郑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当年《考古》第二期上发表,提出将裴李岗遗存命名为“裴李岗文化”。
2001年,新郑市的裴李岗遗址被公布为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河南省十大考古大发现之一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