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雕塑

当代世界雕塑艺术范畴内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流派,归纳起来只有写实和非写实(具象和抽象)两大派。写实的雕塑家,在法国有布尔代、马约尔、代斯比尔等。马约尔(1861~1944)出生于法国的东比利牛斯省,开始从事雕塑生活时已 40 岁。他的艺术风格与罗丹截然不同:罗丹是充满激情,奔放; 马约尔是丰满、流畅。马约尔的第一件伟大的作品是《地中海》,继之是《丽达》(希腊神话中的女人)。马约尔雕塑的奥古斯特、布朗基纪念碑,以《被锁链系住的女人》的题目闻名于世。这件作品表现一个裸体女人迈腿阔步行走,体态丰腴茁壮,结实的肌肉,强烈的动作,使激动的感情达到了顶点。马约尔大部分作品的标题,都使人想到大自然现象,如《源泉》、《地中海》、

《夏》、《夜》、《大气》、《山岳》、《河》等。他作品中的人体形态十分丰满粗壮,由柔和的弧形线条组合,在明朗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马约尔的作品是法国当代雕塑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地中海》是代表作品之一。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于 1918 年 4 月在列宁的倡议下发布了一条关于纪念碑宣传计划的命令,号召苏联雕塑家为那些献身于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类幸福的人们建立壮丽雕像,使之永垂不朽。苏联出现了许多有声誉的雕塑家, 如夏达尔、安德烈耶夫、穆希娜、符切基奇、汤姆斯基、玛尼泽尔等。其中最著名的是穆希娜(1889~1953),她在青年时代曾留学法国,艺术风格受到老师、著名雕塑家布代尔的影响。她擅长纪念碑和肖像雕塑,作表作品是

《工人与集体农庄女庄员》,这是 1937 年为参加国际博展会而创作的大型群

雕,放置在博展会大厦屋顶。塑像高 24 米,用不锈钢一块一块拼接而成。作者采取概括、夸张的手法,整个构图通过工人的围巾和女庄员的头发、裙子的飘动以及飘带的处理,强调向前迈进的气势,把人体适当拉长,显得高大有力。一男一女象征社会主义建设中巩固的工农联盟,塑造出了苏联劳动人民的典型形象,是当代世界划时代的杰出作品。穆希娜毕生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如《高尔基像》、《粮食》、《女游击队员》等,形式多样,强调人物性格的刻画。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欧洲的雕塑艺术和绘画一样,出现了各种现代流派,一般总称抽象派雕塑。抽象派雕塑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有的把人体变形夸张,不是规律性或装饰性的变形夸张,而是主观的随意的变形夸张,不是变美,而是变丑;有的用纸张、油毡、木屑、木条之类的东西堆成;有的用金属焊接、铸造、刻制或组装而成;有的是纯粹用几何形式表现出来的立体主义石雕;有的利用光和电,使作品转动发光,产生各种复杂的颜色或发出一些细微不规律的声音;有的将破盆、木条、铁丝、大麻绳等物胡乱挂在墙上;有的干脆把一些破烂物堆积在一起等等。抽象主义各流派雕塑的共同特点,只是表现主观的情绪,而不是客观的具象,即否定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他们标榜探索和追求新的艺术形式,与传统艺术的表现法则彻底决裂,创作最新的风格。实际上许多人专以追求新奇怪诞为目的。这些现代派雕塑所以在西欧能大量存在,是随着一定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和民族生活习惯而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是为垄断财团所需要的;同时艺术形式的急速发展变革,与科学工业的急速前进也是分不开的。如立体派雕塑用几何形表现,具有单纯、结实、体积感较强、线条明确的特点,在单纯形

式中求变化,装饰性很浓,不论放在室内或庭院、广场,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随着新建的高层建筑出现,搞一点弯曲流线形的雕塑摆在建筑前面或两旁来装饰,与建筑也很协调。因此对抽象雕塑,我们也不能一概看成是资本主义颓废没落的艺术,而一笔加以抹煞。其中有的作品还借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含有积极的主题内容。如当代罗马尼亚雕塑家、抽象派艺术的鼻祖之一布伦库西,为果尔泽县的特尔古—日伊乌城做的三件名雕:一件是《默悼之桌》,当中圆桌直径 2.5 米,四周圆凳直径 75 厘米,圆桌与圆凳的距离

都是 1.5 米,据说圆桌象征着宇宙,圆凳象征着一年十二个月。《接吻之门》的造型似厚门框,在石门上二边有圆形图案,是代表“吻”,象征着对人类之爱的强烈追求,体现着人类终将以爱战胜邪恶的巨大信心。还有以直线和弧线构成的横向连续图案,据说弧线是从罗马尼亚民间舞蹈中获得灵感的, 它像是人们手拉手亲密地跳舞,意味着劳动生活和相互之爱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动力。通过图案的连续回环,象征着这种基本动力是任何邪恶的力量所切不断、止不住的。《永无休止之柱》竖在一个开阔广场的中心,高 30 米,由

16 个半类似《默悼之桌》那种石凳组成,柱内是钢芯,外表呈暗黄色,系用锡铜锌合金喷制而成。它象征人类不断进取、探索的无穷乐趣,还意味着它是大地之轴,上刺青天,欲与宇宙相连之意。

在 20 世纪 60 年代前后,欧美开始流行超级现实主义的雕塑。这种雕塑用石膏在人体上翻制下来,与对象一模一样,可以乱真。所作的人物塑像同真人一样大小,装上头发,嵌上眼珠,涂上肤色,穿上服装,配以道具,逼真地出现在观众面前。它的题材着重表现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甚至在美术展览馆里,观众会发现这种超现实主义的人物雕塑和自己一起在“欣赏”作品。这种用石膏从人体上翻制下来的雕塑作品,谈不上是什么艺术创作,但是现代一些雕塑家却认为是一种创新。通过这类作品,确实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西方的社会情态和人物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