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坠入深谷
1946 年 4 月,朱可夫踌躇满志地告别了柏林市,告别了生死与共的战友们,回到了苏联去迎接命运的无情挑战。
朱可夫深知,在硝烟弥漫和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可以驾驭战争, 运用自如,可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并不如他在军事上指挥打仗那样能运筹帷幄、稳操胜券。特别是他那种敢于坚持真理的倔强、豁达的性格,
大胆果断的处事作风,再加上独特和创造性的工作方式,使他与斯大林本人贯有的武断专横、沉醉于个人崇拜的作风难以相融。
4 月 10 日,朱可夫离开柏林,回国就任苏联陆军总司令之职。可是
到了 7 月份,《真理报》却莫明其妙地刊登了一则消息:“朱可夫被调到敖德萨军区,担任一个不重要的职位。”这则消息传开以后,外界的传闻和猜测沸沸扬扬。有的说,朱可夫由于骄傲自满,和斯大林顶撞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有的说他看不起国防部长布尔加宁一心想当国防部长;也有人认为朱可夫不存在失宠的问题,他另有重任派往中国,帮助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还有的说,朱可夫被派到敖德萨,是为了向伊朗、中东和希腊进军做准备。艾森豪威尔得知老友朱可夫突然隐没,他分析道:“人们对于他实际上已不公开出面所推测的原因之一是:他与我有人所共知的友谊。我不相信这是原因。因为尽管有这种友谊,但是他似乎始终深信共产主义学说根本上是正确的。他知道我是共产主义的不共戴天的敌人,因为我认为它是独裁的同义词。我向他说,我憎恨每一种有国家统治主义味道的东西,我们整个西方传统就是献身于个人自由的观念。我说这些时,他总是耐心地听着。但他自己对共产主义的坚信,似乎是出自内心的信念,而不是由于任何外界的强迫。”他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既是朋友,又是敌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逐渐大白于天下。朱可夫突然被贬,据说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功不该盖主”,战争结束后,斯大林作为最高统帅,他在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中的作用和地位是绝对不能受到威胁的。以专断著称的斯大林不能容忍他周围的人因名望太高而喧宾夺主。这正如在朱可夫当时出席的一次党的会议上所发生的情况那样,会议主席粗暴地大声对朱可夫嚷道:“我们胜利的功劳不属于你,而属于党及其领袖!”;二是朱可夫对于斯大林贪天功为己功,把战争的胜利完全归功于他自己的天才,越来越轻蔑,以至到了十分厌恶的程度,在一些场合他公开流露了这种不满情绪。秘密警察把朱可夫的言论报告了斯大林。三是朱可夫历来主张一长制,轻视党和政治工作在军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战争时期,斯大林曾对坚持搞一长制的朱可夫做了让步,在军队中取消了政治委员。现在斯大林再也不能容忍朱可夫那排斥党政工作的态度。另外斯大林还有一个用意即撤去朱可夫的重要职务,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从而吓唬住那些不听召唤的将领们,使他们始终与自己保持绝对一致。事实证明,斯大林的这一手是成功的,在之后的多年中,苏联最高统帅部始终处于安分守己明哲保身的状态。
当朱可夫离开仅仅坐了三个月的陆军总司令的交椅后,顶替他的是与他有宿怨的老对手科涅夫,科涅夫取代朱可夫喜出望外,可朱可夫则感到愤懑和不平。
斯大林这时对朱可夫的态度非常恶劣,他极力贬低嘲笑这位被他当年称作为“胜利的象征”的副统帅。赫鲁晓夫在 1956 年的苏共第 20 次代表大会上详细披露了斯大林对朱可夫的攻击和谩骂,他说:
“更为可耻的是,在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取得了伟大胜利之后, 斯大林开始将许多对取得胜利有很大贡献的指挥员加以贬低,因为斯大林把在前线取得的成就完全归功于他自己,而不许归于任何别人。”
“斯大林曾经对朱可夫同志作为一个军事领袖应如何评价很感兴
趣。他时常问,我对朱可夫的看法。于是我告诉他,‘我认识朱可夫已经很长时间了,他是一个优秀的将军,一个优秀的军事领袖。’”
“战后,斯大林开始讲些关于朱可夫的各种无稽之谈,例如他说: ‘你曾经赞扬过朱可夫,但是他不值得赞扬。据说在每次战役开始之前, 朱可夫总是做出这样的动作:他取一把泥土,嗅一嗅,然后说——我们可以开始攻击,或者相反地说——原来计划的战役不能进行。’当时我就问:‘斯大林同志,我不知道这是谁捏造的,但这是不真实的。’”
“可能是斯大林自己捏造了这类事,为的是要贬低朱可夫的作用, 低估他的军事才能。”
走倒运的朱可夫万万没有想到,1946 年的失意还不是他下坡路的终点。他在敖德萨住了两三年后,又被调到乌拉尔军区更为低下的工作岗位,对他而言,这更是雪上加霜。
朱可夫这一次的落难,起因于当时任苏联武装部队监察部长的戈沃洛夫元帅的报复。在战争年代,当列宁格勒被德军围困之际,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的朱可夫与当时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的戈沃洛夫在作战意见上发生过一些冲突。由于戈沃洛夫坚持自己的错误意见,朱可夫当时严厉地批评了他。对此,戈沃洛夫长期怀恨在心。当朱可夫走倒运、被贬谪在敖德萨任职期间,戈沃洛夫以监察部长的身份,对敖德萨军区作了一次视察。专门找朱可夫的碴子。回去后,打了一份小报告给斯大林, 诬告朱可夫心怀不满,在下面散布流言蜚语,攻击斯大林同志。据说, 这份视察报告对朱可夫极为不利几乎将他置于死地。于是朱可夫再一次蒙受了不白之冤。
这一时期对朱可夫这个不可一世的风云人物来说,恰似从峰巅跌到了谷底。他在精神上难以承受连续不断的打击,他要求离开他终身为之服务的军队。他的理由有三点:一是党和政府对他在军事上的成就一笔勾销,只字不提,这是不公平的;二是他经常受到秘密警察的盘查,使他失去了应有的自由,造成精神紧张;三是完全缺乏私生活,感到十分孤独。
朱可夫的要求如泥牛入海,杳无回音。此时,他的地位仍在继续下降,他的消息在新闻界也越来越少。根据斯大林的命令,他的照片从所有军队驻地拿掉了。他的私人朋友艾森豪威尔将军再也收不到朱可夫的信了。
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爆发后,朱可夫又开始逐渐露面了。就在朝鲜战争爆发的那个月,他回到了莫斯科,并且被通知出席最高苏维埃的一次会议。
1950 年,在苏共第 19 次代表大会上,军人在中央委员会中的人数空前增加,朱可夫也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尽管此时朱可夫偶尔露面见诸报端,但是与过去相比,这种变化仍然是缓慢和微不足道的。总之,仍是寄人篱下,在斯大林的严密控制下,不让他过分出头露面,生怕他冲淡了斯大林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