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的建筑性

  1. 壁画与建筑的关系如同皮与毛,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建筑为壁画提供存在的条件,建筑坚固,壁画永存;建筑倒塌, 壁画毁灭。中国古代壁画十之八九即是因建筑的被毁而未能保存下来。

  2. 壁画可以说明建筑的性质,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建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建筑物的重要标志。它可以提高建筑的档次,使建筑具有文化艺术的气氛,既有艺术的品格,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还可以起到宣传、教育作用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3. 壁画的内容、形式、风格、情调也都要服从于建筑的功能和风格,只能“补台”(美化烘托,画龙点睛),而不能拆台(喧宾夺主),因此,应该自觉地使壁画从属于建筑物。

  4. 建筑与壁画都是公共艺术,壁画是绘画中最有群众性、社会性的绘画,因此壁画创作既要考虑到艺术性,又要考虑到公共性、群众性,做到专家点头,群众鼓掌,雅俗共赏,而不能不顾别人是否接受,只管自我表现。

  5. 建筑、壁画、雕塑三位一体,组成一个艺术综合体,互相对比,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形成一个统一的艺术气氛,其艺术感染力远远超过任何一项单一的作品。所以壁画必须放到建筑环境中去欣赏,壁画的妙处也只有在建筑环境中才能看到。壁画借助建筑环境来表现自己,很象中国园林中的“借景”手法,聪明的壁画设计既要服从建筑,又要利用建筑,使环境为壁画增加效果,即艺术感染力。

  6. 壁画设计也象建筑设计和工艺美术设计一样,除了要考虑艺术问题外,还要考虑功能、结构、坚固持久、材料、技术、造价、投标等科技、经济因素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壁画如何适应建筑呢?一般说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壁画要保持墙壁平整,维护墙壁的封闭的隔断作用,构图、造型、色彩用“平面化”手法,即所谓“三平”,个体形象要取消体积感,形象之间的组合要取消纵深感。当然也有少数特殊的情况,不要求墙壁平整,例如墨西哥现代壁画大师西凯罗斯画的壁画,人物手臂破壁而出,打破墙壁平整, 产生特殊效果,突出了宣传、鼓动的作用,为特殊目的,采用特殊手法,达到特殊效果。

第二,壁画画面巨大,内容多,气势大,要求远看、近看和长久看,要“远观其势,近看其质”(郭熙《林泉高致》)。远看要简单明确,近看要

丰富细致,而且还要耐看,即所谓“三看”。切忌多而乱和大而空这两种最常见的弊病。

第三,画幅巨大,适于把多个时空单位有条不紊地组合在一起,不适于只表现单一时空。

第四,由于建筑有多样化(政治、宗教、公共、生产、居住、园林), 壁画也要多样化。

风格多样:动、静、粗、细、雅、俗、雄、秀、豪、婉、新、古等等; 材料多样:软、硬、粗、细、轻、重、冷、暖、自然和人工等不同的材

料,其质感也不同;

手法多样:如画、雕、工艺等。工艺壁画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力,不能写实。

总之,切忌一窝蜂,切忌形成一种固定的格式(公式、模式),形成新的学院派。

第五,建筑、器物先期规定了其上装饰画的环境,例如壁画的边框是事先定好了的,要根据边框来设计画面,不像一般绘画是画完后再定边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