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leyball 在中国

1905 年中国就有了排球运动。最初是在广州和香港的一些学校里进行, 以后逐步流传到了广东、上海、天津、北京、福建等地。从排球传入中国到1948 年,中国的排球规则经过多次变化,与现行的六人制排球规则有很大差

别。1913 年至 1917 年,中国的排球球场面积是 40 英尺×80 英尺,网高为 7

英尺 6 英寸。每队 16 人,分 4 排,每排 4 人,位置不轮转。每局为 21 分,

三局两胜制。1919 年至 1925 年,男子排球改为每队上场队员 12 人,分为 3 排,每排 4 人。1927 年举行第八届远东运动会时,男排又改为九人制。上场队员每方 9 人,分成 3 排,每排 3 人,仍不轮转。网高改为 2.30 米,场地改为 11 米×22 米。此后,中国国内男子排球也改为九人制。

中国女子排球在 1924 年至 1927 年的国内比赛中采用的都是十二人制,

1928 年起改为九人制。女子排球比赛的场地比男子的小,为 9 米×18 米,网

高为 2 米。每局为 21 分,三局两胜制。1949 年以前,中国只有少数城市如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有过六人制排球运动。

中国国内的排球比赛最早的一次是 1911 年在上海举行的排球表演赛。

1913 年中国临时组队参加了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比赛中虽输给了菲律宾队,但却激发了国内排球运动的开展。

1914 年旧中国召开的第二届全国运动会上把男子排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在后来举行的各届全运会比赛中,都设有排球比赛。

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开展得较晚,1924 年在第三届全运会上,女子排球只被列为表演项目,到 1930 年举行第四届全运会时女子排球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中国男子排球队参加了 1913 年至 1934 年举行的第一届至第十届远东运动会,曾五次夺得冠军。中国女子排球队参加了第六届至第十届远东运动会。

1927 年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内,红军和苏区人民为锻炼体魄、活跃文化生活,曾积极开展球类活动,排球就是其中的一项。1933 年 5 月 30 日在江西瑞金举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运动大会”上就设有排球比赛项目。1939 年延安举行首届青年节运动会时,也进行了排球比赛。1941 年在延安还举行了排球专项比赛——朱德杯排球比赛。在 1942 年举行的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上,排球不仅作为正式比赛项目,而且在运动会后还组织了联赛。这次联赛从秋天一直进行到初冬。由于政府的大力提

倡,在解放区部队内排球运动开展得十分活跃。

中国的男子排球运动在 1949 年以前的几十年内,技术发展情况可分为三个阶段。1913 年至 1917 年是初期阶段。这一期间,场上队员在攻防位置上没有明确的分工,以球不落地、把球打过网就算好球。实际上是发球与接发球游戏。到了 1915 年后,场上队员才有了分工,第三、四排队员主要是防守, 第一、二排中间的队员主要是进攻。进攻以远网球、高网球为主,没有拦网。

1919 年至 1925 年为中期阶段,技、战术逐步发展,采用上手传球,并开始出现倒地救球和落地时胸腹部不着地的原始鱼跃动作,同时有了以单人为主的拦网。

1927 年至 1949 年为后期阶段,出现了勾手大力攻击性发球,传球技术有明显提高。进攻时头排队员多采用单手压球动作,第二排队员多用助跑跳起屈臂或抡臂扣球,有时也用勾手扣球。防守时出现了各种扑救动作,包括鱼跃救球。这一时期战术发展也很快。

解放前的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大多还停留在发球与接发球的争夺上,前排能压球、二排能扣杀的仅是极少数队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排球运动作为重点项目加以推广,发展和提高较快。1950 年,为了促进排球运动的发展和适应对外交往的需要,将沿袭了多年的九人制排球改为六人制排球。同年 7 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在北京举办了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会,会上第一次介绍了六人制排球运动,为我国六人制排球运动的开展播下了第一批种子。会后,8 月份在天津举行了京、津、沪、沈、穗五大城市的六人制排球选拔赛,并组成了中国学生男子排球队,参加了 8 月 14 日至 23 日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世界学生第二次代表大会体育比赛中的排球比赛。这是解放后我国排球队第一次参加国际交往。

在六人制排球推广和普及的基础上,1951 年 5 月在北京举行了全国篮球、排球比赛大会,参加排球比赛的有六大行政区、解放军和铁路等八个单位的男女代表队。比赛大会结束后,各代表队又分赴部分省市进行汇报表演, 这对六人制排球在我国的进一步开展和普及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技、战术方面,虽然当时尚未完全摆脱九人制排球的影响,技术也不够全面,但有的队在继承我国传统的快球技术基础上,又掌握了屈臂扣球、鱼跃救球和勾手大力发球等技术,并开始采用插上进攻战术和“心跟进”防守战术。通过这次比赛选拔出了我国第一批国家男排队员,组成国家队,参加了同年 8 月在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排球比赛。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1952 年全国各大行政区、各大军区和各产业系统相继组织了排球集训,加强了对六人制排球的全面系统的学习与训练。各集训队还分别到各大城市作巡回示范表演,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学习和推广六人制排球运动的高潮。在学习和推广六人制排球的过程中,进一步总结了九人制排球中的“快板球”技术,创造性地发展了快球战术。

1953 年举行了全国篮、排、网、羽毛四项球类运动大会。1954 年举行了全国体育学院排球对抗赛,并开始建立全国联赛制度。1955 年举行了全国大、中城市分区篮用 F 球锦标赛。1956 年举行了全国排球锦标赛和全国大、中城市少年排球锦标赛。这一年还把全国联赛分成甲级队和乙级队分别进行,同时,开始试行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等级制。在各种比赛和各项

措施的推动下,我国排球运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953 年至 1956 年,我国六人制排球运动得到迅速普及, 运动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省、市级运动员较普遍地掌握了正面屈体扣球技术,有的还掌握了快球、平快球、两次扣球和吊球等技术。发球的攻击性普遍提高。在男子队比赛中出现了“快球”、“快球掩护”、“交叉”、“梯次”、“两次球及其转移”等多种战术,防守上开始采用双人拦网“边跟进”战术。

1952 年 10 月我国申请加入国际排联,为临时会员;1954 年 1 月,被批准为正式会员。从此,我国排球的国际交往日益增多。

1953 年 8 月,我国派出男女队参加了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

第一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的排球赛。在有 21 个男队参加的比赛中,中国男

队名列第六;在有 11 个女队参加的比赛中,中国女队名列第七。这是解放后我国女排首次参加国际比赛。

1954 年 8 月,我国派出男、女队参加了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第十二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中国男队在 12 个队中名列第七,中国女队在 8 个队中名列第六。

1955 年 8 月,中国男、女队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二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的排球比赛中,分别获得第五名和第六名。

1956 年我国首次派队参加世界锦标赛。当年 8 月 30 日至 9 月 12 日,在巴黎举行的第三届世界男排锦标赛和第二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中国男队在24 个队中名列第九,中国女队在 17 个队中名列第六。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排球运动的技术水平,认真总结国内训练和比赛的经验,探讨如何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吸收外国先进经验,发展中国排球的特点,1955 年国家体委召开了第一次排球训练工作会议。会上研究了全面身体训练问题,提出了“积极主动、灵活快速”的战术指导思想。在 1957 年举行的排球教练员训练班上又提出了“技术全面,战术多样”的训练方针,明确了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和提高方向。

1958 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群众性的排球技术革新运动。

1959 年,在北京举行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全运会的排球比赛打得精彩激烈,各队技、战术水平有明显提高。

1960 年年底,国家体委组织了关于排球技术与战术关系的讨论,指出要重点加强基本技术的训练和提高反攻扣球的能力。

1962 年,我国男女排球队参加了在苏联莫斯科举行的第五届世界男排锦标赛和第四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均列第九名。

1963 年 11 月,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的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的排球赛中,中国男、女队双双获得冠军。

1963 年以后,各队由于在训练中狠抓身体和基本技术训练,贯彻“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原则,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 不少省市队形成了自己的技术风格和打法。如以广东队和台山队为代表的快速打法,以北京队为代表的高举重扣打法,以四川队为代表的细腻、扎实、稳健的打法,以上海队为代表的快速多变的打法等等。

1964 年,中国排球队学习日本国家女子排球队教练大松博文的训练经验,各省市、自治区排球队也普遍加大运动量,增加了训练负荷,改革了训练方法。

1965 年,国际排联修改了拦网规则,规定拦网时手可以过网击球,使拦

网从防守技术转变为进攻得分的重要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了拦网的性质。这一变化对于身材较矮、拦网技术薄弱的中国运动员来说,是不利的。但由于广大排球工作者及运动员积极认真地研究了这一新规则对排球运动技术、战术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一方面大力发展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如平拉开扣球等;另一方面及时地采用了“盖帽”式拦网新技术,反而使战斗实力有所提高。

1965 年 9 月 11 日至 28 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运动会的排球比赛, 反映了我国排球运动水平的新提高。比如,发球的攻击性、传球的技巧性和隐蔽性,快球、平拉开扣球以及“盖帽”拦网等技术都有新发展,还创造了“4 号位平拉开”、“2 号位背快球”、“短平快”、“活点进攻”等新战术。这一年我国男子排球队在国际比赛中分别战胜了波兰、日本、民主德国等强队,显示出我国排球队快速多变战术的优越性,标志着我国排球健儿在攀登世界排球运动高峰,探索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正当我国的排球运动蓬勃发展向世界高峰进击的时候,十年动乱开始了。1966 年下半年至 1971 年上半年的 5 年间,比赛活动和训练工作处于全面停顿状态,给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使刚刚起步的中国排球与世界强队的差距进一步加大了。1974 年我国再次参加世界锦标赛时, 男、女队从原来的第九名下降到了第十五名和第十四名。

1971 年下半年,一些地区开始恢复对少年运动员的训练。

1972 年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后,排球竞赛活动才又逐步开展起来。当年

10 月,中国排球队访问日本。不久,国家体委召开篮、排、足三大球训练工

作会议。在排球方面,会议总结了 20 多年来我国排球运动发展的历史经验, 进一步明确了技术战术指导思想,并制订了发展规划,确定把培养青少年排球选手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当年年底,着手建立了福建漳州排球训练基地。此后,坚持对一些青年队每年组织两次集训,以提高他们的水平。

1974 年,我国派男、女队参加了在墨西哥举行的第八届世界男排锦标赛和第七届世界女排锦标赛。这是我国排球运动在停顿了数年之后,再次在世界大赛中亮相。男队列第十五名,女队列第十四名,是我国排球队在历届世界锦标赛中名次最差的一次。

70 年代中期,一大批有志于排球事业的人们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紧紧把握住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新趋势,艰苦奋斗,急起直追,使中国的排球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1976 年以后,除改进了原有的制度之外, 还通过改进训练、加强集训以及增加国际交往等措施,使我国排球运动的水平直线上升。

1976 年 5 月,通过选拔重新组建了国家排球队。福建省教练员戴廷斌和江苏省教练员袁伟民分别担任了男、女队教练。汪嘉伟、沈富麟、胡进、侯杰和孙晋芳、曹慧英、张蓉芳、陈招娣、杨希等,后来成了重新组建的国家男、女队的主力队员。男队在快速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了“前飞”、“背飞”、“拉三”、“拉四”等空间差、时间差、位置差的新技术和新战术。女队在全面性训练的基础上,引进了男队的许多先进打法、包括“快速反击”打法, 掌握了单脚起跳扣快球、平球、错位及“空中飘动”,改进了“快抹”,把快攻的节奏又加快了一步。

1978 年的全国排球工作会议根据国际排球运动发展的新趋势,重新修订了我国发展排球运动的技术、战术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在技术全面的基础上,

发展各队的特长,向全攻全守型发展;坚持快速,发展高度,狠抓扣、拦、发球得分技术,力争网上优势;以全面、快速、高度、灵活、准确的打法, 争取主动,夺取胜利。在这一正确的技、战术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排球运动的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1977 年 8 月,我国女排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大学生

运动会排球赛上,战胜了苏联、美国等强队,在 19 个参加队中列第五名。

同年 9 月,我国青年男、女队参加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第一届世

界青年排球锦标赛,在有 16 支男队和 14 支女队参加的比赛中,中国男、女队双双获得亚军。

同年 11 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和第三届世界杯男子排球赛上,中国女队获得第四名,中国男队获得第五名。

1978 年,中国派队参加了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第九届世界男排锦标赛和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男、女队均列第六名。

1979 年 12 月,中国男、女排在亚洲锦标赛上,分别战胜日本队和韩国队,首次双双夺得亚洲冠军,并取得了参加奥运会决赛阶段比赛的资格。

中国男、女排在一系列世界重要的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标志着中国的排球运动在 70 年代末已进入了世界排坛的先进行列。

进入 80 年代后,中国女排继 1981 年夺得世界杯赛冠军后,又连续四次赢得世界锦标赛、奥运会和世界杯赛的冠军,成为世界女子排坛史上第一个夺得“五连冠”的球队。中国男排 1981 年列世界杯赛的第五名,1982 年列世界锦标赛的第七名。1984 年在奥运会预选赛上失利,国家队解散,后来重新组队,以年轻选手为主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结果列第十名。此后水平虽有所回升,但仍未达到原国家队的水平。1987 年 10 月的第四届亚洲男排锦标赛,中国队再次负于日本队,屈居亚军,并失去了参加奥运会比赛的第一次机会。之后,在争夺 1988 年奥运会最后两张入场券的第二次机会中,先负于荷兰队,又在与意大利的三场比赛中,以一胜二负的总成绩,再一次出线无望,最终未取得参加第 24 届奥运会男排赛的资格。

1984 年中国女排赢得“三连冠”后,著名教练袁伟民离开了女排,著名攻球手张蓉芳和郎平也相继引退,使中国女排的总体实力下降。此后,中国女排的教练又几次更换,加上其他原因,近几年新手成长较慢,特别是缺乏像郎平、张蓉芳那样的尖子队员。如果在培养新生力量方面不抓紧,中国女排将会失去世界排坛的领先地位。

中国男排的主要问题是训练作风不严谨,缺少尖子队员,技、战术发挥不稳定。要改变中国男排的处境,关键是狠抓训练,严格管理,树立重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决心和信心。

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日新月异,不进则退,不管中国男排还是中国女排, 只有花大力气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并且有所创新,才能跟上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