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制作油画

  1. 材料与工具

制作油画,首先要掌握油画的工具和材料,熟悉它们的性能。A.油画底子

油画底子,如同中国画中各种类型的宣纸、皮纸和绸绢,对作品的完成有很大的影响。油画的底子,一般常用的有:画布、木板、胶合板、金属板、水泥板以及各种质地坚硬的纸张。纸板等。这些材料均需经过加工后方可使用。根据作品不同的题材、内容,选用粗或细、光洁或毛糙、吸油或半吸油、不吸油的底子,以有助于绘画技巧的发挥。制作油画底子的第一道工序是涂胶,涂胶近乎“隔缘处理”,以防止由于油色的渗透而招致颜料的变质和影响画面的坚固性,同时也可弥合画面底子物质材料的空隙。所用的涂胶,以鱼鳔和牛皮胶、骨胶为好。涂好胶的画布或板,要放在通风的地方,待干透后再进行油粉底子的加工。油粉底子浆用锌氧粉(或立德粉)与亚麻仁油(或榨油)调合,比例大约两杯油加一杯粉。底子浆要涂得薄,如涂在画布上则布纹仍应清晰;一般可在底浆涂满后用刮刀将浮在表面的多余部分刮掉。根据作品题材内容方面的不同要求,以及作者绘制的习惯,底浆也可采用胶质的、乳剂的、油质或半油质的不同品种。有的作者习惯于在底子中调配少量的颜色(或在做好的白底子上涂上一层颜料),成为偏冷或偏暖的一种色彩底子,有时能有助于抓住主要的色彩关系,使画面呈现统一的色彩效果;当然,作为底子的色彩,是不宜涂得太深的。不管选用什么样的底子,都要充分利用其优点,不要在开始时就把底子弄得很脏,对初学者来说,最好是在另外纸上先画好素描稿以后,再拷贝到画布(板)上去,不然,在干净底子上留下木炭或油色的素描痕迹,对正确地探索色彩关系和保持画面完美的色彩效果,是十分有害的。

  1. 油画颜料

油画颜料是由颜料粉与油相混合而成的。颜料品种繁多,选择常用的几种就够了,例如:锌钛白、柠檬黄、铬黄、土黄、赭石、熟褐、土红、朱红、深红、象牙黑(或煤黑)、群青、翠绿、粉绿等。也可根据每人不同的习惯和喜爱,选用一些其他的颜色。油画颜料本身也有透明度强与透明度弱的区别。不透明的颜料有:白、土黄、土红、土绿、铬绿、朱红等。透明的颜料如:翠绿、群青、玫瑰红、生赭等。前者的覆盖力强,后者则弱。

  1. 油、笔、刀

作画时用于油画颜料的溶和与稀释所需要的油,一般有调色油和松节油。调色油采用熟的亚麻仁油或怎样制作油画 - 图1粟油等制成。松节油作为稀释剂,不仅可以溶和颜料使之稀薄,并且有助于颜料的充分干透,加快颜料干燥的速度。在作画时,有的作者习惯于调色油、松节油分开使用;而大部分作者则将松节油掺入调色油中一起用,特别是在外出写生时,这样要更方便一些。松节油与调色油混合用的比例,依各人的习惯而定。一般冬季作画时,松节油可适当加多一些;在制作幅面较大的油画时,最初铺大体色阶段宜多用松节油, 这不仅便于修改,且画面的底层色彩由于松节油的溶合与稀释,显得更为透明和富于绘画性,亮油,也称光油,是在作品完成并干透后用以使画面发亮和保护画面色层的一种油料。亮油要涂得均匀和轻薄。在作画中,若有的部分由于覆盖太多而失去光泽时,也可用亮油轻拭,使之与其他部分协调,使

变污的颜色恢复原来的色相。

画笔的种类和大小不一。不论是长毛的、半长毛的或短毛的,质硬的或质软的,形状扁的、圆的或尖的,都各有其特点,可根据需要选用。有时画大幅面的油画,也可采用扁平的画刷。一般质硬毛短的画笔,适宜于塑造式的画法;质软而毛长的笔,适合于渲染的画法;细部的刻画或起轮廓时,也可采用狼毫制的毛笔。为了保持画笔的固有形态以便于作画,必须注意经常的清洗,一般要用肥皂洗濯三次以上,特别要注意画笔根部颜料的清除,不然日久以后,画笔将呈灯笼状,失去其原有的弹性。画笔洗净以后,要用纸张按笔的形状将其包好,以使笔毛整齐挺拔,下次用起来就很顺手。

画刀,包括刮刀和调色刀两种。刮刀较坚硬,用来清除调色板上剩余的颜料,和刮除画面上已经画就的不够理想的部分。调色刀应具有柔软富有弹性的特点,它不仅可以用来调色,还可以充当画笔来使用。

  1. 画架、画箱、画框、调色板、油壶等工具

画架有室内用的固定画架和室外写生用的三角架,有的在画箱底部装置可以收缩的“脚”,在室内、室外作起画来都很方便。画箱是用来放置颜料、画笔、画刀和调色板用的。调色板一般用三夹板制作,长方形或椭圆形均可。室内作画也可用玻璃板或金属板。油壶是盛调色油或松节油的,最好有盖子可以盖紧,不用的时候放在画箱里,携带比较方便。此外,画在画布上的油画,需备有画框,画布绷在框上要求均匀、挺直,因此绷时要注意钉钉子的先后顺序。

  1. 油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一幅油画作品,从开始到结束,必须注意顺序性,建立科学的工作方法, 以防止不必要的返工。完成一幅油画,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A、构图;B、素描稿;C、铺大体色;D、具体表现;E、调整、统一。现简略地分述如下:

  1. 构图

构图就是通常所说的“落幅”,即把要描写的对象如何更巧妙地安放到画面上去。中国传统绘画里称之谓“经营位置”。这是在熟悉和了解对象的基础上,根据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表现企图,对画面内容进行组织、剪裁,以求更好地突出重点,使内容与形式达到更完善的结合。在处理构图的时候要注意画面的上下左右的位置安排得是否适当?画面上各个构成部分相互是否协调、均衡?要尽量做到概括简练、突出中心,避免杂乱分散、面面俱到。

  1. 素描稿

构图确定以后,就可以用木炭条或油色开始画素描稿。素描稿要画得清淡一些,避免把画布弄脏。制作幅面比较大的主题性油画或比较长时间的课堂习作,最好先把素描画在另外的纸上,尔后再复到画布上去,这样做可以保持画布清洁,并使构图更完整一些。油画素描稿的要求是要找准对象的形体、结构,抓住对象生动的动态和表情,画准轮廓,此外,也可简略地分析一下对象的明暗关系,将大的明暗调子区分出来。用木炭条画素描稿以后, 可以用松节油调褐色或其他颜色(以与画面色调较统一的颜色为宜)将形再勾一勾,把素描稿作进一步的修改和深入。或者喷上酒精松香,把木炭画稿固定下来。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作者,也可以用掺油的油画颜色直接打稿子, 遇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可用干净布或棉花蘸松节油当作橡皮一样,把不满意的地方擦去。

  1. 铺大体色

上第一遍颜色,称铺大体色。用色力求注意整体,落笔要大胆;用色要肯定,不拘泥于细节变化,以求大关系正确。这时可以在颜料中多加一些松节油,用的笔也可以大一些,以求比较流畅和快速地把对象的色彩调子和相互间的色彩关系尽情地表达出来。绘制比较大幅的作品时,可以先画一幅小色彩稿,这样正式上色时,心中便比较有数了。铺大体色时要注意留有余地, 不要轻易使用最亮或最深的颜色,特别是暗部的色彩,要保持透明,一般避免掺入白颜色,不然容易显得沉闷和污浊,影响进一步的深入。在前后次序上,一般是先画暗部,因为画布底子是浅色的,画了暗部,画面的形体便比较明确并很快形成初步的深浅调子,便于在这个基础上逐步画下去;同时, 暗部色彩与周围环境色彩有紧密的联系,便于与周围的色彩取得协调关系。也有的作者是从画面中比较面积大的色彩着手,或者先画最明确、明亮的色彩,这类方法的目的也在于确定整幅画的基调,起到如同一首乐曲定音的作用。

  1. 具体表现

具体表现也即深入刻画的阶段,费时比较长,要采取一部分一部分局部完成的办法来进行。如果前一阶段大体色铺得比较好,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就可以避免局部作画而脱离整体,便于使画面形象一步步充实、具体、完整起来(有些大体色部分如果已经正确地表现了对象,甚至可以一直保持到全画结束)。例如画一幅人像,可以从头部的某一器官着手进行刻画,逐步使形象丰富起来。在局部完成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整体观念,不断地把所描绘的局部与其他部分相比较。有时反复涂改总不满意和难以深入时,不妨用刀刮掉后重画,也可以暂时把所画的局部停一停,先画其他局部,回过头来再继续完成。深入刻画的过程,往往也是“水涨船高”的过程,一个局部如果画得比较精确生动,其他部分就会相形见绌,这时便须进行调整,如此循环,从而使画面逐步完整起来。

  1. 调整、统一

在画面每一个局部基本都完成以后,不妨暂时把笔放下,把画面放到稍远的地方看一看,检查一下整体效果和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其中有属于形体结构方面的,有属于远近空间和透视方面的,也有属于色彩或用笔方面的, 然后有计划地逐一加以修改、调整。该加强的地方加强,该减弱的地方减弱, 对个别局部画得虽比较满意,但与整体关系不够协调或显得“喧宾夺主”的地方,要舍得“割爱”,有时整幅画面虽关系尚还正确,但不够生动或缺乏力量,则需运用少量的对比色彩、线条、笔触,加以“点睛”与“提神”, 务求各个局部能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整体里,使画面有虚有实,有主有次,主体突出,个性鲜明。油画最后调整阶段,经常采取用透明稀薄的颜色来修改画面的不足之处,用这种办法不至于把原来的形与色作过大的更动,在保持原来画得比较满意的基础上,稍微改动色彩的冷暖、色相和深浅层次,并将有的细部表现更加详尽一些,使作品调整得更加完美,以便能够取得更加动人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