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周恩来对国民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贡献

《革命救国论》的统战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从国民革命时期开始的。1923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4 年 1 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

国共合作成立时,周恩来还在巴黎。他一方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积极进行革命活动,在法国推进国共合作另一方面密切注视着国内革命形势和统一战线的发展。1924 年 2 月 15 日,周恩来在《赤光》杂志上发表了

《革命救国论》一文,提出了分清敌我友的思想。他指出:“革命是无疑而且确定了!但我们须看清我们的敌人和我们国民革命的势力究竟何在,且谁又是我们真实的友人。”①周恩来这一思想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形成,以及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都具有积极意义。他认为,“我们既做国民运动,我们必须先认清国民革命的形势,然后才能有团结之可能。”周恩来提出建立两个联合战线的主张。第一个是国际的联合战线。各国资产阶级虽然有他们各自的利益,但他们在压迫各自国内的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方面,其利益又是完全一致的;他们联合起来不分国界地界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实行镇压。这种反革命的联合力量如此强大,各国的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被压迫民族也只能联合起来,才能压倒这种世界反革命的联合力量。他说:“工业先进国的无产阶级要日夕图谋阶级争斗, 以便打倒国内资本主义,同时更应联合起来一齐向压迫阶级进攻,也正如压迫阶级以国际的资本进攻被压迫阶级而不分国界一样,而且当着他们自己引起不可免的国际战争时,被压迫阶级的解放日子便到了。”“世界革命的伟大工作,也正要在这个联合中期待实现。”①周恩来认为,建立国际的革命联合战线、是从当今世界已经明显地分化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这一基本事实出发的。无产阶级革命已经不再是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的事情,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共同完成的事业。“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正是无产阶级伟大历史使命的要求。

第二是建立国内的革命联合战线。周恩来对国内各阶级对待革命的态度作了具体的阶级分析。他首先指出,“我们的敌人,帝国主义的强列——特别是英、美、日、法——自是我们最大的仇雠。”“图私的新旧军阀”,“做掮客的洋行买办和趋炎附势的滥官僚”,都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帝国主义是军阀的支在,靠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们的“卖国的勾当乃越发做得兴旺,而帝国主义的列强亦遂特加他们以青睐“。军阀则是帝国主义的走狗, 帝国主义“以金钱诱惑中国的军阀官僚多”,“奴役了我们农业国的散乱民众”。对于帝国主义和军阀这个共同敌人,我们一定要认清。至于革命的动力,周恩来分析道:中国无产阶级从香港海员罢工开始,到“二七”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显示了伟大的阶级力量,他们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备受中国军阀的凌辱,因此,他们“终将为国民革命中一派最可靠的主力,这是毫无疑义的。”中国庞大的农民阶级,他们一方面感受到国际帝国主义强

①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 2 页。

①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 2 页。

盗的为害,另一方面军阀的祸国殃民,也使他们不可终日,因此,农民阶级革命势力的发展,也是必须十分注意的。值得指出的是周恩来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分析。他说:“新兴的工商业家,依他们现时的阶级地位论,自然很难单独去号召一种革命,虽说是他们也渐觉悟到军阀不打倒,列强赶不开,他们的工商业是万难独立振兴的,除非他们甘于卖国,甘于与外人合办。但他们中间的开明分子也渐能与革命派表同情了。自己也知要起来过问政治,这不能不说是好的现象。”①在这里,周恩来初步勾面出了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中间阶级性的阶级性,指出了他们还具有革命性一面,能够参加到统一战线中来的特点。这是对民族资产阶级西面性的科学分析。此外,华侨和青年学生, 他们历来站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和国内军阀的地位,特别是青年学生,“最能无所忌惮地反对列强、反对军阀”,他们在历次爱国运动中表现突出。

所以,“上述的五派是中国国民运动中最值得注意的革命势力。若能合此五派的革命分子于一个革命的政党统率之下,则国民革命的成功,必不至太为辽远。”

关于国际联合战线和国内联合战线的关系,周恩来指出,这两个革命统一战线是目标一致,互为声援的。我们要与以列宁的俄罗斯苏维埃为中心的国际统一战线共同作战,“以统一前敌的国际联合来企图世界革命而促成我们国民革命成功的。”②周恩来通过阶级分析提出的关于建立两个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把中国革命看做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把它放在世界革命的有机整体中去考察,坚持认为实现全谁界无产阶级的联合和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联合,实现国内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是取得革命成功的保证;他并且具体分析了国内各阶级的状况,论证了建立国内五大势力联合的必要性。所有这些观点,反映了党在这一时期对于统一战线认识的高水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统一战线问题的初步成果。

反对国民党右派的分裂活动 1924 年秋,周恩来回到国内,立即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他先后担任过中共两广区委员会委员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中共两广区委员会常委兼军事部长;在参加平定军阀陈炯明的两次叛乱中,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党代表, 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等职。他十分注意维护统一战线的团结、巩固和发展,并对统一故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国民党右派分裂统一战线的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24 年,英帝国主义策动买办资产阶级发动的武装商团叛乱,企图颠覆广东革命政府。10 月 10 日, 中共两广区委发动广州各界群众在第一公园,召开声讨反动商团的示威大会,周恩来以民族解放协会代表的身分在大会上发言。他针对国民党决策人物在关键时刻看不到群众的伟大力量,表现出软弱和退让的态度,指出:我们不要以为反革派的势力很大,反革命派的气焰嚣张;我们只要下我们团结的决心,我们有工人可以武装,有农民可以自卫,有士兵可以作为先驱,我们的实力便在此处。”①接着周恩来又发表文章,指出:“工农群众为国民革命之中坚”、他号召以工农的联合为主力,推动革命发展,要求“其速自起!

①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 2—4 页。

②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 5 页。

① 《在大革命的峥嵘岁月里》《人民的好总理》上第 156 页。

其速联合!其速组织吾人自身唯一可恃之革命力量!”①由于共产党对孙中山的帮助,广东革命政府在工农武装力量和群众的协助下,迅速平定了商团的反革命叛乱。

周恩来对统一战线中的国民党右派,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由于种种原因,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在国民党改组时,继续存在于统一战线中,使统一战线出现复杂的情况,他们反对国民革命、及对国共合作,在统一伐线中制造分裂、排斥工农和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与国民党右派的斗争,直接表现为争夺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的斗争,关系着中国革命的前途。1924 年 10 月。北京政变后,孙中山应邀北上,国民党右派及在广东的各派军阀立即蠢蠢欲动,企图夺取广东政权。12 月 31 日,周恩来发表《中山北上后之广东》一文,指出:“在中山北上前,一般国民党右派以及广东各大军阀群聚于广东,争权夺利。”现在,“他们乘着中山北上无人监督的机会,群起攘夺广州的权利地位,其中最活跃的自要算代行之元帅职权、留守广东的代帅兼省长的胡汉民。”周恩来揭露,国民党右派就是隐藏在统一战线中的敌人,从“广东政治现象中,很明显地看出:国民党右派是永远不革命的,是永远希望和军阀帝国主义勾结的”,②他提醒革命同志和广大群众要警惕右派的叛变行为,严防他们篡夺领导权。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的分裂活动更加露骨和猖獗。1925 年 8 月 20 日,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支使下,暗杀了坚持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妄图破坏国共合作,颠覆广东革命政权。周恩来参加了廖案检查委员会,亲自提审在押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黄埔军校中,教授部主任王伯龄在学生中组织“孙文主义学会”,打击和排斥左派,挑起事端。周恩来组织革命学生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26 年 8 月 20 日,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打击共产党。周恩来和毛泽东都主张反击蒋介石的进攻。1943 年,周恩来总结这一段历史及教训说:“如果这时党中央的政策是给蒋介石以有力的回击,毫无问题,事情是有办法的。但当时采取了继续退让的政策。” “这是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第二次向蒋介石的大让步。这是军事上的大让步。”“从此以后,蒋介石实际上成了国民党的右派。”①

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和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国民党右派势力加紧进行反革命活动,又掀起了一股反对工农运动和国共合作的逆流。周恩来反击国民党右派的分裂活动,维护统一战线。他指出:“这时候放掉团结各派民主势力一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农阶级,以集中于国民党领导之下向共同的敌人进攻,再没有其他的争斗。”至于说到共产党,“我们可以公然说,共产分子不管在反帝国主义的上海省港罢工中,在东征北伐反抗军阀的血战中,在北中各都为办国民党而遭遇的囚杀中,在工农运动的牺牲中, 他们总是最忠实站在前线。他们所流的血,总是洒向国民革命,无一点迟疑, 无一点吝惜。”①周恩来指出,右派分裂只是一种必然现象,他们总是要从统一战线中分裂出去的。“要有分裂,必是革命的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分子与不革命的右派分子分裂。”这种分裂并没有什么可惜,“结果不但于国民革命

① 《工农阶级与广州市选》《工农旬刊》第 9 期。

②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 314—317 页。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编。

①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 62—63 页。

① 《六大以前》第 641—642 页。

以至国民党无损,而革命势力转因是而愈加团结,国民革命才得有今日的发展。”②周恩来对国民党右派分裂的坚决斗争,捍卫了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了共产党的原则立场。反对右倾投降主义周恩来对右倾投降主义在国共合作问题上表现出的错误立场,也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维护了统一战线。周恩来在《现政治斗争之我们》一文中,对党在国共合作问题上的正确立场, 作了精辟分析,有力地批判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这篇文章闸述了如下重要思想。第一,周恩来指出,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的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和完成国民革命这个总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这并非超过国民革命, 而实是推进国民革命。”建立国共合作,实行国民革命,这是“中国各压迫阶级共同的出路。”但是,统一战线的建立,并没有因此取消了各个阶级的差别。各个阶级参加到统一战线中来,“有他们各自的出发点,他们更有各自所欲获得的利益。”“阶级的利益既不相同,被压迫最苦的工农阶级自然需要有专门为他们阶级利益的共产党为之奋斗,为其前驱。”“中国共产分子必须加入国民党共同奋斗。但这不是说中国共产党便失其独立性质而不应有何种独立主张。”“当着资本家压迫工人谋生活改善的正当要求,或是地主联合一切旧势力摧残农民谋解放运动时,共产党必须站在工农方面,为解除他们的痛苦奋斗到底。”共产党“还应为工农阶级在民主政治范围内提出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并督促国民党政府次第实施。”周恩来的思想,代表了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对统一战线的正确认识,为共产党在后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明确提出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从理论上作了最早的论证。

正如周恩来后来总结那样:“大革命末期,陈独秀主张不分左中右,怕人家说我们分化他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不喜欢我们分左中右,陈独秀就作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应声虫,不分左中右,结果左派就要跑到中间,最后跟右派跑了。”①周恩来在《现时政治斗争之我们》一文中,对这种右倾观点予以严厉批判。周恩来指出,统一战线中的阶级斗争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我们很希望国民党能成为一个无左右之分的革命的中国国民党,但事实上不能尽如我们所想。国民革革是各阶级联合的革命,不同的阶级性反映到国民党内也形成了各派。”在整个革命过程中,“各阶级都有他们各自的出发点,尤其是在民主政治的实施期中,他们更有各自所欲获得的利益。”因此,共广党员在统一战线中,必须以坚决的阶级斗争来反击右派,帮助左派。“过去,右派很显然地做了评多反共、反俄、反工农以及勾结旧势力的工作,而左派很坚决地努力于国民革命和民主政治之实现, 实行联俄、联共和拥护工农利益的三大革命政策、在这种不同的倾向上,共产派是时时刻刻帮助左派同右派作理论上和事实上的斗争,从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直到现在。”①周恩来通过对统一战线内阶级关系的分析,明确提出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政策是帮助国民党左派克服动摇妥协性,并以自己反击右派的实际行动来帮助左派力量。

尽管当时整个来说,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经验还不足,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性格特点还认识不足,对于无产阶级怎样在统一战线中实现自己的领导权也还认识不足,但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已经比较清楚地认识到陈

②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 7— 8。

①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 103 页。

①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 9 页。

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危害,对于如何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作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的认识更加清楚,他们开始把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联系起来思考,要求中共中央立即组织武装力量讨伐蒋介石。周恩来指出:“故为全局计,政治不宜再缓和妥协。上海于暴动后,已曾铸此大错。再不前进,则彼进我退,我方亦将为所动摇,政权领导尽归之右派,是不仅使左派灰心,整个革命必根本失败无疑。”②由于陈独秀在革命的危急时刻无理地拒绝了毛泽东、周恩来等的正确意见,终于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失败了,但共产党积累了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丰富经验。这一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一系列正确认识,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统一战线理论已开始萌芽。

② 《周思来选集》上卷,第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