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理论

象棋理论是从无数次对局的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从局部的对局经验提升到较为完整的象棋理论,这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飞跃。象棋理论包括战略理论和战术理论。战略理论上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有许多相似之处。战术理论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因形制的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战略理论的基石是建立在战术理论之上的。

1.中国象棋理论

我国象棋理论在南宋初就已形成,南宋的“象棋诗”比较简单地说明了象棋战略和战术的重要性。“得子得先名得子,得子失先却是输,车前马后胯相应,炮进应须要补车”。稍后又出现了“象棋十诀”,一不得贪胜,二入界宜缓,三攻彼顾我,四弃子争先,五舍小就大,六逢危须弃,七慎勿欲速,八动须相应,九彼强启保,十我弱取和。这十句口诀是着象棋的格言, 也是历代棋手倍加推崇的。象棋十诀概括了奕棋的精髓,得胜的关键,是象

棋战略思想的体现。象棋十决是通过围棋十诀稍加改动而来的。它对于象棋的指导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宋代洪迈著的《棋经论十三篇》是一篇有关象棋全局战略战术的论文, 在我国象棋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兹录于后,以飧读者“奕棋之法, 千变万化。如车前马后,发炮逐卒;如电擎雷轰,炮辅卒行,逼近士象,如虎狼奔跃。“顺手炮”先要车活,“列手炮”补士要牢。“士角炮”急使车冲,“当头炮”车横将路。“破象局”中心进卒,“解马局”车炮先行,“巡河车”赶子有功,“归心炮”破象得法,“辘轳炮”抵敌最妙,“重叠车” 兑子便宜。马飞过角,车便巡河,未得路莫离本位,已得势便可争先。“鸳鸯马”内顾保塞,“骑河炮”两岸搁车,“骑河车”禁子有力,“两肋车” 助卒过河,“正补士”等他车路,“背立将”忌炮来攻,士象全可求和,士象亏兑他车卒。算隐着要成杀局,使急着恐悻不完。得先时切忌着忙,输车时,还教心定。子力猛,必局中寻胜,子力宽,即便求和,此乃局中定法, 合战之大略也。”

现代象棋理论把象棋全局分为开局、中局和残局三个阶段进行研究,这样的理论研究就深入多了。开局阶段首先需要把棋子调动出来并分布到重要的位置上去,完成子力的动员布置,为中局奠定基础,此时,双方斗争表现为争取战略要点,控制要道,威胁对方子力,掌握棋局的主动权。开局阶段子多路繁,倘若布下陷阱,往往不易被对方察觉,每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巧妙的陷阱并非故意造作,而是在对奕过程中顺理成章,诱惑对方上当。开局陷阱的作用可以说明开局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所有的开局都会出现明显的陷阱,因而还应该在一般意义上探讨开局对全盘的影响问题。首先从战略目标来看,一盘棋贯穿始终的基本战略思想:立于不败之地去争取胜利。为此, 在开局、中局、残局三个阶段应有不同程度的战略要求;一般来说,开局是战斗的动员布署,其战略要求主要是取得先手;中局是战斗的展开与高潮。在得先的基础上要求占取优势;到残局,为战斗的尾声或结束,在得势的基础上要求夺取最后的胜利。处于劣势的一方则希望谋和。现代著名象棋理论家黄少龙先生编著《象棋开局战理》对开局的基本原理,结合典型局例,阐明战略原则,突出现代战术特点,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中局处于开局与残局之间,是一盘棋里相当长而又非常重要的阶段。当双方强子已经活跃,布置阵势基本就绪,矛盾冲突全面展开,棋路趋于复杂多变时,棋战就从开局过渡到了中局阶段。中局已不仅仅是争夺先手的问题, 已经获得先手的一方,要进一步扩大先手取得优势;处在后手的一方,则力图反先,而且,不能满足于反先,还要进一步夺取优势,这也说明了中局的战略目标是得势。怎样才能得势呢?势是双方力量对比的综合概念,它由两个因素组成。一个是先手,一个是子力。先是指眼前的主动权,如果先手不扩大到一定程度,还不能构成优势。至于得先又得子,那就是很大的优势了。另外还可以用弃子手段换取优势,使局面演变下去能追回失子或直接取胜。所以掌握先手的一方为了取得优势,通常是从扩先与得子两方面入手。单纯的得子并不等于获得优势,只有在不失先的情况下才能构成优势。

残局阶段,双方所胜子力不多,优势,均势的情况十分明朗。处于优势的一方则主要加强攻势,迅速夺取胜利。处劣势的一方,则加强防卫,争取和棋。2.国际象棋战略

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有许多相似之处,国际象棋的战略战术也可以从开

局、中局、残局三个阶段进行研究。

国际象棋就开局的战略目的是充分地出动兵力,争夺与占领中心,适宜地布置兵力,掌握对局的主动权,为中局进一步施行战斗打下良好的基础。开局的主要原则是动员子力,争取中心,力争主动。在开局阶段,主动权的争夺同空间的争夺,时间的争夺是密切联系的。棋子占据着较好的位置,掌握较好的空间地域有机地相互配合组成战略或战术的协同,拥有更多的配置据点和调动盘旋余地,保持畅通的子路,能有效地阻碍对方发展。这样的阵势就是比较满意的。反之,拘谨拥挤,子路阻塞,彼此互不相关,就容易出现弱点,遭到对方的攻击。在双方轮流走子,看谁的步伐快,效率高,能尽快地出子动员,能合理地部署人马,争取空间。

怎样才能快而有效地布置兵子,一般情况下,要遵循下面几条原则:a. 不要使自己的棋子互相阻碍。b.先出轻子,后出重子。c.不要以较少的兵力发起时机不成熟的攻击,出动兵力应该协调一致。d.不要轻易地丧失掉王车易位的权利。因为易位既可转移到比较安全的地方,又可出动车参加战斗。争夺中心,是指 e4、e5、d4、ds 这四个格,中心是整个棋盘的制高点,是双方战略上的必争之地。

国际象棋的中局阶段,是战斗激烈,形势多变的相对漫长的过渡阶段。中局是开局的延续。研究中局的战略战术理论,要从实践入手,判断中局形势对于实施中局战略最为重要。国际象棋的中局形势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双方子力的对比,二是双方兵力所占据的有利地形及所控制范围和相互配合情况。前者是静态的价值,后者是动态的价值。对于确定各种棋子的价值,常常拿兵做一个单位。因此各种静态的价值粗估规定如下:

兵1;象3 1 ,马3 1 ,车5 1 ;后10

2 2 2

这些数字对初学者是有用的,但较高明的棋手很快就意识到,棋子的价值是不能用数字来表示,因为棋子的价值是能够变化的。那怕是它仅仅移动了一步。比较清楚地理解子力价值的方法,是考虑每个棋子从最好和最坏的位置上能同时控制多少方格:

兵 王 马 象 车 后最 少 1 3 2 7 14 21

最 多 2 8 8 13 14 27

这个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象和马的区别很大,这两个子通常认为有差不多的相等价值,但实践中,象被固定在一种颜色的方格上,马却可随意控制黑白两种色格。一只受马攻击的象是无法回击马的。

在中局,棋子很少能充分发挥它的威力,因为它们受到了其他子力的阻碍,这包括敌我两方的棋子,我们的目的是应该永远给每个子以最大可能的活动范围;并且这是一切阵地战法和战术组合走法的真正核心。因此,中局的战略目的在于发挥最大的子力功能,扩大并保持这种优势,对敌方施加压力,进一步寻找敌方弱点,施以有效地攻击,消灭敌方的子力。在中局时, 各种有效的战术组合性攻击常常是夺取多子优势的手段。

国际象棋残局阶段,当大部分子力都已从棋盘上消失,这是一盘棋最后功力的较量,下残棋需要深远而精确地计算,任何微小的疏漏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胜势变成和棋甚至输棋。在残局中,兵的配置,子力尤其是王的主动性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国际象棋的残局和中国象棋颇有不同,不能靠

困死对方欠行获胜。因此,中国象棋中的“独兵定孤将”,在国际象棋里是和局。而兵残局又是国际象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其他许多类型中的残局,经过激烈捕杀兑子以后,大部分只剩下兵残局,常常由兵来决定棋局的命运。兵残局是其他类型残局的基础。王单兵对王取胜的关键在于兵能否升变。若单王一方能够追上兵,并吃掉它或阻止它升变,就成和棋。因此,其中的步数计算有很大意义,在国际象棋中,如何确定王能否追上对方的这个兵,有所谓正方形法则的计算方法。是兵残局理论中的基本法则。车杀单王也是残局常形,其方法是将单王逼到棋盘的边上或角,限制它的活动范围, 然后运子扑杀。

象棋战术:

象棋战术是实现象棋全局战略的手段。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都有其各自独特的战术技术。有效的战术手段可以最大的发挥局面优势,有效的消灭对手的子力,奠定胜利的基础。象棋战术的运用常常出现在复杂多变的中局阶段。

1.中国象棋的基本战术

中局是全局的一个关键阶段,它对一局棋的胜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局战术是象棋战术的核心内容。在中局阶段有效的利用战术手段可以化解对方的攻势,扩大自己的优势,为最后的胜利奠定基础。在运用中局战术手段之前,首先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一是审局度势,判断双方局势的优劣得失,寻找决定全局胜败的要着。二是中局以战略思想争先夺势为上,三是讲求战术手段,在中局战斗中,争先,得子,取势都是通过各种具体的战术手段来达此目的的。对局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战术手段,乃至对一兵一卒的取舍都不忽视战术的运用。

中局战术手段是组织运用各种子力,进行某一局部上的战斗方法和技巧。中局战斗目的是要取得直接的战斗成果,即占先,得子,得势,或者直接构成杀势取胜。兑子,是常用的战不手段,它是对局中双方的相同兵种的棋子或不同兵种的棋子之间进行子力上的等价交换。实战中,兑子作为一种战术手段有其战术目的,如通过兑子达到争先占优,简比局面,解危脱困等意图。捉双,它常指“一石二鸟”力图达到得子占优的一种基础战术。在对局中要想走一着棋马上就捉双,一般是不可能的,而必须临局及时抓住对方于力配备不当的弱点,与其他战术配合达到攻子捉双子等目的。紧逼:在有先手攻势的情况下,及时调运子力,步步捉吃敌子或叫杀其将,迫使对方无法摆脱围境而就范。紧逼战术的直接目的主要是谋子占优和撕杀取胜。在着法上,紧逼战术一般都具有步步紧扣,一气呵成的特点。牵制:运用自己的子力束缚住对方的子力,使之无法或不能随意活动,从而为己方谋子或抢先夺势创造条件,这就是牵制战术。牵制战术的手段或类型较多,其基本特点是以少困多,有以弱制强的战术效果。运子:是根据棋势的需要,将棋于作最有效的调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争先夺势,或取胜、谋和创造条件。运子比较注重畅通棋路,活动子力,抢占要点,着法多含蓄有力。弃子:在对局中一方有计划地主动舍弃一子,然后运用一系列战术组合手段,步步紧逼,迫使对方被动应着,从而达到或争先取势,或夺子占优,或攻杀取胜的目的,这就叫弃子战术。这是象棋对局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基本战术,在实践中其形式、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并常常与其他战术组合在一起运用。弃子战术如运用得当,常能抓住战机迅速入局取胜。有时在劣势中采用它,还有可

能反败为胜和谋求和局。2.国际象棋战术

国际象棋的战术技巧性很高,花样很多,有的时候多种多样的战术组合起来连续完成,那就更加复杂和精妙。国际象棋较中国象棋有更大的自由度, 活动性强而广泛,局面变化快,涉及面广,熟练地掌握运用战术是完成战略目标所必须的,也是审时度势计算变化所必须的否则棋就算不准,要走漏着, 遇到机会轻易放过,把很好的局面搞糟。

国际象棋战术的花样虽多,但可以把它解剖成最简单的形态来加以分析研究。例如双重打击、闪击、牵制、引诱、排除防御、截断封锁、腾空格子、转让走子权、破坏王前兵阵逼和、重复局面、理论和棋、兑换、兵升格等, 双重打击,又叫捉双战术:其基本特征是以一攻二,它包括下列几种情况; 用一个棋子同时攻击二个对方的棋子;用一个棋子攻击某一对方棋于,同时威胁某一重要的格子等多种形式。闪击:用沿直线行走的后、车、象简单地直接进攻对方的兵子以及战略要点是容易被发觉和守卫的,如果把这种面对面的攻击隐藏在某一中间子的后面,突然移动中间子,敞开主攻子的攻击, 就比较难于发觉和守卫。由于活动的中间子有多种行动方位,又采取某种强制手段进行双重攻击——例如打将、抽吃、兑换、威胁等。使对方防不胜防, 大大提高攻击的效率。这种进攻战术的基本特征是以二攻二的配合行动,称之为闪击战术,活动的中间子起助攻作用,称为助攻子,由隐藏在后面的“主攻子和助攻子”密切配合,完成攻击。闪将:当主攻子,中间助攻子和攻击对象王处在一条直线上或斜线上时,进行闪击战术具有更强烈的威胁,受攻的一方必须缩小选择范围,首先考虑保护自己的王,因而听任助攻子活动抽吃。而且助攻子的抽吃常常是带着先手进行,令人无法想象。有时候,中间助攻子移动到某个可以同时攻击对方王的位置,形成“双将”,致敌于死命。牵制:当棋子因为要保护自己阵势内的重要部位或其他棋子,使之免遭对方袭击时,该棋子的能动性往往减少,感到行动受拘束,这种情况在战略上称为受牵制。在实际战斗中普遍运用下列方法作为发展制胜的手段。用棋子去栓住对方棋子,使之行动受制,或受威胁。牵制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有战略牵制和战术牵制。牵制战术的主要特征是:在直线或斜线上存在某中间子, 它遮护自己的王或其他棋子或重要格子,使之免受直接进攻。诱骗:在可能的情况下,运用某种诱惑或强制手段。牵住对方的“牛鼻子”,调动对方的人马行动,帮助自己实现战略目的,是国际象棋的重要战术计谋。有诱骗对方到预定的目的地给予决定性的“引诱”攻击;有把对方棋子从原来阵地引开以破坏或削弱防御的“诱离”等。兑换:在国际象棋的战斗过程中经常要逼到子力的兑换,兑换的吃亏,便宜,适合与否不能简单用静态子力价值计算得失。即使是同兵种的棋子在兑换上价值也不一定相等。因此,在兑换的机会,地点与时间运用,掌握兑换后行棋运子的主动权,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兑换不失为国际象棋中局一种重要战术手段。因兑换的目的不同而有许多种类;有的为争夺中心的兑换;有的打破僵局的兑换;有的强迫兑子;有的打通堵塞兑换;总之,兑换的目的在于争取主动权或占据局面上的优势,扩大战果。攻王:象棋战斗的胜利最终是以杀死对方王来实现的。攻击王是赢棋的直接手段,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战术手段通过攻王可以对敌方进行牵制,有利于调动自己的兵力,掌握主动权,扩大优势,奠定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