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内战的洗礼
1 严峻的考验
1918 年 11 月,德国战败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协约国得以调
动大批兵力加强对苏俄的武装干涉。从 1919 年春到 1920 年末,协约国集团支持俄国国内反动势力,连续发动了三次大规模武装进攻。
1919 年,苏维埃政权的许多敌人向俄国开始了新的进攻。战线多达
6 条,其总长度为 8 000 公里。敌人企图把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扼杀在铁的包围圈内。当时,国内战争达到了最为激烈的程度。
帝国主义各国政府的目标是推翻苏维埃政权,它们达成了瓜分俄国的协议,准备夺取俄国的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地区、高加索、北方的一部分及其他极为重要的地域。
1919 年春,仅仅高尔察克的军队就有 30 万人,这支军队装备优良, 主要由外贝加尔、西伯利亚的富裕农民和反革命哥萨克以及奥伦堡和乌拉尔的哥萨克白匪组成。此外,在高尔察克军队的后面,还集中了由美国、英国、日本的军队组成的 15 万干涉军。
帝国主义各国政府加紧装备邓尼金的军队。邓尼金本人被协约国捧为“最高副统帅”。这一行动表明协约国是怎样看中邓尼金军队的军事作用和他本人的作用。
红军到 1919 年春季也有很大的发展,人数达到了 180 万,其中 40 万装备不错的部队直接在前线作战。这些部队在战斗中得到了锻炼,获得了武装斗争经验。红军战士都懂得,他们是为什么样的理想而与干涉军和白匪军作战的,他们也清楚地知道,敌人是为什么而战,敌人追求的是什么目的。
1919 年 3 月 4 日,盘踞在西伯利亚的高尔察克叛军近 40 万人,在 2
000 公里的东方战线上向苏维埃政权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进攻。
与此同时,北高加索的邓尼金、波罗的海的万登尼奇以及英法美外国干涉军与之配合,从各战线发起联合进攻。
在东线,红军只有 10 万兵力,而且分布在广阔的战线上。在敌人强大的进攻下,红军作战失利,被迫向伏尔加河退却。
4 月初,高尔察克的部队逼近喀山、辛比尔斯克和萨马拉。形势万分危急!
这时候,苏俄党和政府决定集中力量首先消灭最主要的敌人高尔察克。
红军总指挥部决定将东线的红军分为战略集团,即北部军队集群和南部军队集群。其中南部军队集群为主力,指挥员是著名的伏龙芝,下辖第 1、第 4 和第 5 集团军。
伏龙芝上任伊始就提出,红军不能被动地一退再退,应当集中力量尽快夺回战略主动权,挫败敌人的锐气。
根据当时的战场形势,伏龙芝果断地决定:以一部分兵力拖住正面的高尔察克主力,同时以主力全力打击高尔察克伸得过长的左翼。
在伏龙芝的指挥下,红军逐渐扭转了被动局面,走向了胜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