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能再生的圆顶龙
圆顶龙的头部
头部比较大,并且厚实,脖子比较短。头骨开孔大。鼻子比较扁平,一双大眼睛在头部后方,在它深陷的眼眶前部,长着两只巨大的鼻孔,耸在头顶上,这说明它的嗅觉非常灵敏,这也有助于躲避危险。
眼眶后部还有一个大洞,以用来容纳颌部肌肉的活动。圆顶龙的嘴部短钝,嘴里的牙齿排列得较细密。
圆顶龙的身躯
体型庞大,身长18米,体重达20吨。四肢比较粗壮,能够支撑全身的重量,方便吃到树顶端的叶子。前肢较短,后肢较长,掌部长有五指,其中一指长有利爪,并且向内弯曲,能够给敌害以重创。圆顶龙的腿像树干那样粗壮,可以稳稳地支撑起它全身巨大的体重。脖子和尾巴都比较短,看起来也相对敦实。
圆顶龙的骨架
圆顶龙代表了蜥脚类的一个演化支系。它已是一种较为进步的蜥脚类,体型比较大,而且在骨骼上已演化出协调巨大的体重的结构。它有着拱形的头颅骨,其名字也因此而来。它的头颅骨比较短,但又非常高。鼻骨较钝,可能有洞孔。颌部骨头厚实而强健。
圆顶龙的脊骨
脊椎骨是空心的,这样的脊椎骨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便于行动。它的颈椎有12节,颈部和肋骨的相互重叠,使颈部能够挺直。背部的椎骨也有12节,而荐椎只有5节,并且与髋骨连接起来。尾椎达53节,与其他蜥脚类恐龙相比,它的尾巴较短。
尾椎的特点是具有分叉骨骼,这些分叉骨骼又被称为“人字骨”,它们保护着位于中枢下方的血管,每根骨骼的上下为肌肉提供了附着的地方。圆顶龙的脊髓在臀部附近扩大的这种结构,曾被古生物学家认为是圆顶龙的第二个脑部,是用来调节其庞大的身体动作的。但经过深入研究表明,圆顶龙虽然在这个位置上有很多的神经,但却不是脑部,因为这个扩大了的地方比起它头颅骨内的脑部要大得多。
圆顶龙的生活方式
圆顶龙是北美地区最著名的恐龙之一,生活于侏罗纪晚期的平原上,距今约有155万年至145万年。圆顶龙通常以集体生活为主,它们没有做窝的习惯,并习惯于一边走路一边产蛋,种种迹象表明,它并不照看自己的孩子。
圆顶龙的食物
圆顶龙是草食性恐龙,主要以蕨类植物的叶子和松树的针叶为食。吃东西时,从不咀嚼,而是将叶子囫囵吞下去,它的消化系统比较强大,还会吞下小石子来帮助消化。当某地的食物不足时,它们就会集体迁徙去寻找新的食物。
圆顶龙的化石
1925年,首个完整的圆顶龙骨骼化石由查尔斯·怀特尼·吉尔摩尔发现。但这是圆顶龙幼龙的骨骼。后来,圆顶龙数个完整的骨骼相继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犹他州及怀俄明州被发现。其中一具长6米的小个体完好无损,身形就如同一匹健壮的小马。从化石上看出,幼体与成体相比较,幼体的头骨较大,脖子比较短,眼眶比较突出,多数骨骼的接合处还没有愈合。这也是鉴定其为幼龙的主要依据。
牙齿生长之谜
圆顶龙生活在广阔平原上,以植物为食,它的牙齿长0.19米,形状像凿子,整齐地分布在颌部上,排列比较密。它的牙齿不怕磨损,因为磨损后不久便会长出新的牙齿。它的牙齿的强度显示,圆顶龙可能比拥有细长牙齿的梁龙科更适合吞食较为粗糙的植物;这个发现也表明,两种动物如果居住在同一环境,不会竞争相同的食物,但幼年圆顶龙可能以嫩叶为食。
由于颈部不灵活,它们可能以高度不超过肩膀的植物为食。就像鸡一样,它有胃石来帮助碾碎胃部的食物,待食物平滑后再进行反刍。从圆顶龙的生活习性看,它的再生牙齿主要用于咬食植物,而食物的细加工则交给胃部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