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

晋武帝司马炎是开国之君,然而司马氏统治集团本属腐朽一类,司马炎本人也是庸才。以灭吴一役而言,也全靠羊祜、杜预、王濬等促成、朝中大臣,只有张华一人力赞此议。任统帅的贾允就不赞成用兵。西晋初年,晋统治集团的腐朽和贪婪的本性就更加暴露出来了。晋武帝生活十分奢侈腐化,为祖宗修太庙,为自己修建豪化的宫殿。搜罗了一万多名美貌的宫女。皇帝带头,大臣学样。太尉何曾日食万钱,还说没有下筷子的地方。这个奢靡不堪的大臣对晋武帝也有议论,他说司马炎平日从来不谈军国大事,没有什么见识。至于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更是晋统治集团靡烂生活的典型事例。石崇是个大官僚,世代残酷剥削人民,积累了巨大财富。王恺是晋武帝

的舅父,也拥有大量财富,他自恃是皇亲国戚,想跟石崇比一比,究竟谁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不服,就用白腊当柴烧,王恺出门,用紫丝布做成挡风墙,全长四十里,石崇用锦缎做挡风墙,全长五十里,材料和长度都更胜一筹。王恺用赤石脂抹墙,把房屋弄得富丽堂皇。石崇用香椒泥抹墙,把房屋弄得芳香扑鼻。晋武帝不但不制止,还想帮舅父斗倒石崇,就赐给王恺一株二尺多高的珊瑚树,王恺以此向石崇炫耀,石崇拿起铁如意把珊瑚树打碎。王恺大惊发怒。石崇毫不在意地说:“这算不了什么!”他叫手下人搬来了许多株珊瑚,其中高三四尺的有六七株,像王恺那样二尺多高的就更多了。

王恺、石崇斗富的丑剧,说明当时的统治集团是何等的腐化。正因为如此,西晋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也很激烈。所以,晋武帝一死,就爆发了“八王之乱”。

晋武帝死后,外戚杨骏排挤汝南王司马亮,夺取了单独辅政的地位。晋惠帝是个白疾,但他的妻子贾后却是一个喜欢抓权的泼辣货。她利用楚王司马玮杀了杨骏,请汝南王司马亮来辅政。司马亮事事要自作主张,贾后又派司马玮杀死司马亮,再反诬司马玮假传圣旨,把司马玮也杀了。贾后独揽了大权。太子司马遹不是贾后所生,也被她杀死。宗室不服。300 年,赵王伦起兵杀贾后。次年,司马伦废掉惠帝,自已称帝。齐王冏、成都王颖、河间王颙等起兵讨伐司马伦。于是,八王之乱从初期的宫廷政变发展成大规模的内战。

司马伦很快就失败而死。惠帝复位,司马闿专权。司马颙和长沙王又攻杀司马冏。接着,河间、成都二王又和长沙王打起来。长沙王又被河间王颙的部将张方杀死。成都王颖变成了威势最大的人物。东海王越又出兵攻打成都王颖。到此为止,我们已经提到的楚、汝南、赵、齐、成都、河间、长沙、东海八个王,就是“八王之乱”中主要的八个角色。事实上参加混战的还有幽州刺史王浚等人。东海王越攻成都王颖失败,逃回本国。王浚引鲜卑兵做帮手,从北方南下,攻打成都王颖的封地邺城。成都王颖被打垮,逃到洛阳。河间王颙的军队到洛阳,把惠帝和成都王颖都带回长安。东海王越又重新起兵,他也利用鲜卑兵,打进长安。把惠帝接回洛阳。成都、河间二王先后被杀。东海王越毒死惠帝,另立怀帝。八王之乱至此结束。这时是 306 年,八王之乱前后十六年,其中大混战六年,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我们现在试举洛阳城惨遭破坏的事例,谈谈这些贵族和军阀的滔天罪行。

试看河间王颙部下的大将张方。303 年,他率兵进洛阳城,大杀大抢,

城里死人上万。304 年,他引兵从洛阳还长安,先在洛阳抢了宫中和私人的奴婢一万余人,路上缺粮,便杀了奴婢,把人肉和牛马肉一同煮了吃。不久, 他再进洛阳,屯兵几个月,把洛阳居民的财物几乎抢光。这伙强盗见城里没有油水,都不愿再留在这里。于是张方劫惠帝西迁长安。皇帝搬家,军士们借此机会抢劫宫殿里的财物。我们知道,东汉末年,董卓逼汉献帝西迁,曾把洛阳烧成一片废墟。魏、晋两代,洛阳重新繁荣起来,经过这番大劫,宗庙、宫室虽没有烧掉,实际上已经变成一座空城。以后到了 311 年,匈奴贵族刘曜破洛阳,又杀了几万人,临走把全城一把火烧光。追究祸根,仍在八王之乱,否则匈奴贵族怎么会有起兵的机会!

(邬家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