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

1 大反攻的前夜

1942 年 4 月下旬,苏军经过 10 个月的激战,使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军队在莫斯科城下惨遭挫败。至此,希特勒速战速决结束苏德战争的企图化为泡影。

朱可夫虽然完成了保卫莫斯科的伟大使命,但是由于苏军兵力、兵器上的不足,没能实现在各个战略方向上的预定反攻。到 1942 年 5 月, 德军仍然占据着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达维亚以及俄罗斯联邦的许多州。在西南方向,苏联失去了乌克兰的农业区、顿巴斯的煤和南方的巨大工业区;西北方向上,列宁格勒仍然处于德军重兵包围之中;西部方向,德军距离莫斯科也只有 150 公里。

苏德战场上的战略形势虽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但此时整个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海军联合舰

队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 年 1 月 1 日,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国家结成了战略大同盟。国际力量对比开始向不利于法西斯国家的方向变化。

苏德前线,经过莫斯科城下惨败后的德军利用苏军急于夺取战略主动而暴露出来的问题,向苏军发起反攻,重新站稳了脚跟。之后,他们计划向苏军发起新的一轮进攻。为此,从 1942 年 5 月,德军四处调兵遣

将,很快就集结了 620 万兵力、3 000 多辆坦克、 6 万门火炮和 3 400 架作战飞机的庞大作战力量。

由于在前一段的作战中,德军损失惨重,加上苏军的不断壮大,此时德军已无力在苏德战场上发起全面进攻,于是,希特勒决定采取重点进攻的战略。他认为,这个重点要放在能给苏联的战争经济以最严重破坏,又能给德国的战争经济开辟新的原料来源的战线上。希特勒的眼睛瞄向了高加索油田,为此,他决定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发起新的进攻。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流域,是这一地区的工业和内河航运中心,同时也是苏联中部地区通往南部重要经济区的惟一交通线上的咽喉,战略地位极为险要。

希特勒的如意算盘是先夺取斯大林格勒,占据这一有利的战略要地后,由此北进莫斯科,对莫斯科形成夹击之势。此外,还可以从这里南出波斯湾,夺取中东地区,实现同日本盟友的会师。这样,整个战略形势将对轴心国集团大大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