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到中国
元朝的时候,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往来很密切。有许多外国人到过中国, 其中影响最大的要算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了。
马可·波罗出生在意大利威尼斯的一个商人家庭里。公元 1260 年,他的父亲尼古拉·波罗和叔父玛赛·波罗到金帐汗国做生意,回国途中经过不花刺,在那里遇上了伊利汗国派往元朝的使臣,使臣邀他们一起到了中国。那时候忽必烈即大汗位不久。勤学好问的忽必烈接见了他们,向他们了解西方各国和罗马教廷的情况,询问他们外国是怎样治国和打仗的?信仰什么宗教?等等。他们一一作了回答。忽必烈很满意,决定派使臣柯嘉达到罗马教廷,任命波罗弟兄二人为副使,带上国书,请罗马教皇派一百名精通修辞、语法、逻辑、数学、天文、地理、音乐等七种学科的传教士来中国,还要他们到耶稣墓取一些长明灯中的圣油带到中国来。因为忽必烈听说有了圣油可以得福,也可以治病,而他的母亲也是信仰基督教的,因此渴望得到它。
这个使团出发不久,大使柯嘉达得了重病,不能再走了。波罗兄弟继续前进,在途中得知教皇已经去世,只好回到家乡威尼斯,打算等选出新教皇, 再去罗马教廷。这时候,尼古拉的妻子早已死去,只留下十五岁的儿子马可·波罗。
尼古拉和玛赛在威尼斯等了两年,新教皇却一直没有选出,为了不辜负忽必烈的期望,决定再到中国去。这次他们把年轻的马可·波罗一起带走了。他们先从罗马教廷取得证书,又到圣地耶鲁撒冷(现在巴勒斯坦耶鲁撒冷) 取了圣油,才正式踏上遥远的归途。当他们走到亚美尼亚境内的时候,罗马新教皇已经选出,他们就又返回去见了新教皇。可是新教皇没有全部满足忽必烈的要求,只派了两名传教士随同他们到中国去。走到半路上,两上传教士听说亚美尼亚正在打仗,都吓坏了,把公文和礼品交给了波罗兄弟,就回罗马去了。
波罗兄弟和马可·波罗三人穿越叙利亚和两河流域,进入现在的伊朗, 越过中亚大沙漠,再翻过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他们一路上历尽艰辛,有时候一连十几天遇不到一户人家,看不见一棵青草,空中见不到一只鸟儿。他们进入今天我国的新疆境内,经过喀什、于阗(现在新疆和田县),到达罗布泊。在罗布城休息了一个礼拜,带上一个月的粮食,又继续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中前进。从罗马出发算起,他们经过了三年半的时间,终于在至元十二年(公元 1275 年)到达元朝的上都(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这时候,忽必烈正在上都避署,他们呈上教皇的信,献上圣墓上的灯油和教皇的礼物,把和教皇交涉的情况以及沿途的经历向忽必烈作了汇报。忽必烈高兴极了,封他们三人为荣誉侍从。
聪明的马可·波罗很快就学会了蒙古语和其他东方语言,由于他办事能干、细心、认真,忽必烈对他非常信任。他常常被忽必烈召进皇宫,讲述欧洲各国的历史和风俗、现状,忽必烈总是听得津津有味。马可·波罗很喜欢养马,写过一篇赞扬山西白种马的文章,忽必烈把它和一幅有名的八骏马图并排挂在皇宫里,加以欣赏。
马可·波罗除了在大都担任职务以外,还经常奉忽必烈的命令去巡视各省或出使外国。他曾经去过今天的山西、陕西、四川等省,深入四川、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到过云南和缅甸北部,据他自己说还在扬州当过官。后来奉
命出使南洋,到过安南(现在的越南)、爪哇、苏门答腊(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等地,还到过印度各国和僧伽刺(现在的斯里兰卡)。
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叔父在中国整整生活了十七年,他们很想回家乡威尼斯探望。这时候伊利汗国的大汗派来三名使臣,向忽必烈求娶王妃, 忽必烈决定让十七岁的公主阔阔出远嫁。伊利汗国的使臣和公主从陆路出发,因为中亚发生战争,道路不通,又回到大都。正巧马可·波罗从印度坐船回来,向忽必烈报告各国情况和航行的经过。三名使臣便要求马可·波罗父子三人带他们从海路回去。忽必烈本来舍不得让马可·波罗父子离开中国, 因为公主出嫁,不得不表示同意,但是要求他们探亲后再来中国。
至元二十九年(公元 1292 年)年初,马可·波罗父子三人准备了十四艘大船,两年吃用的粮食,带着忽必烈给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国王的国书, 从福建泉州出发了。
海上风云莫测,波涛汹涌,他们经过两年半的时间才到达伊利汗国。原来随行的有近千人,有的在路上去世了,有的因为海船失事淹死了,这时只剩十八个人了。公主在他们的小心照料下安然无恙。他们把公主送到大汗那里,休息了九个月之后,启程去意大利,路上得知忽必烈已经去世,他们悲痛极了,因此打消了再回中国的念头。元贞元年(公元 1295 年)年底,他们三人回到了家乡威尼斯。当时威尼斯和热那亚发生战争,马可·波罗参加了威尼斯舰队,同热那亚作战,公元 1298 年(元成宗大德二年),兵败被俘。他被关押了一年,同狱中有一位作家叫鲁思蒂谦,马可·波罗把自己在亚洲的丰富见闻讲给鲁思蒂谦听,鲁思蒂谦把它记录了下来,这就是闻名世界的
《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被称为“世界一大奇书”。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描写马可·波罗来中国的时候所经过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第二部分讲元朝前期的政治情况,记载了中国丰富的物产和许多城市繁荣昌盛的情况;第三部分介绍中国近邻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第四部分讲成吉思汗之后的蒙古王储之间的战争和俄罗斯的情况。书中对北京(书里叫汗八里)、西安、济南、开封、襄阳、镇江、常州、苏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城市情况的记载,非常真实,对各地的风土人情,丰富的物产以及城市建筑等都写得很详细。
例如描写大都城的壮丽繁华,马可·波罗说:
汗八里的平面设计像一个棋盘,是一个每边相等的正方形城市,四周有城墙。汗八里的城内城外,人口繁多,其中有许多外国人,有的是来进贡礼物的,有的是来做生意的。城内城外都有华丽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外国珍贵的货物。从国内国外运进的物资,简直川流不息,仅此一项,每天入城的就有上千车。
又比如描写杭州城的富庶美丽时是这样写的:
杭州是世界上最富丽的城市。法兰西语把杭州称为“天城”,就是天堂的意思。这城规模很大,周围有一百英里,城里有一万二千座石桥,整个城市像是建筑在水上一样。城里的居民,有十二种行业,每种行业有一万二千户之多。由于这里是产丝的地方,居民大都穿绸衣,大商人和工厂主有很多财产。城里有一个大湖(就是西湖),周围有三十英里,风景优美,游湖的人很多,湖中有小船,供游客乘坐游玩。沿湖有极其美丽的宫殿和住宅,都是贵人居住的。
马可·波罗是把中国介绍给西方的第一个外国人。他通过《游记》,把中国的养蚕、丝绸、造纸、纸币、印刷、烧煤以及城市建筑、市政管理、艺术等等,介绍给世界各国。据说欧洲的小提琴也是因为马可·波罗把中国的胡琴带去后才发明的。然而,《游记》刚刚问世的时候,人们还不太相信, 因为这些见闻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公元 1324 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七十岁的马可·波罗患了重病,临死前,朋友们要求他为了灵魂的安宁,请他取消《游记》中不真实的部分。马可·波罗回答说:“我还没有说出自己所见所闻的一半哩!”
《游记》的真实性越来越被事实所证实,西方人对中国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到了公元 1492 年(明代弘治五年),早年读过《游记》的热那亚青年水手哥伦布,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的信,进行了著名的远航,后来到达西印度群岛,他以为到了东方的印度。可以说,这一偶然的“地理大发现’ 是在《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下完成的。
(邱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