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临危受命

朱可夫亲临前线,直接指挥各方面军进行反攻,同时粉碎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分别从南、北两面威胁莫斯科的最危险的突击集团。

在莫斯科上空夺取制空权的斗争中,西方方面军所属预备队航空兵和首都防空军的航空兵与前线航空兵联合作战起了巨大作用。反攻的准备是在复杂的情况下进行的,苏军的飞机虽略占优势,而炮兵几乎少一半,坦克少三分之一,人员也较德军为少。但是苏军指挥部也考虑到了

其他因素,如:法西斯德军疲惫不堪;没有预先构筑好的防御阵地,也没有战役预备队;缺乏冬季作战的训练,而苏军则士气高涨。

反攻计划是由朱可夫大将亲自制定并由最高统帅斯大林批准的,是在 1941 年 12 月 5~6 日开始的,这时德军的进攻能力显然已经衰竭。尽管天寒地冻,积雪甚深,反攻的发展甚为顺利。在加里宁战役、克林— 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战役、图拉战役、卡卢加战役、耶列次战役中,苏军在最初几天内就从德军手中把主动权夺了过来。12 月 8 日,希特勒签署了在苏德战场包括莫斯科方向全线转入防御的训令。12 月 9 日,苏军解放罗加切沃,11 月解放伊斯特拉,12 日解放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15 日解放克林,16 日解放加里宁,20 日又解放了沃洛科拉姆斯克。大本营考虑到这一有利情况,要求各方面军司令扩大进攻地带,毫不停顿地进行追击。1942 年 1 月初,西方战略方向的反攻乃告完成。苏军从侵略者手中解放了 1.1 万多个居民点,消除了图拉被合围的危险。进攻的苏军进到勒热夫、拉马河、鲁扎河、博罗夫斯克、莫萨尔斯克、别列夫、韦尔霍维耶一线,将德军击退 100~250 公里。德军 38 个师,包括 15 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遭受重创。进攻莫斯科的突击集团的溃败使德军惊慌失措,希特勒要求部队死守每一个居民点,寸步不退,战到最后一兵一卒、最后一枚手榴弹。

朱可夫对 1 月初的作战情况进行判断之后,立刻建议最高统帅下令在列宁格勒和在西、西南两战略方向转入总攻,合围并粉碎“中央”集团军群主力。但是以现有的兵力兵器不足以达到既定目的。在西方向上, 双方步兵和炮兵的兵力相等,苏军仅在坦克的数量方面比德军多百分之三十。

1 月 8 日至 4 月 20 日,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

(于 12 月 24 日恢复建制)实施了瑟乔夫卡—维亚济马进攻战役、托罗佩茨—霍怔姆进攻战役、勒热夫进攻战役和博尔霍夫进攻战役。1942 年1~2 月间,在维亚济马以南地域使用了空降兵。由于缺乏实施大规模进攻行动的经验以及缺乏兵力兵器特别是缺乏快速部队,因而未能全部完成所受领的围歼“中央”集团军群基本兵力的任务,尽管如此,西方向上的总攻进展是顺利的。法西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次遭到惨败。反攻和总攻的结果,敌人被迫向西退却 100~350 公里。莫斯科州、加里宁州、图拉州、梁赞州全部以及斯摩棱斯克州的奥廖州的一部分地区宣告解放。苏军在莫斯科近郊的胜利,大大改善了苏联的军事、政治地位和国际地位。这一胜利使苏联各族人民更紧密地团结在共产党周围,为战争的根本转折奠定了基础。打破了法西斯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使德军遭到无法弥补的物资损失。德军损失 50 余万人,坦克 1300 辆,

火炮 2 500 门,汽车 1.5 万余辆,以及许多其他技术装备。德军士气更加低落,在冬季战局中,希特勒德军军事法庭以临阵脱逃、擅自退却、违抗军令等罪名给 6.2 万名官兵判了罪。35 名高级将领,其中包括布劳希奇元帅、博克元帅、古德里安将军、施特劳斯将军等被撤职。

莫斯科会战具有巨大的国际意义。它促使反希特勒同盟更加巩固, 使法西斯国家集团更加削弱,迫使日本和土耳其统治集团不敢肆意追随德国,为欧洲各国人民反抗希特勒暴政的解放运动开辟了新的发展时期。在这次会战中,苏联军事学术达到了新的发展阶段。最高统帅部大

本营和总参谋部在复杂的条件下筹建和隐蔽集中预备队以粉碎敌人方面,在组织各方面军之间和各战略方向之间的密切协同方面,以及在使用陆军、航空兵和游击队共同粉碎“中央”集团军群方面都做得十分成功。组织防御和进攻的方法以及更加合理的使用炮兵、坦克和航空兵的方法均有所改进。此外,还积累了大量集中使用各兵种的经验,这表明朱可夫和苏联军事首长在战略上和战役战术上不断成熟以及各兵种军人战斗技能有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