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延缓》

1938 年 9 月 23 日星期五。

捷克苏台德地区。街让有人喊:“希特勒万岁。英国首相张伯伦与希特勒会晤。莫里斯的妻子问《人道报》编辑布吕内是不是要打仗了。布吕内说他不知道,但是工人阶级不必害怕。马提埃在地中海岸雅克的别墅里度假, 他与奥杰塔谈起伊薇士。丹尼尔带玛塞儿在某地度假、捷克政府宣布总动员。张伯伦与希特勒面谈。马塞一家旅馆的阳台上,萨拉招呼高梅茨和巴勃罗, 让他们来听一个黑人唱歌。

9 月 24 日,星期六。

法国政府公告,预备役军人必须立即到指定的部队去报到。马提埃应征

入伍。

9 月 25 日,星期天。

捷克政府拒绝接受希特勒提出的条件,呼吁英、法予以援助。高梅茨与马提埃见面,向他讲述西班牙的战况。波里斯预计自己到 1940 年满 20 岁时入伍,1942 年死去,那么他这一辈子能吃了 365×22 顿中饭。法国总理达拉第与张伯伦会谈。由于法国对捷克承担了义务,万一捷克受到侵略,法国不能袖手旁观。菲利普在酒吧间认识一个叫弗洛西的舞女。弗洛西发现菲利普还是童身。胖路易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他去打仗。

9 月 26 日,星期一。

马提埃出发,奥杰塔主动与他接吻告别。谢尔庚在酒巴间里听希特勒广播演说,希特勒声称,如果捷克政府不接受条件,他将用武力夺取苏台德地区。

9 月 27 日,星期二。

马提埃回到巴黎,谢尔庚和洛拉在海滩上。伊薇士担心德国人会毁灭巴黎。马提埃在蒙玛特区转游,不时想到伊薇士。菲利普在街上喊口号:打倒战争!打倒达拉第!打倒张伯伦!和平万岁!有人要揍他,伊莱娜保护了他, 马提埃也出来干预。

9 月 30 日,星期五。

营房里,一个小兵对胖路易说:“和平了。”胖路易不识字,小兵指给他看报上的照片: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一起微笑。胖路易以为他这就可以回家了,军士不让他走。玛提埃到营房报到。飞机在巴黎布尔热机场上空盘旋,机场上人头济济,欢迎达拉第从幕尼黑归来。飞机着陆。人们挥舞着国旗和花环,高呼:“法国万岁!英国万岁!和平万岁!”达拉第站在舷第上,看着人群,转过身子背对热内说,“去他妈的!”

在《懂事的年龄》里,所展示的世界是狭小的,故事基本围绕着酒吧, 卧室等小环境展开的。与此相反,《延缓》则一开始就向读者展现出更为广阔的政治舞台。二战爆发,捷克沦亡,法国战争总动员。小说里的人物也被置身于大难临头的气氛之中。在《懂事的年龄》里那些茫然若失的主人公还只是在抽象地寻求自由,到了这里,他们不能不“介入”时代重大事件,他们不能不开始行动。

不过在《延缓》中,与第一部一样,萨特关心的不是客观事件本身,而是人物对事件的反应。因此萨特并不客观地向读者叙述战争本身,而是描写各种人物对战争的反应。

马提埃与他兄弟雅克的妻子在浴场谈论战争;雅克从正面议论战争;丹尼尔疯狂地梦想战争。希特勒与张伯伦等历史人物偶尔出现在小说中,也只是谈论战争。强烈的主观因素正是这部小说的特征。

整个小说没有完整的情节,它由一些打乱的,混合的主观意识流程组成。作家有意识地把一些混乱的意识流组合在一起。描写时没有停顿、没有转接,也没有段落,甚至没有把一个人物的思想同另一人物的思想隔开的句点。形成一种由对立的意见,议论,激动的吼叫、各种语言的惊叹声组成的完全混乱的印象。《延缓》记录慕尼黑协定签定前七天的故事。

马提埃仍然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他对战争的态度是消极阴忧的,他接到参军的命令后,感到自己是去参加最荒谬的战争,去参加事先就失败了的战争。他感到自己是一个没有姓名的人,他没有自己的服装,没有年龄、没有

职业。他的未来被偷走了。许多人都拒绝参加战争,开小差,逃到瑞士去。他想道,“何必呢?⋯⋯这不是我的事。西班牙战争也不曾是我的事,共产党也不是我的事。那末到底什么是自己的事呢?”他怀着烦躁的心情问自己。他终于明白了,战争是一种疾病,“我的事是当一场疾病来忍受它。不为什么。为了清洁。我将是一名勇敢的病人,仅此而已。”

马提埃的内心显得更加矛盾和摇摆。一方面,他痛恨战争,谴斥战争, 谴斥法国当局的不抵抗立场,嘲笑慕尼黑的滑稽剧。另一方面,他又认为, 人是无能为力的,无法去反对这个集体的发疯行为。人是注定要害战争病的, 注定不被他人理解。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被无能为力的感觉淹没了。这种感觉完全符合萨特关于人生是荒谬的,世界是不可认识的观点。

在小说中,战争主要不是作为社会邪恶出现的,而是作为世界永远是荒谬的一个证据。战争加剧了世界的疯狂和混乱,撕去了现有秩序的假象,更加使人们感觉到自己被抛弃了。更加感到自己的孤独、世界的荒谬。马提埃带着丝毫不后悔和什么也不留恋的心情去参军。菲利普在街头高喊:打倒战争。听到的回答却是人群的嘲笑和辱骂,还挨了继父的一个耳光。伊薇士从卢昂逃到巴黎,在一次歇斯底里症发作之后,投入了她根本不爱的人的怀抱。她想:“轰炸机越过了国境线。她高兴得热泪盈眶:至少在我死的时候不是处女。”

作者以强烈的嘲讽的笔调结束了《延缓》小说的最后一个场面,达拉第出现在读者面前,他在完成了可耻的慕尼黑交易之后,回到了法国,他相信, 人们一定会对他大喝倒彩。但他突然听到有人在欢迎他,“他们喊道:法国万岁!英国万岁!他们举着旗帜和花环。达拉第停在第一层台阶上;他用迟钝的眼光望着他们。他转身向热内,哼了一句:去他妈的!”