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的演进和任务

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9 世纪末到 1947 年国际排联成立前,为排球运动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排球运动由游戏发展成为竞赛项目,由美洲流传到了欧、亚大陆,比赛规则也逐步完善。

国际排联成立到 1964 年排球被列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这十几年为排球运动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排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技、战术风格已形成流派,但优势主要在欧洲。

1964 年至今为世界排球运动的成熟阶段。排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普及,技、战术向全面型发展,国际排坛出现多极时代。

排球比赛规则的进一步完善,增强了竞赛的激烈程度和趣味性,推动了排球技、战术水平的提高。1922 年,美国首先建立了美国排球协会,并开始举办全国排球锦标赛。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的十几年间,排球运动不仅在美国国内和广大美洲地区开展起来,而且很快流传到了欧、亚大陆,开始走向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 年至 1918 年),随着美军士兵前往欧洲的增多,他们把排球运动也带到了欧洲,加上基督教青年会的大力推广,排球运动很快在欧洲流行起来。排球运动传入欧洲时,正值“六人制”、“位置轮转”、“15 分制”等规则的确立阶段,因此,排球运动一经传入欧洲,就是 以 六 人 制 的 5

形式出现的,至今已有 70 多年的历史。

1917 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党和政府对发展排球运动十分重视,把它作为促进全民健康的一项措施大加推广,提出了百万人参加排球运动的号召,使排球运动很快在苏联开展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各国由于受苏军士兵打排球的影响,当地的群众也喜爱上了排球运动,排球运动在这些国家也很快地发展起来。各国之间以开展了排球运动的交往。

排球运动传入亚洲的时间比欧洲早,约在 1900 年传到印度,1905 年传入中国,1908 年传到日本,1910 年传入菲律宾。最早的亚洲排球比赛是在1913 年举行的。当年 2 月在菲律宾的马尼拉举行第一届远东运动会时,东道主临时提出要设置排球比赛。中国临时找了几个人组队参加,结果输给了菲律宾队。菲律宾队赢得了第一个亚洲排球赛冠军。此后,在 1915 年至 1934 年间举行的第二至第十届远东运动会上,每届都设有排球比赛项目,并从1923 年以后增添了女子排球比赛。

由于排球传入亚洲时尚属初级阶段,比赛规则还很不完备,所以,亚洲最初进行的排球比赛采取的是十六人制。每队场上队员 16 人,分站成 4 排,

每排 4 人,位置不轮转,每局 21 分,三局两胜制。后来,又改为十二人制,

到 1927 年举行第八届远东运动会时,男子排球改为九人制。九人制排球在亚

洲流行了 20 多年,直到 50 年代初,六人制排球才在亚洲推广开来。亚洲虽

比欧洲开展排球运动早,但在推行六人制排球方面却比欧洲晚了 30 多年。随着排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各国排球运动员要求进行国

际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1946 年法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在布拉格开会,筹备成立国际性排球组织。1947 年 4 月 18 日至 20 日,13 个国家排球协会的代表在法国巴黎开会,一致决定成立世界性的排球组织——国际排球联合会, 并选举了法国人鲍尔·利博为该联合会主席,确定了该联合会总部设在巴黎。

国际排联的宗旨是:在世界所有地区发展排球运动,推动各国建立排球

协会;协调各会员国之间的关系;促进各国排球运动员、教练员之间的友好关系的发展。国际排联的下属机构有:竞赛委员会、规则委员会、裁判委员会、教练委员会和医务委员会。

国际排联的成立标志着世界排球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世界排球运动有了统一的组织机构,比赛规则进一步系统化和规范化,为组织世界性的大型比赛创造了条件。在国际排联的主持下,1949 年在布拉格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1952 年在莫斯科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由于国际排联的努力,1964 年在东京举行第十八届奥运会时,排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并进行了第一次比赛。为进一步提高世界排球运动的水平,1965 年国际排联又在华沙举行了第一届世界杯男子排球赛,1973 年在乌拉圭举行了第一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以上三种大型世界性比赛都是受国际排联管辖的,每隔四年举行一次,时间相错,即四年中除有一年轮空外,其余三年每年都有世界性的比赛活动,这就有力地推动了排球运动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国际排联的成员协会也由最初的几十个发展到现在的 178 个,已成为国际上拥有成员最多的单项体育组织。

由于欧洲推行六人制排球运动较早,排球运动开展得也较为普及,所以, 在 60 年代中期前所举行的世界大赛上,欧洲国家的成绩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在 1949 年至1966 年举行的第一至第六届世界男排锦标赛和 1965 年举行的第一届世界杯男排赛上,苏联和东欧国家包揽了前三名。在 1952 年和 1956 年举行的第一届和第二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前三名也被苏联和东欧国家所垄断。

亚洲国家自 50 年代初开始推行六人制排球后,水平提高得很快。1956 年新中国第一次派出男、女队参加世界锦标赛,女队获第二届世界女排锦标赛第六名,男队获第三届世界男排锦标赛第九名。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锦标赛上,中国男排打出的迅雷不及掩耳的“快球”轰动巴黎,被称为“东方快球”、“杂技般的技术”。此后,各国纷纷学习快球技术。

日本男排学习中国的快球技术,并加以发展,于 60 年代末跻身于世界男

排先进行列。日本男排继 1964 年获得第十八届奥运会男排赛的铜牌后,又在

1968 年获得第十九届奥运会和第二届世界杯男排赛的亚军,1970 年获得第七届世界男排锦标赛的第三名,1972 年获第二十届奥运会的冠军。日本男排的进步,打破了欧洲国家在男排世界大赛中对前三名的垄断。

亚洲的女子排球运动发展得更快。首先是日本女排刮起的“远东台风”。50 年代末,由大松博文执教的日本女排,以严格的训练和无懈可击的集体配

合称雄于排坛。日本女排 1960 年获得第三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亚军,并于 1962

年至 1967 年间,两次获得世界锦标赛冠军和一次奥运会冠军,成为继苏联女排之后又一个获得“三连冠”的队。

与此同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韩国的女子排球运动也发展得很快。1970 年和 1972 年,朝鲜女排分别夺得第六届世界女排锦标赛第三名和第二十届奥运会的铜牌。韩国女排于 1967 年至 1977 年间,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赛上,曾五次名列第三名。

世界排球运动的发祥地美洲大陆,虽然开展排球运动较早,但由于最初只是把打排球当成娱乐活动,所以技、战术水平提高得不快,在世界大赛中的成绩远远落后于欧、亚大陆。直到 1964 年排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后,才引起美洲各国的重视。美洲排球运动于 60 年代末和 70 年代初迅速崛

起,以弹跳著称的美国、秘鲁、古巴女排先后挤进世界先进行列;随后,古巴、巴西和美国男排也先后进入世界大赛的前三名。

70 年代后期至 80 年代初,是世界排球运动迅速发展的又一时期。

在 50 年代后期形成的以苏联为代表的高打强攻的欧洲力量型打法和以日本、中国为代表的快速多变的亚洲灵活型打法,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到了70 年代后期,这两种打法相互为用,不断取长补短,渐渐趋向于互相糅合。

到了 80 年代初,形成了以中国女排和美国男排为代表的一种高快结合、全攻、全守的全面型打法,这种打法代表着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趋势。

自 1981 年以来,中国女排在世界性的三大比赛中已经连续五次夺标,美国男排取代苏联男排的霸主地位,也连续三次赢得冠军,从而把世界排球运动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