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逸事

  1. 奕秋—一围棋的鼻祖

奕秋是史籍记载的第一位棋手。他生活在战国初期。《孟子·告子》章: “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奕秋是当时诸候列国都知晓的国手,棋艺高超,

《奕旦评》推崇他为围棋鼻祖。关于他的故事说明下棋要专心致志。说是有两个学生跟他学习下棋,一个十分用功;另一个则只是慕名,虽拜在门下, 并不下功夫,奕棋讲时是他心不在焉。心里只想有鸿鹤飞来,好张弓搭箭射下来。这样一来第一个学生学有所成,而第二个学生则什么也没学会。下棋要专心,即使是奕秋本人也是如此。有一次,奕秋正下棋,一位吹笙的人从旁边路过,悠悠的笙乐,使奕秋一时走神,当吹笙人停下来突然问奕秋围棋之法,奕秋竟不知如何对答。

  1. 举棋不定不胜其偶

举棋不定这一成语是形容人办事犹豫不决。《左传》记载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卫献公在位时,专横粗暴,不礼大臣。上卿孙林父,亚卿宁殖共同发动政变,迎立殇公为君,献公逃奔到齐国。后来宁殖的儿子宁喜当了左相, 与孙氏共同执政,献公派人与宁喜谈判,宁喜答应献公的要求。太叔文子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惊,说宁喜对待君主还不如下棋,故难免厄运。其故事的结局果然不出太叔文子所料。宁喜发动政变,消灭孙氏,鸠杀殇公,迎立献公复位。而后,献公又杀了宁喜。

  1. 围棋根深,代代相传

围棋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以后,就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人们,一代代的传下去。许多帝王将相,文人名士都是围棋爱好者。西汉有景帝刘启、杜夫子、陈遂、班固、马融、黄宪;三国时曹操就十分喜欢下围棋,他身边有冯翊、山子道、王九真、郭凯等围棋高手相伴。“建安七子”中的曹植、王粲、应汤都是围棋好手。蜀国的费祎大将军;吴国的孙策、陸逊都有从容谈棋论兵的故事。晋朝的王谢世家及属人都十分喜欢围棋。谢安在“淝水之战”中下棋的故事,广泛流传。“草木皆兵”的成语就出自于此。《晋书·谢安传》说:“坚后率众号百号,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 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 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 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罢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挥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贼。’ 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展齿之折。”

唐玄宗时期的王积薪是当时的第一国手,他著的“围棋十诀”历代棋手奉为金科玉律。传说他梦见青龙吐棋经九部与他,他的棋艺顿时精进,天下无敌。唐朝时,顾师言以镇神头一着解两征战胜日本王子而留名青史。

后唐时期的徐铉是我国古代最有成就的围棋理论家,他的《棋图义例》在我国围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便于人们记棋谱,徐铉分别给围棋盘上的十九道线冠以名称。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创举,大大方便了棋谱的记录, 它对于棋谱的流传起了重要作用。徐铉给十九道线取的名字为天、地、才、时、行、宫、斗、方、州、日、科、月、闰、雉、望、相、星、松、客。他将当时围棋实战中的各种术语和各种着法,归纳为三十三种:它们是立、行、飞、尖、粘、干、绰、约、关、冲、觑、毅、劄、顶、捺、跷、门、断、打、翃、聚、劫、拶、扑、勒、刺、夹、盘、松、持。《棋图义例》是我国围棋史上第一部全面研究围棋战术的著作。

宋朝出了伟大的棋手刘仲甫,他在围棋各方面都比王积薪成就大,是围棋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刘仲甫著的《棋诀》是对王积薪《十诀》的发展,

刘仲甫结合以前历代棋家的经验,把围棋实战中各种着法,各种变化,各种次序在理论里概括为布置、侵凌、用战、取舍这四个方面,并对各方面做了深刻的阐述,提到了围棋战略的高度。关于刘仲甫下棋的故事,在《春诸记闻》里描述了他的一段经历。有一年刘仲甫由江西去京城,途经钱塘,借宿在一家旅店里,几天过去了,他每天早出晚归,店主人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这天清晨,店主人发现门上飘拂着个幌子,上面写着:“江南棋客刘仲甫奉饶天下棋先”。一会儿,门口被看热闹的人挤满了,全城人都知道来了一个愿意持白子让天下人棋先的下棋高手。只见刘仲甫胸有成竹的拿出银盆洒器。价值约三百两银子,作为奖赏。第二天,果然来了几个棋手,他们也凑齐了三百两银子,选出一位他们中水平最高的人,约刘仲甫到城北紫霄宫下棋。棋局开始了下了五十余子,围观的人看出白方局势不妙,下到百余子, 黑方已开始得意:“大局已定”黑当赢矣,“不对”。刘仲甫坚持下去,又下了二十余子,刘仲甫忽然把棋盘上的子全都收了。一时,黑方和观众都觉得莫名其妙,待醒悟过来,紫霄宫一片喧哗,人们纷纷指责刘仲甫不守信用, 怕输赖皮。刘仲甫从容不迫地对众人说,我是江南人,从小喜欢下棋,对此有点研究,这次去京城,就是许多人推荐,看能否补上输林职务。钱塘是个大地方,棋坛高手多,下棋的人都称为一关。我想,如果我的棋艺在这儿还能胜一着,也算过了一关。我就继续往前进京去,我来这里已住了十天,天天与人下棋,但还没有发现真正的高手,所以才出幌子,并不是我太狂妄” 说着,刘仲甫拿出棋于,摆了十天来他赢的十余盘棋,观棋的人个个目瞪口呆,紧接着,刘仲甫把刚才下了一半的棋又摆了出来,不差一路。他指棋局说:“依据你们看来,此局黑棋必赢,可我已经看出一要着,只要使这一着, 白棋可胜十余子,这着棋我先不说,如果有人能看出这着棋,我马上卷铺盖回家,从此不再下棋。”听了这话,人们议论纷纷,苦想又苦想,可是谁也没有想出来,只好请刘仲甫下子,刘仲甫在不当敌之处放下一子众人看不出有什么奥妙。刘解释,此着二十着后方用得上,棋局继续进行,下到二十余着后果然遇着此子,顿时,局势大变,最后收子时白胜了十三路,观众无不信服,对刘仲甫高超棋艺敬佩不已。

宋代刘仲甫独霸棋坛有二十年,终因人老棋衰为后来的视不疑所败。 明末清初的过百龄是我国古代围棋发展的一个高峰。过百龄棋著很多,

有《官子谱》一卷、《三子谱》一卷、《四子谱》二卷。《官子谱》是我国古代一部全面地、透彻地研究围棋收官子的重要著作。《三子谱》可以说是一部全面的围棋教科书,对于学棋,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四子谱》着重于围棋的各种着法和变化,书上每图都有详细解说,非常精辟。有不少概括了围棋着法上的普通规律。过百龄毕生从事围棋的探索和研究,不论在实战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使我国围棋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清朝秦松龄写的《过百龄传》有这么一段故事:过百龄从小聪明,喜欢读书,十一岁时,过百龄看别人下棋,很快就明白了虚实先后、进退的道理,“这没有什么难学的”,以后与人下棋就经常取胜。这使得乡里人都非常惊奇。不久福建叶向高学台大人路过无锡,此人擅长围棋,棋品二级,很想在无锡找个对手下棋。乡亲们知道后,就把过百龄找到学台大人面前,学台见对手竟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惊讶不已,双方坐下后,连着几盘,都是过百龄赢。带百龄来的乡亲有点害怕,就悄悄对他说“学台是大官,你怎么能总赢呢!可以假设败局呀”百龄听后很生气地说:“下棋是小事,用这来讨好人,我感

到羞耻。况且,叶公品德高尚,怎么会和小孩过不去呢”叶学台果然不计输赢,并由此十分器重过百龄,约他一同北上。过百龄以学业未完为名,婉言谢绝了。打那以后,过百龄名震江南,对棋艺也愈加精益求精了。没隔几年, 过百龄觉得可以出去试试了,这时,京城的公卿们也已知道了他的大名,并写信请他去,过百龄决定北上。过百龄到京后,遇到了常与公卿贵族来往, 骄狂一时的著名棋手林符卿,此人见过仅是一少年,很轻视他。有一天,公卿们聚在一块喝酒,林符卿和过百龄也都在座,自认为天下无敌的林符卿认为这是展示自己棋力的好机会,便对过百龄说:“你我同游京师,到如今都没有交过手,今天我们何不各尽所长,较量一下,让公卿们也高兴高兴。” 公卿们听了,纷纷叫好,并拿出银子作为胜者的奖品。过百龄一再推辞,执意不肯对局。林符卿见状,更得意非凡,逼着过百龄非下不可。无奈,过百龄摆下棋局,第一局才下了一半,林符卿就感到局势不妙了,急得脸和脖子红一阵白一阵。过百龄神情自若,下得很从容,投子布局似乎随随便便,全不费力,第一局林符卿输了,他不甘心,后又下了两盘,结果他未捞回一子。观战的公卿们一个个都呆了。林符卿一向是棋坛一霸,今天被过百龄战胜, 霸主的位子再也坐不下去了,于是过百龄独步棋坛的时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